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 Weltschmerz by Tzara
文:Tzara
  
近年來泰國電影推出一連串鬼魅、虐殺Cult片震撼國際影壇,讓世人對原本神秘未知的泰國電影文化有了徹底改觀,尤其對台灣觀眾而言,對於泰國的見解,似乎也從觀光勝地、泰勞輸出之外,又多了「恐怖片」一項特色。

      雖然這部泰國電影《大狗民》並非恐怖驚悚類型,但卻也是一部足以讓它國觀眾眼睛為之一亮,再一次讓人對泰國電影徹底改觀之作。
 
  但是,在正式談論電影本身之前,筆者必須提出一種概括的看法:在發展中國家邁向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發展中國家勢必得面臨資本化、全球化、西方霸權主義的洗禮與殖民,無論是經濟上、政治制度上、文化上等各類殖民形式與論述,隨之而來的總是新價值與舊價值間的撞擊與揉合。然而,多數的情況反映在發展中國家新生代創作者身上,往往會採取一種「西學中用」的態度,將大量的西方美學形式、手法,全盤挪移到本國文化創作之中,這樣的觀點往往可以由發展中國家近期的流行音樂、電影中觀察出端倪。以寶萊塢為首的印度電影正是如此。
 
  有了這一層認識之後,便不難解釋何以觀眾會在這部泰國電影之中,俯拾及是許多熟悉的西方電影視覺美學、形式、手法。
 
  《大狗民》劇情主線描述著泰國鄉下一名年輕人前往曼谷城市打拼的種種趣事。基本上曲折離奇的故事,以及偶遇、巧合的愛情,與奇蹟式的命運本身只不過是老掉牙的陳腔濫調,但饒富吸引力與令人拍案叫絕的卻是它成熟運用DVC PRO數位攝影系統特有的畫面質感,塑造出強烈的視覺風格,濃豔飽和、高對比的色調,在真實與虛構難解的架構之中,解構跳錯乖誕荒謬的故事,以童話寓言夢境般的超現實語調,將所有包羅萬象的戲劇元素揉合成極為瘋狂顛覆、快意人心的小人物狂想曲。
 
  我們很容易直覺將《大狗民》與《愛蜜麗的異想世界》相提並論,這顯然是因為當中天馬行空的綺麗幻想,不拖泥帶水的快速剪輯,如蚱蜢般跳躍輕快的段落,以及法式浪漫的筆觸等特質使然。若是嚴格地與《愛蜜麗的異想世界》明確的劇情線、高張力的故事性相比,《大狗民》的主題性便略嫌模糊,敘事較無邏輯,而更為夢境式的狂癲囈語,MV式的剪輯風格,其實更接近《戀愛夢遊中》,這不僅是鬆散隨意的架構,光怪陸離的故事轉折,神經質的內在心理狀態非常雷同而已,男女主角之間奇特而另類浪漫的愛戀關係,更是不謀而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形容本片男主角Mahasamut Boonyaruk為泰國Gael García Bernal,其實十分傳神呢!只不過礙於泰文發音本身太過陰性溫柔婉約,所以男主角Pod一開口說對白,就少了點男子氣概,而多了女性氣味。(好吧,反正Gael García Bernal在壞教慾也反串過變性角色)。
 
  一旦,屏除了稍嫌有些賣弄、刻意的誇張色彩視覺風格,《大狗民》又總是讓我聯想起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或許是那匠氣味十足,誇張的表現主義語彙背後,所蟄伏的後現代疏離與城市孤寂感,與個人空虛感所致吧。至於兩片共同皆在劇情中穿插了集體歌舞片段,苦中作樂的小市民快樂,幾經思忖,其實還真的頗有呼應。
 
  雖然我認為《大狗民》是一部十足以西方美學作為表現載體的電影,但仔細觀察,仍能挖掘出導演偷渡了作者個人對於在地人文風土民情的看法,這從本片不停快速瀏覽、翻閱曼谷街頭素描,便可知作者隱而未宣的在地關懷;多角色、多人物的出場,生動地勾勒出各階級的浮世輪廓。至於較為隱喻、象徵的部分,例如:大量普普藝術式、工業規律而重複生產的複製、複製、與複製,貼切地突顯出資本主義下個人生存焦慮與茫然,而這種謊如《摩登時代》的喜劇諷刺,其所揭露現代資本生活的非人性焦慮,則不斷切合著本片所謂「人們在曼谷工作,就會長出尾巴」的說法。甚至,這些焦慮的描寫,總讓我想起Radiohead”Fake Plastic Tree”這首經典名曲,以及其MV。
 
  至於誇張的塑膠瓶山丘突顯出環保意識的缺乏,Yod在如沙丁魚的公車中找尋愛情,諷刺著現代男女情愛;過分早熟的女孩與泰迪熊之間的關係,則突顯新階級孩童的成長焦慮。當然,我們絕不能忽略本片不停強調的話語:「只要夢想成真,我就是最特別的人」、「如果要尋找愛與夢想,就要去曼谷」等,這不正是某種美國夢的變種?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不停穿插在劇情之中的主題曲“…Before”,是來自名為 Modern Dog 的泰國三人搖滾樂隊,樂隊主唱的名字恰好跟本片男主角一樣也叫Pod。
 
  Modern Dog是我去年在泰國所參加的Bangkok 100演唱會,第一天的暖場團。片尾結束,Modern Dog親自入鏡表演這首悅耳的“…Before”,相信很多觀眾聽過之後,都會絕得:原來泰國歌曲可以那麼好聽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