關於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威廉伍德 (1874-1947) 出生在一個資產階級的大家庭,是個德國作家、藝評家,也是藝術史上的大收藏家和藝術史家。伍德在學時主修法律,但在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學藝術史後眼界大開,1903年決定搬到藝術首都巴黎,以便更親近藝術。

       來到巴黎後,伍德迅速在左岸拉丁區的圓頂咖啡館(Le Dome)成為德國藝文圈的核心人物。慧眼獨具的他是最先收藏畢卡索和布拉克畫作的人物之一,並在蒙帕那斯區(Montparnasse)為他們辦過畫展;他更是兩位立體主義大師的摯友,畢卡索在1909年曾用多視點的立體變動筆法畫過伍德的肖像:《Portrait of Wilhelm Uhde》。

       伍德的名字和20世紀巴黎最著名的前衛藝術是分不開的。在他的藝術追求之路上,很快便發掘素樸藝術代表人物,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高度創新的繪畫潛力。

       1912年伍德搬到了桑利斯,因緣際會之下驚見薩賀芬的畫作,便鼓勵她繼續發展繪畫天份。除了薩賀芬,伍德對路易維凡(Louis Vivin)、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安德列波希安(André Bauchant)等畫家的作品深深著迷,並給予大力支持。他曾說過:「他們(素樸藝術家)代表的意義,不止於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體現超然形上的宇宙真實。」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伍德被迫返回德國,他的收藏品被剝奪分刮到法國各處。

       1927年伍德回到了法國,再次遇見了薩賀芬。1928年伍德在巴黎策劃了素樸藝術展,參展的除了有盧梭和薩賀芬外,也包括了波希安、邦波瓦、維凡等素樸藝術家的作品。伍德稱這些素樸派畫家的作品為「現代原始藝術」。為了讓這些充滿創意驚奇的素樸畫作給更多人看見,伍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推動,貢獻良多。

       1938年伍德被德國剝奪公民身份,財產被法國沒收作為他的藝術商朋友卡恩韋勒(Kahnweiler, Daniel-Henry)的收藏。伍德晚年隱藏在法國西南部渡過戰爭,死於1947年。

       伍德終究還是實現了自己對薩賀芬的諾言。1945年,他在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為她辦了一場個展,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薩賀芬用生命血淚畫出的驚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