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親愛的偏執狂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ouf_w3_0517-0523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523 Copyright Mathilde Chapuis  

文/ 莫默

 077,《我親愛的偏執狂》。

這是一部以精神疾病患者為素材的電影,並非源自陳綺貞那首收錄《Groupies 吉他手》專輯的〈我親愛的偏執狂〉,而是取愛情與精神疾病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文本亞主題的命名思維,倒也可以扣合此一原產法國電影的精神。

《我親愛的偏執狂》一如《派特的幸福劇本》,都要設法挖掘患者的另一種面貌。不止是瘋癲而已。這類文本都企圖於突破精神疾病汙名化的困境。編導都積極於驗證患者更多不為人知(或不被感興趣)的「正常模樣」。電影營造的是同理心或者認同感。他們要讓人去看見精神疾病絕非反邏輯、反文明的,一種徹徹底底的黑暗、喪失、不可認知與理解的存有。他們讓狂野失序的患者回到生活裡,回到日常之中,定錨為人。編導確實展現他們與常人作為同一物種的平凡性。

不過呢,相較之下,《派特的幸福劇本》多了一些明確的事件、輕鬆的喜劇感,以及大獲全勝的快樂結尾(如果患者們都能這樣皆大歡喜,就好了)。《我親愛的偏執狂》則更專注在平常的層面,它沒有那些故意的設計(比如舞蹈與另一個女子愛情的救贖等等),而是讓活得細碎、全然自我的主人翁能夠適應精神的異變,緩慢地察覺與自我的孤單相處的必要性。從而,使他自己能夠以另一個深沉的方法去挽回那個因他種種瘋狂行為(威脅跳樓與放火)預備離去的女子──

 《我親愛的偏執狂》也讓你想到岩井俊二的《夢旅人》,尤其是最後的行走部分,更有類似的隱喻氣味,透過行走使得內在部分機制毀壞的人能夠面對「世界末日」(將公路電影形式巧妙地濃縮),達成完整化。無論是死,抑或者活下去。

而你蠻喜歡尾聲的設計。男主人翁說著:在一個無人知曉的角落,如果沒有人曾經在那裡親吻,那它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這個在野地產生的提問,使得人與愛情、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精神重新獲得了一種安穩而美麗的關係。

──102/4/24,中午十二點,在西門町,福相試片室。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 白話文

f_9340977_1

浪漫的派特?激情的馮思瓦?

仔細看看出品年分,【我親愛的偏執狂】是2012年,【派特的幸福劇本】(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是2013年,用【派特的幸福劇本】法國版來形容【我親愛的偏執狂】有點古怪(會這樣說是因為台灣映期),兩者在大體的輪廓有些相似,可內容可是截然不同,如果派特(布萊德利 庫柏 Bradley Cooper)是激情,那馮思瓦(艾力克 埃爾莫西尼 Eric Elmosnino)一定就是浪漫。

精神病的種類涵蓋很多,派特與馮思瓦卻有相似的問題。兩人都念念不忘那個離去的前妻,認真來說馮思瓦與安娜(蘇菲關東 Sophie Quinton)的關係複雜些,安娜只是未婚妻並未結婚,而小孩卻一卡車(這年頭還能有3個,簡直就是奇蹟),而他周圍的人名義上正常,卻不見得正常,跟派特其實在很多設定方面是重疊的。


他只是執著於愛他

【我親愛的偏執狂】與【派特的幸福劇本】最相似之處,就是都不認為自己有病,馮思瓦覺得他很正常,可以出院恢復原有的生活,無奈的是周圍的人都懼怕,他的堅持所帶來的後續效應,畢竟會暴走一次,就很有可能有第二次,而某些看似正常的人,表現的卻一點也不亞於他,精神科醫師與紅粉知己的脫序行為,應該安置他倆跟馮思瓦當鄰居才是。

眾人對他的評論,都是以自身的價值觀去評價,在馮思瓦的心中,他不過是執著於深愛的安娜,如果愛一個人有病,那全世界都在生病,還有人病的不輕(愛很多個)。他需要的是敞開的心胸,不是緊閉的醫院,可以看見他在裡面,就如同派特在精神病院內,他只是非常的困惑,因為跟裡頭的患者比較起來,他根本不屬於裡面。

OUF capture-012_copyright MK2

馮思瓦比派特更專情

從住院到出院他一心只想著安娜,就算身旁有位正妹護士,他也不為所動。艾力克 埃爾莫西尼在【我親愛的偏執狂】,專情的可愛,看他焦慮的對與信箱下跪。他需要擁抱,因為他感到寂寞,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恰巧在看電影前,在誠品翻閱了富維歐 埃爾瓦思 Fulvio Ervas的《如果我擁抱你,請不要害怕》,恰巧的意外,也更添趣味。

比起布萊德利 庫柏在【派特的幸福劇本】中戲劇化的演出,艾力克埃爾莫西尼真摯笨拙的舉動,更像是你我的倒影,他不帥,更沒有在【為妳彈琴】(A Heroic Life:Gainsbourg)中營造出的魅力,就是個樸素的中年大叔,骨瘦如柴的他沒有身材可言,也是這樣如路人甲的外在,接近普羅大眾的設定,更容易能讓觀影者帶入情緒。


你的浪漫不是我的浪漫

大眾普遍對於法國人的認知就是「浪漫」,不過也只是概括的形容,每個人還是有些許的差異。馮思瓦就是不斷以他的浪漫,想打動安娜的心,但頻率對不上的時候,一個在上午(AM),一個在下午(PM),你的浪漫頓時一點也不浪漫。你做出自認浪漫的事,當下無非就是想到自己有多浪漫,在自我感覺良好支配下,對方必然欣然的接受愛意,但壓根沒有共鳴,結果就是,跟料想是兩碼子事。

藉由身旁的好友提醒,當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癥結點,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原來要挽回心上人,不用大費周章的算計,只要他拿出跳動的真心,取代浮誇的自我膨脹。「如果沒人在這接吻,那這個角落有何意義」有點強制意味的性質,暗示著兩人就在這重新開始,站在荒蕪的草地中,走像一片綠意,是感情再次的重生。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 雀雀

OUF capture-001_copyright MK2  
  
  

男主角馮思瓦(凱薩獎最佳男主角艾力克埃爾莫西尼飾演)剛出院,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老婆、伺機等待復合機會。馮思瓦躲進老婆家中,被趕出來之後仍不放棄希望,持續用自己的方式在嘗試挽回老婆芳心,種種行舉、看在外人眼中難免顯得怪異,《我親愛的偏執狂》卻在這奇特的劇情節奏之中經營出了一段特別的愛情故事。

《我親愛的偏執狂》猶如法國版本的《派特的幸福劇本》,同樣都是婚姻出了問題而被關進精神病院剛被放出來,兩個男主角都非常神經質、情緒也不易穩定:美國來的派特言語口氣甚至是行為常含有對人的爆衝攻擊性、而法國的男主角馮思瓦為了能與老婆破鏡重圓則是想從隔壁窗口翻牆進家(若對照派特來說,馮思瓦被當成神經病似乎是比較委屈,可能是歐洲的情緒教育比較成功吧)……在不同的文化教養之下,這兩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都被認為是有精神疾病,可以看見法國與美國的簡單國情差異,也可以看見兩國在處理類似背景的劇情所採取的故事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我親愛的偏執狂》在呈現每一個角色的人生面向時都未盡完美,有錢的(友人)沒真愛、生活平穩的(父母)早已離婚、工作得意的(兄弟)沒家庭……不是因為這是法國片的原因,而是這就是人生難免的各種真實狀態,但他們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幸福。也就是說你的人生樣貌可以自己決定,既然是自己決定的,那又何來不幸之有?那些各式各樣的形容詞,不過是不了解你真正所想的人看待你的眼光、對你來說其實不痛不癢,「偏執狂」稱號是如此、「神經病」一詞亦如是。


OUF capture-002_copyright MK2
《派特的幸福劇本》非常戲劇性,而《我親愛的偏執狂》則是寫實許多。至少《我親愛的偏執狂》不用刻意經營、就從劇情裡表達出劇中每個角色的人生都不盡完美(《派特的幸福劇本》則是每個人物都有病態的生活行為表現)。

愛會將你帶領到什麼樣的地方?兩人一起擘畫出抽象而狀似美好的未來,到了那個所謂的未來,可能也沒有太多美麗的風景可以欣賞觀看。然而世上若存在著一個愛你莫屬的人,或許世界就因此美麗了起來了。

愛或許會讓人瘋狂,不愛卻使人寂寞荒蕪,兩方權衡之下,你會作出什麼決定?愛?或者不愛?

(《我親愛的偏執狂》片名取得之好,搭配上陳綺貞的同名創作歌曲【我親愛的偏執狂】那裡外呼應的詞曲旋律,於是這一部電影、這一個故事,將不再與任何形容詞有所關係,而是只是一幅簡簡單單的愛情故事素描而已。)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uf_w2_0510-0516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