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馬巴夫家族

伊朗電影國寶,世界電影異數

「馬克馬巴夫」這姓氏享譽伊朗和國際影壇,創辦者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是「後伊斯蘭革命」的作家和電影創作者,在藝術、小說和劇本上都有多元化的創作。在電影方面,穆森同時擔任編劇、導演、剪接,製作過多部榮獲國際影展大獎的電影,創下超過1000次影展參展紀錄,是各大國際電影節的常客。

1996年開始,穆森鑑於伊朗電影教育的貧乏,暫拋電影事業,轉而創辦「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Makhmalbaf Film House)從事教學,為伊朗電影注入一股嶄新的力量。「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既是學校,也是製片廠,學生在這不只讀劇本、研究電影理論,同時也拍電影。最初穆森讓女兒莎米拉(Samira)擔任副導、兒子梅森(Maysam)擔任攝影師,之後再由他們漸漸發展出個人風格的電影作品,是名符其實的「電影世家」。現在馬克馬巴夫家族的電影幾乎是由父親穆森和大女兒莎米拉兩人輪流製作,也有部分集體創作。穆森希望所有成員都能按照自己的觀點,一步步實現創作意念,製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電影是鏡子,不是窗戶
馬克馬巴夫家族延續印度導演薩亞吉‧雷(Satyajit Ray)將電影作為「鏡子」的使命與精神,拒絕好萊塢與寶萊塢中不真實的歌舞、打鬥、愛情等平板一致的情節。他們認為電影是面反映現實社會、映照真實靈魂的「鏡子」,而非逃離的「窗戶」。因此他們的電影皆取材自現實生活,更希望演員在表演時,能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融入其中,讓對話和反應自然發生,以求更貼近真實。他要將大眾平日無法由電視所見,那些埋藏在角落的陰暗幽微,藉由電影傳達給全世界。

馬克馬巴夫的電影不會有完整的劇本。他們認為,當你有了完美的劇本,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答,但是當你只有大綱時,你就必須在過程中為問題尋找答案,這時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加入創作行列,在殺青前,沒有人知道故事最後會怎樣結束,大家都和故事一同成長。

馬克馬巴夫的電影還有個特色,他們不會告訴觀眾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希望能在電影中呈現事物的各種面相。有句伊朗俗諺說:「真理就是上帝手中碎裂的鏡子,而每個人都拿了其中一片。」他們認為觀眾可以說我喜歡A或B,但不能武斷地說世間只有一種真理。電影對馬克馬巴夫家族而言,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甚至是人與世界、與神明的溝通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