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瑋(衛西林)

影評人、網路城邦影劇達人、前民生報10大影評人(2006金馬獎預測報導)



改編自鳴海章的小說《輓馬》,以北海道的馬拉雪橇障礙賽為背景。開場不久看到弟弟從東京意外返鄉手足骨肉重逢的心裡刻畫,尤其弟弟半夜偷煙一場,不經意間流露依賴哥哥的習性,或是哥哥一大早不問情由強迫弟弟上工的色厲內荏/內心竊喜,微妙的張力令人動容,遂一改先前以為單純是為地方觀光而寫/套勵志片敘事模式的觀感。

文學性隱喻與地方的特色搭配良好。如水壩中遇漲水期會消失的一座斷橋(代表女騎師失蹤父親的形象與精神慰藉,類似易卜生的象徵手法)。又如賽事的過程往往必須先停頓再蓄勢往前,比喻追求成功理想的遭遇並帶有啟示性。

飾演弟弟的伊勢谷友介( Yusuke Iseya)五官消瘦,與劉德華略神似。除伊勢谷友介代表城市人的觀點(並作觀眾觀影的導覽),及高利貸的腳色略意念/類型化之外,其餘人物極其鮮活,似真實生活觀察所得投射。比如訓練場各型各色的馬伕,以及男性的刻苦堅忍,女性的強韌認份和溫婉,令人充滿想像空間。

飾演愛唱國小校歌的馬伕演員表現討喜傳神,演母親的演員不過兩三分鐘的戲份卻能將思念兒子成精障的心理狀況一次到位,令人驚艷。某些腳色雖稍帶點日劇的流氣,但因為戲好猶如刺激觀眾想像的煙霧。哥哥的腳色很容易演得過火,變得粗暴,但佐藤浩市
( Satou Kouichi )拿捏有度,詮釋具說服力。

運鏡情感濃郁含蓄,幾場賽事的詮釋具有區隔性,高潮的大賽經營尤其紮實扣人心弦。而男女主角遊斷橋一場、雪地裡兩人身身影重疊,又或是晨曦練馬一場巧妙利用陽光映在攝影機上的圓暈等,都帶有視覺上的暗示意味(導演為根岸吉太郎Kichitaro Negishi )。

最後,開放結局的處理避免了一般勵志片的俗套。本片的主旨與前一陣子流行話題、即賽馬春麗的奮戰精神相符合,且觀後讓人對當地的民俗風情留有深刻的印象(當地將區域產業文化溶入賽事加以保存的方法,或許是台灣發展地區特色觀光,在遊樂園、嘉年華與博物館模式思考外的另一項選擇參考,比如台灣近幾年迅速消失的耕牛文化,這是題外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