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出走》:伊莎貝雨蓓,自己的房間
文:Tzara(轉載自 Weltschmerz)
 
  原本我以為《女人出走》在信義威秀正式上映的當晚應該不會有太多觀眾吧?沒想到,一步入17廳,居然有至少40名觀眾搶著第一時間觀賞《女人出走》,這實在太讓我感到意外了,畢竟伊莎貝雨蓓雖然貴為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多項大獎影后,但她本人,以及她所主演的歷來電影,在台灣,相對而言,知名度並不算高。所以,事後回想,現場觀眾應該多數也都是金馬影展迷吧?或者,至少是受到本屆金馬影展伊莎貝雨蓓影人專題的鼓舞才會前來觀賞《女人出走》。可見,一個規劃良好,有所目標的影展,只要規劃用心,為影迷帶來此生必看,平常卻很難看到的傑作,而不是隨意湊展,不僅能夠拉抬影展本身的深度與票房,還能帶動更多台灣觀眾進一步認識許多國際重要影人。在此,想先大大的感謝今年金馬影展幕後團隊的用心。
 
  回到電影本身,《女人出走》雖是改編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龔固爾獎得主巴斯卡季聶小說《亞美莉雅別墅》,實際上,卻可視為一部專為伊莎貝雨蓓量身訂作的劇本,尤其是今年伊莎貝雨蓓受邀來台參與金馬影展時,其我行我素,不受它人駕馭,不按照行程規劃行動的強烈個人風格,對照《女人出走》中敢愛敢恨的女性角色,戲裡戲外,可說毫無區別,裡外一致。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觀看《女人出走》,幾乎可以斷定本片導演是完全放任伊莎貝雨蓓隨意演出,用她真實本我的個性投入演出,這也使得片中女鋼琴演奏家「安」,此一女性角色的獨立形象能夠如此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000010.jpg 
 
  《女人出走》的故事主軸其實相當容易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安在目睹同居15年的男友偷腥後,深受打擊,決定拋開現有的一切,取消公演,賣掉公寓,賣掉鋼琴,斷絕一切與外界聯絡的管道,並變換造型,徹底歸零,重新來過,活出另外個自己。如此聽來,可以想見這是一部強調女性自覺的電影,對於女性觀眾,必然更有所共鳴與激勵效果。
 
  若由本片英文片名「Villa Amalia」解,Villa Amalia是安旅程最後找尋到足以讓靈魂沉澱,回歸自我的靠海紅色小屋,在這裡安能夠恣意漫步,游泳,「閒賦度日,思考世界的過去與未來,沉緬於書中」,完全呼應吳爾芙「自己的房間」一書中所提倡的女性自主觀點。沒錯!綜觀全片,《女人出走》的故事,其所本雖是「亞美莉雅別墅」,實際上,處處都可見吳爾芙「自己的房間」的影子,甚至是非常明顯的符號-即Villa Amalia這座靠海獨立的紅色小屋。
 
  我個人非常喜歡《女人出走》的影像節奏與步調:前半段看似瑣碎混亂,後半段忽然轉為寧靜深遠,似乎意味著:在一連串自我放逐與追逐自我後,終將找到真正的女性自覺,活出真正的自己。
 
  相對地,片中過度戲劇化的配樂運用,過度法國老派戲劇的配樂方式,就讓人不敢恭維。
 
  伊莎貝雨蓓在片中的精湛演技依舊無懈可擊,渾然天成。從許多片段的肢體動作,與對話反應可以看出,導演真的是完全放任她自由演出,自由發揮,鏡頭負責的工作只是捕捉她那不假言飾,真誠真實的一面。所以,我才會說《女人出走》看似有劇本,其實是沒有劇本的,但如果真要說本片有劇本,真正的劇本其實是「自己的房間」,真的導演其實是伊莎貝雨蓓自己。
 
女人出走小屋.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