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祿平

每當觀看有關芭蕾舞的影片,總讓我想起日本漫畫家有吉京子的大作-《芭蕾群英》,透過有吉京子的巧妙畫筆,舞者擺動身軀在紙上呈現出一系列的連續動作,在翻頁轉瞬間彷彿舞者將會從書中躍出,與讀者一同共舞。不論是影片或是漫畫,如詩如畫的景像令人陶醉。但我始終認為這些芭蕾舞伶一定天生擁有過人的天賦異秉,否則怎能擺出如此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動作與曼妙的舞姿呢?直到看過紀錄片【芭蕾首步曲】之後,才發現那些美麗的舞姿都是真的,但在這些輕盈靈活的動作後面,每位舞者所經歷的艱難訓練,直是讓人瞠目結舌、不忍卒睹。

IMG_0397

在【芭蕾首步曲】這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熱衷於芭蕾舞的少年及青少年,累積多年努力訓練的成果,為的就是參加一年一度在紐約舉辦的美國青年芭蕾大賽(Youth America Ground Prix, YAGP),從9到19歲超過5000名的芭蕾小舞者在舞台上僅有5分鐘的表現來決定他們的未來,入圍的300名選手將可擠進紐約決賽,幸運的話還可獲得獎座、世界知名藝術學院的全額獎學金、甚至是頗富盛名的芭蕾舞團的工作合約。然而在舞台上因壓力、緊張、腳傷、準備不周等許多與實力無關的原因而導致失敗的選手,最後只能黯然地走下舞台,在後台與教練及家人抱頭痛哭。

這些舞者在台上亮麗的裝扮及輕盈舞姿的背後,其實是用許多的金錢及血汗所堆疊出來的成果,光是一套純手工打造的<天鵝湖>舞服,就等同是一輛家庭房車的費用,這並非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的。這些年輕人從小就得接受嚴格的訓練,從一雙舞鞋僅有一天的壽命來看,便可知他們耗盡了過多的時間與體力在訓練上,甚至還得犧牲與同儕互動的機會。此外,辛勤的演練讓他們的身體受到不少的傷害,當他們脫下舞鞋時,腳上的瘀血、腫脹與破皮,與在舞台上靈活飛舞的雙腳,簡直是大相逕庭,難以想像。

本片聚焦在五位小芭蕾舞者身上:隨著父親工作移居到義大利的11歲男孩艾倫、樂天活潑的17歲美國金髮女孩蕾貝卡、帶著家人滿滿的愛與期待而遠從哥倫比亞來到紐約的16歲拉丁男孩塞巴斯欽、從西非獅子山被領養到美國的14歲遺孤米凱拉、以及12歲的英日混血女孩米可。這五位小朋友並非是舞蹈大賽的冠/亞軍得主,但他們複雜的出生背景、曲折的人生、堅毅的性格、以及對芭蕾的熱愛與執著,使得這場角逐競賽的過程中增添許多話題性,豐富影片本身的質感與厚度。

導演貝斯‧卡門以多元化的角度觀察/紀錄這個全球年度的青年芭蕾賽事,破除了一般觀眾的錯誤想像(image):跳芭蕾的一定是白人(米凱拉以黑人的身份在舞台上展現優異的舞姿,深得所有評審的嘉許,最終獲得知名舞蹈學校的獎學金,繼續朝頂尖舞蹈家之路邁進)、學習芭蕾一定是有錢人的專利(來自哥倫比亞的塞巴斯欽,在紐約過著刻苦的生活,省吃儉用努力學習芭蕾,希望日後得以進入國際舞團來改善家境,並得以擺脫南美青年淪落街頭打混的命運)、優秀的芭蕾舞者一定是來自歐美俄等地(片中9-11歲以及12-14歲的分齡冠/亞/季軍多半落在亞洲人的手中)…,讓我們明瞭這群青少年並非是被父母親所逼而來學習芭蕾,反倒是自願犧牲休息與玩樂的時間,忍著痛不斷的跳躍、旋轉,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舞台上完美地舞出他們最衷愛的芭蕾。

EDIT_IMG_66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