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 吳德朗

終於看了全片和試看片的震憾的確有些落差,”心靈印記”男主角來自伊朗共產黨員,又是無神論者,新婚的夫人原來是修女,背叛了家人嫁給共產黨,之後著迷印度教,於是婚後倆人一起到印度蜜月旅行,找心目中的聖人(Perfect Man),這對堪稱荒謬的結合,從頭到尾也不知名和姓的夫妻,雙雙展開印度生命之旅。

男主角在印度看見的異象,伝聞中的能以”眼力阻火車的聖人”,原來是一群窮人利用老人去檔住火車,換取乘客幾片麵包罷了,謠言惑眾、荒誕不可理喻,目睹延街亂象,面對三餐不繼,靠垃圾堆取食的人和狗(中間出現錫克教的佈施食堂,也證明印度人善心的一面)他無法忍受;更不明白為何印度人和新婚妻子,視而不見,對此現像漠不關心,一往情深的信仰,面對這些慘狀,他不禁說”如有上帝,那上帝是一個笑話。

甘地的柔性革命,確獨厚了富人!但女主角他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神給窮人快樂還是一點,因為快樂是一點、一滴累積的而成,成線狀的,飢餓的人,能吃一片麵包,口渴時給他的一杯水,疲憊時能臥睡,快樂無可言喻,節慶的載歌載舞,學會苦中作樂,才是懂得快樂之道,施比受更有福….為此,倆人始終爭論不休,處處展開”有神論,無神論之爭”。

男主角則堅信他的無神論;新婚燕爾之際聽到夫人談到”甘地”喪父,非常悲痛,當晚一反常理,整晚借做愛來發洩哀痛,事後甘地非常後悔,誓言,除非是為”傳宗接代”決不作愛”;夫人說完甘地故事,接着說,”今晚我決定想要小孩”,男主角一聽說要做愛是為了生小孩,為勃然大怒,因為在”印度現象”他看到人的出生,是生不由已,苦多於樂,如果為生小孩做愛,他抵死不從,憤而出走,走過露宿街頭貧民窟中的旅店,召妓,並且在眾神像目睹下,豪飲作樂,戲弄印度希瓦神的座騎”南地”牛神,最後一擲千金,把旅費一股惱,發個精光。此刻 讓我想到存在主義宗師卡謬(Albert Camus 1913-1960)的 異鄉人(L’étranger),小說中的法國青年”沐爾索”在僑居阿爾及利亞的海灘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正值他的母親死在養老院裡,在其母埋葬出殯翌日,仍前往海濱,並與女友”瑪莉”尋歡作樂,看似荒誕不經,兩者相同的是,兩位男主角他更関心當下人生的生與死、幸福與憂患、自由與責任等等,他反對矯揉造作,似是而非的宗教理論,一如”沐爾索”對神父給他告解”沐爾索”無動於衷。存在主義普遍認為,人是無端的被拋擲在世界,和男主角不願為傳宗接代而作愛不謀而合,他認為現實社會是漠然無情的,人是孤立無助的,因此,本片的男主角也和存在主義人士般,面對”印度現象”面對人生,非常焦慮。

男女主角借乘座”耆那教徒”的計程車司機去面見聖人,為了送回將誤入車內的’蒼蠅”,振振有詞的將原車倒回,令人啼笑皆非;但司机也忘了被車胎壓死的螞蟻的痛苦?朝聖者,千里遙遙朝聖,可曾記得延路被採死螞蟻的吶喊?

随採訪”奇蹟”記者一同見證用”眼力阻止火車”的聖人,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一如凡夫俗子的聖人,兩者非人們印象中的”達賴拉瑪”和”賽衣巴巴”,令男主角和觀眾感到困惑!為了解生命之惑走訪恆河,目睹一心求死的老阿媽及有錢沒錢燒屍,以求跳脫輪迴的印度教徒,巧遇來自德國的修行者暢言:死亡不是終結,仍然要再生投胎,轉世受苦,不僅是印度教及佛教、耆那教的信仰,也和存在主義,對死亡的焦慮略有所同!男主角對恆河的印度的現象,吐蹧為”狗屎”。但德國修行者確不慌不忙的說,一種”狗屎”各自表述:天主教徒說”你是自找的。基督徒抱怨說,”狗屎”為什麼不是別人!穆斯林教徒說:是不是”狗屎”全是阿拉的意旨,猶太教說:為什麼”狗屎”總是我?佛教徒說:”狗屎”不只是”狗屎”而已!日本禪師說:你要學會傾聽”狗屎”的聲音,令人噴飯;好像獨漏印度教?你就置身印度自已體會吧!

一場女主角正和印度苦行僧(Sadu)一起在恆河禮拜、沐浴看似勁爆的鏡頭,但由於處理莊嚴肅穆令人想起Ron Fricke在1993年拍的經典記錄片”Baraka”的手法;同時,男主人正在看恆河燒屍,德國人指出,燒屍貧富有別,窮人柴火不足,令人鼻酸,富人的大柴大火,一氣呵成,但男主角確將他的包服袱-椅子丟向富人,給富人錦上添花?不知是否詛咒快去投胎受苦吧?

在恆河燒屍場正巧有大師給小徒弟授面對死亡的課,大師要小徒弟湮耳遮目,用力鼻子聞燒屍味,體會這死亡的氣味,非常有啟發性,人生最大的課題就是死亡,在恆河你不僅觀察死亡,面對死亡,才不懼死亡,每次我到恆河我都不由自主的到火葬場,以近距離看屍體,我稱被乾材烈火焚燒屍的場景為”人生震憾教育。

存在主義相信”人有存在,也有死亡”;死亡乃是存在的終結。但印度教則相信又是一個開始,永遠有完沒了,這不僅是存在主義的焦慮,導演的焦慮,人類的共同的焦慮。本片終了,德國人和男主角將老阿媽安排在遠方的小島火葬,但當時老阿媽並未死亡,就印度教而言,有違常理,片尾以印度教的莊嚴吹海螺號,遙祭待火葬的阿媽做為Ending,令我想起存在主義,對於死亡當做一件大事,並期望能能自我掌握安排”死亡”,期望跳脫神安排的折衷結局所致?

最後,聖人的天書終在恆河出爐了,大意是指:你走過五大洋、四大洲,歷經了千山萬水,苦苦追尋人生的意義,答案就在你家後花園的綠葉露珠裡!是蘇非詩常見的慧語,同時也輝映穆斯林、錫克教、佛教、奧修的教誨。

本片的確是以探討人生眞諦的電影,但不八股,導演善於運用鏡頭,對白精簡易懂,又不失幽默感,部份誇張的輔陳,如妓院召妓時,房間佈滿希瓦濕婆神,佛像和神牛,配上印度聖歌,或許容印度或伊朗當局,為此可能很難在印度和伊朗不被剪?但”心靈印記”必竟不是記錄片,”極盡誇張為能事,本是電影的特色,宗教電影.總不免有雜音或爭議。

伊朗導演以局外人看印度,不僅令印度人發人深省,本片也讓我記起”沙特”所言“人所需要的是重新發現自己,並且瞭解沒有東西可以從他本身拯救他,即使上帝存在的確實的証據也不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