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7年發行電影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你想看一部電影對白充滿生命哲理的電影
如果你想在電影中探詢生命的意義
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還有任何的擔憂
來看電影《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會讓你所有的疑惑都獲得解答

昨天是《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的世界院線首映
地點就在我們生長的台灣,這是這部電影的第一個奇蹟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導演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沒有任何的電影記憶
唯一「馬克馬巴夫」有的印象是來自於他的女兒~莎米拉的電影作品《蘋果Apple》
看完《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之後,我對導演的靈性思考與哲學反思留下深刻的印象
或許可以說是這部電影創造的第二個奇蹟,打破我心中「伊朗電影=阿巴斯」的刻板印象

一對新婚夫妻為了兩個不同的目的來到印度蜜月旅行
妻子遵循靈修老師的教誨,來印度尋找「完人Perfect Man」、「聖人」
丈夫是一個無神論者,跟隨至愛的妻子一同旅行
這兩個人代表不同的眼界,讓我一探印度這個神秘古國的真實樣貌

《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是一部探求生命哲理的電影
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樣的電影非常悶,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嗎?

當電影開演之後,一段一段幽默的生命對話完全扭轉我對「生命哲理電影」的印象
當這對夫妻告訴印度記者他們要來這裡探詢「完人Perfect Man」、「聖人」與奇蹟
印度記者告訴他們:印度到處都是奇蹟,高溫是個奇蹟、觀光客來印度也是奇蹟
看似簡單的對話,卻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真理~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當他們隨著記者採訪一位可以用眼睛停止火車的老人
當大家驚訝火車因為他而停止的時候
老人告訴記者說:
「其實他只是想自殺,沒想到卻意外讓火車旅客施捨食物給流浪到此的乞丐,誰能帶我離開這裡?」
原來他是身不由己、被乞丐限制而委身於此,他也不願意在這當個被人崇拜的聖人
奇蹟的背後不過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當夫妻搭上計程車,要繼續尋找「完人Perfect Man」時
司機告訴他們應該要徒步前往,你會感受到更多
並要成為一個「螞蟻殺手」,因為你的每一個步伐都會殘殺腳下的生命
隱喻地告訴我們:當人在探詢真理時,你同樣必須付出有形無形的代價

我們真的願意付出這些代價來探詢生命的真理嗎?

當我們被印度的神秘給吸引來這裡時
如果你是一個旅行者、觀光客,你眼中的印度,是一個富有神秘、充滿哲思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個觀察者,在你眼中的印度,是一個充滿貧窮、混亂的國家
兩種角度看到兩個不同的印度,人生是不是應該只侷限自己於一種眼界?
這個課題也是導演要暢談的生活哲理之一

我覺得片中最經典的一段對白,來自丈夫與一位來自德國靈修者的對話

當丈夫看到恆河上的混亂印度、感嘆印度種姓制度、貧富階級的不平等待遇
他憤世嫉俗地說:This World is a shit
德國靈修者接著他的話,用「Shit」道盡宗教哲理的不同觀點,他說:

如果你是天主教徒,對於這團Shit你會說:這是你自找的
如果你是基督徒,面對這團Shit,你會希望它掉在別人家屋頂
如果你是穆斯林,你會說這團Shit是阿拉的旨意
如果你是印度教徒,你會說這團Shit將永世輪迴跟著我
如果你是佛教徒,面對這團Shit,你會懷疑這真的是Shit嗎?
如果你是日本禪宗,你會注意這團Shit掉下時的氣味

這樣的精闢、字字珠璣的隱喻,一語道出宗教的生命觀點
而我們正可能是信奉這些生命哲理而生活的人,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最後,當妻子打開「完人Perfect Man」給她對於未來的建議箴言
就像是「南柯一夢」、「紅樓夢醒」般
原來生命真理就存在人的內心,而你是否真的相信它嗎?

推薦給喜歡探求生命真理與意義的朋友
相信看完《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會比我有更多的感觸與想法...

本文轉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bart1&article_id=7598769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錢亞東

「終於尋找到用恆河水熬煮的雞湯,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它的澆淋烙印。
    那股滋味,將會內化成最深沈的養分。」      



 可能沒有人想過:電影〈心靈印記〉的「印」,指的是「印度」吧?

 就在尚未充分預覽電影簡介的情況下,下班後的晚上趕場去看了〈心靈印記〉。

還一直以為既然是伊朗導演,故事應該就是在伊朗發生,直到看完電影後,我認為伊朗導演馬克馬巴夫的前幾世一定是個印度人。

 如果你看過〈巴黎我愛你〉,即使沒去過巴黎的人,也會對蒙馬特山丘、拉榭思墓園、艾菲爾鐵塔留下到此一遊的想像,因為巴黎唯「美」就可丈量出這座城市的面貌;可是看完〈心靈印記〉卻讓我認知:即使肉身真有一日踏上印度之旅,心靈也不見得能領悟。印度離「美」甚遠,全國有99%是窮人,髒亂饑貧落後和畸零,沒有一件值得振奮的事。可是印度有三百萬祇神明,「有神論」是這個文明的發展動力,追求心靈才是印度人一生的經濟活動,而不像某些經濟島國深陷「M型社會」的恐慌中而苦命掙扎;99%的印度人很苦,但並沒有深陷在極富極貧的無間地獄中,這一點反而令人看穿了M型的迷思。

 但以上這些並不是〈心靈印記〉要透露的,整部電影有許多意在言外的思緒必須是在散場後慢慢浸透,也許才能浮現。片中的伊朗夫妻因為想要尋找印度完人而展開這趟旅程,雖然途中遇見各種奇人異事,卻不像一般的「公路電影」把它列為必要元素,反而透過夫妻之間的對話和各自遭遇,開啟了神祕(甚至神聖)的印度之旅。

 關於印度的電影。大衛連的殖民地迷離愛情的〈印度之旅〉、蒂帕梅塔的寡婦悲歌的〈禍水〉,以及荷索紀錄達賴喇嘛在佛教聖地舉辦法會的〈時間之輪〉。每一部都讓世人看見印度和其它國家並不存在一個平行時空中,有獨自的宇宙運行。印度的人的苦難,並不會比看納粹屠殺或是白色恐怖的迫害更讓人悲悽;印度人的喜樂,也不會讓人得到普降或灌頂的快感。可是很奇妙的,我卻在〈心靈印記〉中得到了莫大的滿溢,在視覺上和心靈上,第一次擁有合為一體的滿足。


 講到旅行和旅人,許多人在看完〈心靈印記〉後一定會震驚地自省。所謂的旅程,到底要追求什麼?是不是要花開,才能見佛?是不是要到聖域,才能參透?如果一滴露珠就能明心見性,那這滴露珠到底會在哪裡?

 電影並沒有咄咄地追問答案,只在片末,又來到恆河,這條滿載生與死的水域。印度人反覆的沈浸和洗禮動作,一遍又一遍,這不是儀式,也不是救贖,只是一種生/命的流動和融合。雖然恆河永遠未見清澈,可是如果此時你流下一行淚,將會發現它從未有過的清澈。

 最後,要感謝台灣的佳映電影公司,挑選〈禍水〉和〈心靈印記〉這麼美好的電影,讓生活中不再只有聲光娛樂。電影公司老板James証明了一件事:唯有堅持理想,才是最好的品味!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立電影界的盛事日舞影展於前晚進行頒獎典禮,由卓爾夏羅導演的作品【甜蜜大地】奪下今年世界電影單元的評審團大獎,本片同時代表以色列角逐奧斯卡金像獎、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更在去年的以色列奧斯卡中大放光彩,囊括所有大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攝影。目前【甜蜜大地】已確定由台灣片商買下,將於今年中上映。

日舞影展一向被視為最具美國精神與美國意識的影展,對許多獨立製片界的新人而言,也常是所謂美國夢具體實現的園地,更成為諸多片商發狂似挖掘的寶窟。其中最令人稱道的便是今年在台灣頗受矚目的【小太陽的願望】,也是去年日舞影展的大贏家,雖未抱回任何獎項,卻在首映之後獲得全場起立鼓掌的禮讚,並且以創紀錄的千萬美元權利金賣給了發行商,被視為獨立電影界的傳奇,而今年奪下日舞世界電影單元評審團大獎的【甜蜜大地】將可望在各大影展中掀起一陣旋風。



【甜蜜大地】根據導演卓爾夏羅的童年經驗改編而成的,描述七十年代中期,以色列境內一處保守的合作農場中,所有人的生活都經由集體軍事化管理,而其中年僅12歲正值叛逆期的狄維,不僅要承擔母親精神異常的不堪,還要面對成人世界的狡詐,年少的他要如何在自我成長和親情牽絆之間找到出口?當友誼和親情無法倚靠,孤獨少年在充滿悖倫的大地上,又如何能保持純真?這不僅是12歲男孩狄維的難題,更是對整個猶太民族的考驗。【甜蜜大地】將於今年夏天上映,請台灣的觀眾朋友們拭目以待。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新片【心靈印記】,台灣搶先世界上映

「我是兇手,因為我每踏一步,就又多幾條生命在我腳下結束。」這是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最新作品【心靈印記】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如果吃肉是殺生行為,那麼素食主義者走路無可避免踩死螞蟻時,又該如何自處?【心靈印記】描述一位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墜入情網,他們一起到印度旅行,路上遇見種種神奇事蹟,例如用眼神停住火車的老者、放牛的哲人、相信浴火便能重生的人民,以及用石頭把影子圍起來的孩子們等,引發兩人對上帝存在與否的激辯、及對生命本質的重新思考。

勇於對抗政府、遭監禁長達四年的電影大師:馬克馬巴夫
    【心靈印記】的導演是在伊朗和阿巴斯齊名的馬克馬巴夫,他關注伊朗人的生活及整個社會體制,關懷信奉回教的伊朗人如何在印度找到救贖,是「後伊斯蘭革命」的作家和電影創作者。年輕時期的馬克馬巴夫曾經組織了地下的伊斯蘭義勇軍,激進的政治主張讓他被監禁長達四年多的時間,但這段監獄生活並沒有熄滅了他對伊朗社會體制的關注,他反而將這股反抗的熱情轉向拍攝電影。雖然他的電影因為題材的關係,很多都在伊朗遭禁演,卻獲得多項國際影展大獎殊榮,有超過1000次影展參展紀錄,是各大國際電影節的常客。

馬克馬巴夫電影特色:電影是鏡子,不是窗
馬克馬巴夫認為電影應該是反映現實社會、映照真實靈魂的「鏡子」,而非逃離的「窗戶」。因此他的電影都是從現實生活取材,也希望演員在表演時,能將自身人生經驗融入其中,讓對話和反應自然發生,以求更貼近真實。他要將大眾平日無法由電視所見的那些埋藏在角落的陰暗幽微悲慘,藉由電影傳達給全世界。

馬克馬巴夫的電影還有個特色,就是不會告訴觀眾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句伊朗俗諺說:真理就是上帝手中碎裂的鏡子,而每個人都拿了其中一片。馬克馬巴夫也希望能在電影中呈現事物的各種面相,他認為觀眾可以說我喜歡A或B,但不能武斷地說世間只有一種真理,那是不民主且無法溝通的,而電影對馬克馬巴夫來說,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甚至是人與世界、與神明的溝通方式。

「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全家人都投入電影工作
在創作電影多年之後,馬克馬巴夫為了培育優秀電影人才,於1996年創辦了「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那裡既是學校,也是製片廠,所有的成員在那裡不只是讀劇本、研究電影理論,同時也拍電影,他的家人包含老婆、女兒、兒子全部都是成員。近幾年來,伊朗電影在國際影展上獲得不少獎項,其中有60%都是由「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所製作的。

最新作品【心靈印記】2/9在台上映
    「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最近才剛完成【心靈印記】的製作,便被台灣片商買下,即將於2/9在台灣進行全球首映,【心靈印記】不僅是一場探索生命的印度遊記,也是一段充滿意義的恆河洗禮,片中拋開旅行者的觀點,以充滿哲理的對話進行,在今年過年前夕將帶給台灣觀眾一場截然不同的心靈饗宴。

預售票2張400元送電影海報
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售票網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臺北印度文化中心 吳德朗

我對本片導演”馬克馬巴夫”並不熟,但印度主要的民族和伊朗(舊稱波斯)幾千年前,均為亞利安人;印度古典音樂,受到伊朗的影響非常大,西元16世紀,來自中亞蒙兀兒王朝的王公貴族可是講波斯話,一如19世紀歐洲貴族講法文,王朝的文學詩歌是波斯文,今日北印度的飲食亦融入儂濃的波斯菜,兩國的交往,到了英國殖民到1949年印度獨立,印度、巴基斯坦分家,宗教立埸的屬性不相同,兩國人民的"血濃於水"的印象已不復見,但看完"馬克馬巴夫"的試片後,顯然可以感受到,馬克馬巴夫在【心靈印記】中,對印度的詮釋,的確不同凡響,令人動容。


由於西方工業化,永無止境物質追求和政客為已利,從越戰到波斯彎戰争和伊拉克戰爭,伊朗自從在巴勒維國王下台,柯梅尼上台,歷經了兩伊戰爭到今天仍和美國較勁,911事件後,世人充滿了不安、空虛,印度傳統的宗教和音樂和逆來順受,樂天知命的人生觀,重視心靈勝於物質,令西方人找到心靈慰藉,近代的”甘地”不合作的柔性抗爭,爭取獨立,西塔琴的一代宗師”拉威香卡”吸引了披頭四等,成千上萬的西方文藝青年,趨之若鶩,紛紛前往印度取經(本片的男女主角所言之”追尋真理的生命之旅”),印度宗師"帕布帕德"在1965年在紐約創立之奎師那意識協會(ISCON),如今包括台灣在內全世界已有200個分會,印度的聖人宗師(Swami)在印度全世界受人敬重膜拜,印度瑜珈、阿育吠陀風糜世人,印度如今嚴然己成了全世界”身心靈”的新故鄉!


信仰並不表是迷信,表相不表是真理,相信導演馬克馬巴夫透過兩位夫妻,在印度尋尋覓覓的旅行,見證從”所見略同”到兩人信仰(有神論和無神論)不同,逐漸找到印度人的價值觀之喜悅,他倆的頓悟得到那天,終於窺看到印度的美!


由於印度地大物不博,種族複雜,小國林立,幾千年前婆羅門的”魔奴法典”的位階,高過現代的憲法,種姓制度,仍左右泰半印度人的思想行為,印度人僅容忍”貧富不均,種姓之不幸不公”並且逆來順受的宿命,令人不可思議。


印度遇雨成災,不下雨鬧乾旱,因此,印度人的容忍度是超出我們想像,莫怪乎,印度宗教林立,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嗜那教的發原地,穆斯林也有近2億信眾,宗教的力量扮演重要之力量。


聖人(Sadu)在全國各地,絡繹於途,隨處可見;2007年元月初之三江會合的小壺節,吸引了數百萬聖人,6千萬的信眾跳河沐浴,創下了金氏記錄,【心靈印記】和今天印度聖人,和7世紀唐玄奘所稱的”外道”装扮,仍然一模一樣,印度廣大鄉間,人們的生活作息信仰,千年不變,人們在印度旅行,有如回到未來走入時光隧道,馬克馬巴夫在片中,透過鏡頭,顯然傳達了印度和我們所認知世界,產生”時光錯置”的空間魅力!


在台灣,如果沒有電腦、電視及各種電氣設備,是無法容忍的,沒水沒電,更是痛苦不堪,但在印度,可是司空見慣,三餐不繼的印度人,大有人在,男主角對此現象,竟懐疑上帝的存在,的確世人對公不義,往往也是無神論的基礎,對印度人,反而更堅信今日的困境,是自已的”業報”,為了來生,甘之如怡,在印度旅行,你看到的笑容,勝過所謂的開發之國。在印度人們能深入觀察,跳開觀光心情和閃過對你死纏爛打的印度小販,你可以看到印度更真實的一面!


片中男主角搶了女主角那一幕,莫不告訴世人,請用心正視印度的真實面相?


男主角對女主角抱怨:追求真理的人變成了法西斯,一語道破從柯梅尼、布希,穆斯林和印度教的衝突的根源。


本片原文”Scream of the Ants”(螞蟻的吶喊),應該是耆那教的慈悲教義反射,耆那教徒在行走時顏面包布,為防呼吸中,吸入有生命的飛蟲;手持長扇揮榣,示警地面的螞蟻閃開,以免被道友誤踩,耆那教徒不僅吃全素,不吃有根莖類的素菜,擔心在採拾中,傷了附著根莖上的小生命,因此,對一味長途跋涉的聖人是否一路踩死了螞蟻,而不自知的警告或反諷?人們常以健康和美食,每天犧牲上億的生命而不自知,令人汗顏。


馬克馬巴夫的【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螞蟻的吶喊),提醒世人自身的快樂是否建築在他(它)人的痛苦,我們應随時聆聽”螞蟻的吶喊!


透過鏡頭之瓦那拉西恆河,看到沐浴祈禱的信眾,婆羅門的道場和岸邊的燒屍場的景象,體會生死的一體兩面何足懼?


快樂是放空自已,捨棄、去承擔,不是佔有,【心靈印記】可不是風花雪月的娛樂導向的寶萊塢片相提並論,呈現真實的影象令人動容,震憾,對白不落俗,男女主角明明是演員,但他倆更像觀眾,你或許對印度一無所知,也許你去過印度,你可能將去印度,看【心靈印記】的生命之旅,你將對印度、對你的人生有不同的想像!勢必是你我期待的好。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印度的「小壺節」吸引了五百萬人跳進恆河,洗滌身上的罪惡。恆河是印度人的生命之河,他們的生與死都與恆河息息相關。台灣二月九日即將上映的新片【心靈印記】中,就清楚呈現出印度人不僅吃飯、洗澡、上廁所、洗衣都仰賴恆河水,處理後事也都採取先火葬再水葬的方式,一生都離不開這條生命之河。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印度人正在河中進行日常梳洗,河上不時漂過一具具的水葬屍體,他們也完全不以為意,這是印度人的生死輪迴觀,但對於注重環境衛生的人來說,卻是一幅難以想像的特殊景象。


 無法親自到恆河參加台灣小壺節淨身洗滌的觀眾,二月九日將可透過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的新片【心靈印記】,了解印度人的信仰與生活。本片述說一對夫妻到印度蜜月旅行,尋找聖人的經過,他們一路上遇見用眼神停住火車的老者、把自己當成桌椅的少女、浴火重生的男人等,種種奇遇顛覆過往知識與經驗。旅途中最特別的就是片中主角尋找完美聖人的過程,因為當地人告訴她「要見到聖人,你必須先成為謀殺者,踩著螞蟻屍體前進」,每踏一步都是對生命的殘害,點出信仰的深刻矛盾與難以抉擇之處。【心靈印記】中除男女主角等演員外,入鏡的大多是印度當地民眾,一場恆河邊女主角在水中膜拜的戲,當地男人毫不避諱地在鏡頭前脫下衣褲,赤裸的跳到正在專心膜拜的女主角身旁洗澡,可見印度人並不那麼在乎尺度問題,對他們來說信仰與生存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心靈印記】的導演是在伊朗和阿巴斯齊名的馬克馬巴夫,他在1996年創立「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除了致力電影創作教學外,一家人都是優秀電影人才。以【蘋果】一片轟動坎城影展的女兒莎米拉更成為伊朗新一代電影導演代言人。【心靈印記】是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年過半百後,以「反智」之姿對世界回眸一望所粹取出的「生死寓言」。這是一場探索心靈的印度遊記,也是追求生命真諦的恆河洗禮。台灣將於二月九日正式上映,也是【心靈印記】在全世界的首映,請觀眾朋友們拭目以待。

預售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售票網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天祥推薦 2006必看的影片
作者:聞天祥

其實每年我幾乎都會做這個題目。理由很簡單,希望自己欣賞的好電影不寂寞而已。 2006年有超過320部電影在台灣做過商業映演!然而有些只能在台北少數幾家戲院曝光,有些則在多如過江之鯽的影片當中被嚴重忽略。去年度有117部影片的北市票房低於50萬,這當中不少臥虎藏龍的佳片,亦即有許多好電影雖然上過片了,但看過的人數相當有限。因此我刻意從中挑選出10部蒙塵佳片,或許可提供影迷作為「補看」的參考。 

《莫莉與莎莎》Close to Home  DVD即將發行
《莫莉與莎莎》表面上刻畫以色列年輕女性服役的生活,導演讓我們看到無論什麼地方、戰時或平和,青春的莽撞、可愛、浪漫,並不會因為換上一套軍服就蕩然無存,人與人的相處尤其如此,莫莉與莎莎就是一對原本互看不順眼的好友。然而隨著劇情的推展,女孩們看似家常便飯的任務執行,卻翻騰出超出預期的政治諷喻。影片最後,主角和幾個同袍搶著盤查一個相貌英俊的阿拉伯人,但阿拉伯男子卻拒絕出示證明(你可以想像一條原本簡單的上班路途,卻變成過每個街口都要被當成恐怖份子查驗身份的不便,以及長期累積的不滿),就在僵持不下的時候,圍觀者有人爆出「阿拉伯人攻擊我們的姊妹」的訛語,剎時之間就變成了一場以色列人圍毆阿拉伯人的衝突。從原本俏皮的調笑變成尷尬的對峙,再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暴力。這之間的劇烈變化,來得自然卻又令人措手不及,充分傳達出以阿衝突攪進這塊土地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裡,無人倖免。這是《莫莉與莎莎》舉重若輕之處,它和史蒂芬史匹柏的《慕尼黑》恰似反比,史匹柏選擇了一樁震驚世界的大事,但最後回歸到一個男人的抉擇;《莫莉與莎莎》卻從兩個女孩子的日常生活,凸顯了真正的矛盾所在。 


《窈窕老爸》Transamerica  DVD已發行
《窈窕老爸》是一部美國獨立製片,卻擁有好萊塢電影的通俗流暢,更厲害 的是把現實處境的尷尬化為高段喜劇情境的手法一流,而它對性別/性向的包容 力,以及超水準的演技表現(費莉希蒂霍夫曼的演技實在可圈可點),更遠遠超過好萊塢的一般水準。撐起整部電影的核心角色是個準備變性的男人,然而就在他要接受最後的去勢手術前,卻接到電話通知,他的「兒子」被拘留在紐約警局,需要去保釋。這個多年前「不小心」生出的兒子,是個同志。面對來保釋他的「大嬸」,表示要去尋找「生父」。在無法坦承之下,主角只好帶著兒子一路開車,計畫在途中隱藏或解決這件事。因此,一趟橫跨美國、也橫越性別身份的旅程,就此展開。無數的謊言欺瞞逐個揭穿的同時,也是他們瞭解、接納彼此,並獲得自我認同的開始。表面上輕鬆爆笑,卻在舉重若輕之中,對「性」與「禁忌」做出了充滿尊嚴的詮釋,讓人在笑聲中不由得為之感動。 


《灰熊人》Grizzly Man  即將發行DVD
荷索的紀錄片《灰熊人》是一部關於業餘但知名的保育動物人士提姆崔德威爾的故事。他花了十三年的時間,每年都到阿拉斯加的國家公園「保護」他口中的朋友:巨大而凶猛的灰熊。然而電影開始不久,我們就已知提姆崔德威爾和女友已被灰熊殺害、下肚。在刻意摒棄把主人翁悲劇性下場當作最後高潮的同時,荷索證明了他作為一個創作者和平凡報導之間的巨大差異。當大多數人都被提姆的喋喋不休以及激動的聲張牽著鼻子走的時候,荷索竟在他反覆NG重來的拍攝中,發現連提姆都未曾發掘的空鏡頭魅力。而提姆從畫外音訴說著灰熊的溫暖、神秘與魅力同時,荷索卻從同樣的畫面解讀出冷淡的凶意和面對食物的伺機而動。荷索探勘了一個浪漫主義者近乎走火入魔的偏執,也比較了外界不同的觀點,讓這個遊走在愛心與瘋狂邊界的人物,以一種更複雜的形式和導演以及觀眾對話。 

其他片單:

《放逐》 
《旅行之歌》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千里走單騎》 
《靈界線》
《下妻物語》
《愛情潛意識》

詳見原文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榮獲英國愛丁堡影展《終生成就獎》的雪歌妮薇佛,從「異形」到「自閉症患者」,雪歌妮薇佛不斷挑戰高難度角色,今年聖誕節台灣觀眾將能在新片【雪季過客】中再度感受她精采的演技!



雪歌妮薇佛在新片中詮釋一名自閉症母親,而曾在【愛是您,愛是我】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有出色表現的艾倫瑞克曼,則在片中則飾演一位喪子且剛出獄的中年男人,與雪歌妮之間有相當精采的對手戲。雪歌妮薇佛在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為了揣摩片中角色,她花上整年時間與自閉症患者相處,這段期間讓她感受良多:「和自閉症患者相處的時光,對我來說就像天賜之禮,這讓我更深入瞭解他們的心境與狀態,並學到如何演好這個角色。」

【雪季過客】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原本不相干的人聚集在一起,一個是想要逃離過去的悲傷男人,一個是患有自閉症的母親,還有一個是以包容的愛面對一切的熱情女人,他們相遇相知,在冰天雪地裡,更見真情流露。本片以悲傷與幽默的手法交錯,探討「在傷痛之後,該如何面對生活」,是一個關於友情、愛情,以及各式各樣人際關係的故事。【雪季過客】為柏林影展開幕片,台灣將於今年聖誕節溫暖上映。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