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zara

「你們都各彈各的,我們的音樂之間毫無對話交流」。傳記電影《寂寞鋼琴師》的主人翁盧卡佛洛瑞(Luca Flores)黯淡落寞地向著兩位三重奏爵士樂團夥伴如是說。

細膩敏感的藝術心靈,多愁善感的靈魂,總能在表面的音符流動中解讀琴者私密的內心世界,與之進行形而上的對話。



2005年的某個深夜,當時的前羅馬市長Walter Veltroni因緣際會聽到盧卡生前在義大利Splasc(h)爵士唱片公司錄製的最後一張專輯《For Those I Never Knew》,他亦在鋼琴獨奏曲「How Far Can You Fly」黑暗的靜謐中聽見委身於琴鍵之後的蒼白孤獨,於是Walter Veltroni亟力嘗試去了解盧卡的內心世界,在蒐集許多有關盧卡的生平資料後,他乃寫下《Il Disco del Mondo》這部盧卡的傳記小說。

我總認為好的傳記小說要讓不認識主角的讀者「認識」他,讓認識主角的讀者更為「熟識」他,讓熟識主角的讀者更能「解釋」他。其中,「解釋」是一流傳記小說作者所能給予讀者的最高層次,好的傳記小說總能在主角短暫而輝煌的生命歷程中,由雜亂的事實與事件裡,在光彩與黑暗面的人性深處,抽絲剝繭、追根究柢,找出其內心波濤起伏和所經歷的事件的關聯性,並解釋著:「為何他是他」。

傳記給予的「解釋」讓我們更能觸摸到主角的靈魂深處,讓我們足以體認到為何他的靈魂如此獨特,而非僅僅認識其生平的功名成就與八卦花邊軼聞而已。
  
雖然我沒讀過原著,但由《寂寞鋼琴師》這麼一部堪稱近幾年我看過最令人感動,最深入淺出,最面面俱到的傳記電影中,可想而知Walter Veltroni是多麼認真的傳記作者,《Il Disco del Mondo》是多麼值得一讀的傳記小說。



相對於小說體,傳記電影要在有限的片長內談完傳記小說上百頁所解釋的故事豈是容易。然而,《寂寞鋼琴師》卻是一部罕見完全符合我,甚至是眾人對傳記電影不同期待的佳作:《寂寞鋼琴師》作到了讓不認識盧卡的影迷認識盧卡的才華洋溢,及其高潮迭起的人生起伏;讓已認識盧卡的影迷更加熟識其寂寞、孤獨、憂鬱、不安全感甚重的陰暗面;同時本片也儘可能解釋了何以盧卡音樂生命的開啟,悲劇性一生的結束,都與其童年親眼目睹母親之死的慘痛陰影的家庭有關,成為他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霾。正因為長年活在自責的陰影下,盧卡最後會選擇錄製完最後一曲鋼琴獨奏「How Far Can You Fly」後懸樑自盡。

相對於《超脫末日》、《Control》、《狄倫的七段旅程》等非FANS、CULT者難以進入一窺究竟的類傳記電影,《寂寞鋼琴師》則是一部任誰看了都會淚流滿面、感人肺腑的真摯之作。相對於《雷之心靈傳奇》等較強調戲劇效果的傳記電影,《寂寞鋼琴師》更顯得貼近傳記小說所本的忠實性與理性,其敘事筆法細膩而深入,態度不矯情亦不媚俗,娓娓道出盧卡令人讚揚的音樂生命,令人費解的的內心世界,與令人不勝唏噓的悲劇生命。



在影像與影像間,我們更可以看出導演對於盧卡的尊敬、推崇、熱愛與憐惜。尤其導演善盡影像與聲音的美學力量,充分利用華美至極的構圖,林布蘭式的燈光掠影,與詩意般的鏡頭流動,讓盧卡的迷人特質更顯迷人,憂鬱更顯憂鬱,悲傷更顯悲傷,情緒飽滿卻不顯矯揉造作,更讓全片維持一股美而不眈,傷而不哀的氣氛,完全符合盧卡的陰鬱氣質與其音樂給予觀者的深刻印象。

電影的最後一幕無疑是全片最讓觀眾神傷的一幕。當盧卡在錄音室彈奏完「For Those I Never Knew」最後一個音符,他朝著鏡頭抿嘴微笑,神情泰然自若,向所有認識與不認識他的人告別。這本該是個令人心碎的時刻,或說是一個過分刻意的矯情安排,但由於這部傳記電影拍的實在太華美、太真切、太有感染力與說服力,因此,我們也忍不住替盧卡總算結束宿命般揮之不去的陰霾糾纏感到鬆了一口氣。然後,在深夜裡播放「How Far Can You Fly」時,又忍不住熱淚惋惜著盧卡悲劇性的一生。

本文轉自《Weltschme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