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北市電影節策展人 鴻鴻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在他身後百年仍然備受鍾愛。他筆下的女人、小孩、宴會情景,無不伴隨花朵般豐盛的色彩,溫柔地道出對生命的頌歌。他一生創作不輟,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遭逢了一次世界大戰,兒子還被徵召入伍,在他筆下,卻絲毫不見戰爭與殘酷的痕跡。是故步自封的避世,還是藝術家別有胸襟?最近的電影《印象雷諾瓦》即聚焦老畫家的最後歲月,看他如何在74歲的高齡,面對戰爭的陰影,如何藉著少女模特兒安黛(Andree)的出現,燃起他繼續堅持熱情與溫柔的畫風。

印象雷諾瓦2

雷諾瓦的次子尚‧雷諾瓦,日後成為法國詩意寫實電影的大師,他的《遊戲規則》長年高踞影史十大名片之林,其它名作如批判戰爭的《大幻影》、透視愛情的《法國康康舞》,也始終膾炙人口。在《印象雷諾瓦》故事中的1915年,他還是一個懷抱熾烈愛國心的青年,因戰爭負傷之後,來到父親的莊園療養,但還是一心想回到戰場。電影對他來講,只是美國的好奇玩意。直到他邂逅父親的年輕模特兒安黛,燃起愛火,為了完成安黛的明星夢,才發願想拍電影。

安黛這位美麗的少女,當時才15歲,電影中飾演她的Christa Theret,在現實中也不過20歲。安黛是老畫家雷諾瓦的最後一位謬司,也是未來電影導演雷諾瓦的第一位謬司。父子兩人著迷於同一個女孩,構成微妙的緊張關係。老雷諾瓦雖然身患關節炎,龍鍾難行,卻還把畫筆以繃帶綁在手上,面對安黛陽光下的裸體,勉力創作色彩的愛情詩篇。

35_2-1_new_02_ret_CMJN

雷諾瓦雖然年邁,卻毫不隱諱地,將藝術視同慾望的展現。他說他不像塞尚,儘畫些蘋果或木偶,他只能畫活生生的人。又叫兒子看看羅浮宮收藏的文藝復興大師提香,如果那些畫中的女人無法引人伸手想要觸摸,就算徹底失敗。「不懂這個,就不懂藝術、也不懂生命!」對雷諾瓦而言,藝術不是死的,永恆也不是槁木,畫布上流轉的光線與色彩,正是肉體與生命的禮讚。雷諾瓦安排畫作場景,猶如電影或戲劇,不是在草地上、就是在窗前。如果畫中該有兩個女人,他一定要等人到齊,真實的情感與關係開始互動,才能動筆。

片中處處透露雷諾瓦對藝術的執念。他說自己從不用黑色,因為人生已經夠悲慘了,他想留下溫暖的色澤。位於Cagnes-sur-Mer的莊園,就像是世外伊甸。他不同意傷癒的兒子回到戰場,因為生命可貴,世界殘暴,只有藝術,才是永恆。兒子雖然違逆父意,但是從他日後投身拍攝電影,仍可以見出父親的潛移默化。

Renoir_13

《印象雷諾瓦》在法國南部實地拍攝,掌鏡的是台灣的國寶級攝影師李屏賓。他將印象派的畫風直接搬上銀幕,反射陽光的美麗胴體,更彷彿透過畫家眼中看見的美麗。老人以畫筆、年輕的兒子以行動、而這部電影則以影像,追求著青春與慾望,把凝固的色彩重新召喚到現實的影像中,流轉著動人的光芒。

剛剛上映過的《我的鬱妓回憶錄》,改編自馬奎斯的小說新作,講的是年屆90歲的老人希望與一位處女同床的願望,最後卻衍生成一樁熾烈的愛情故事。情節或許有些太一廂情願,但處理老年人內心的情慾,卻驚人地真實。《印象雷諾瓦》則大膽呈現情慾如何推動藝術,不但不因年齡受限,反而越老越為直接。當我們再度觀看雷諾瓦或其他人的畫作,或許也可以不用那麼矯情,就脫口稱讚肉體的美麗吧!老畫家應該也會微笑引為知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