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nGayaCatania4

2012-07-18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芭蕾舞台上的美麗與優雅,為人嚮往,舞台下的努力與血淚,也總教人動容。熱愛芭蕾的美國導演卡門(Bess Kargman),以紀錄片《芭蕾首步曲》拍下五位小舞者為了美國青年芭蕾大賽(Youth America Grand Prix)努力奮鬥的過程。片中可以見到家長的支持與執念,還有舞者日日相同、無聊卻刻苦的訓練,揭開芭蕾世界的殘酷與熱情。

過去不乏描繪舞者在芭蕾世界追尋夢想的劇情電影,最經典的代表當屬二○○○年的英國電影《舞動人生》,二○一一年的《跳芭蕾舞的男孩》以輕巧詼諧的手法講述小男孩渴望變成芭蕾明星,最終雖無法實現,但在長大後轉以金援贊助的方式支持芭蕾藝術,還是圓了夢想。

以熱血紀實拍攝而成的《芭蕾首步曲》,自二○○八年起開拍,去年上映,曾獲多倫多國際影展、紐約紀錄片影展的觀眾票選獎,也是舊金山紀錄片影展的評審團獎最佳影片。人物訪談與生活實景交錯,全面紀錄舞者的生活、每天訓練的過程。

片中五位主要人物,都是決心以芭蕾為畢生職業的年輕舞者。有四歲就開始跳舞,不管同學嘲笑揶揄仍堅定夢想的十一歲男孩艾倫。也有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生活,隻身從哥倫比亞到紐約習舞參賽的十六歲男孩強塞巴斯欽。

EDIT_IMG_0494

另外,還有從獅子山共和國被領養到美國,想證明黑人也可以跳古典芭蕾的十四歲孤女米凱拉。以及母親涉入極深,幸好她自己心理素質強大的十二歲美日混血女孩米可,還有天份美貌俱足的十七歲金髮女孩蕾貝卡。

對於這些小舞者而言,美國青年芭蕾大賽提供的全額獎學金與工作合約,是他們踏上夢想的階梯。這個大賽起始於一九九九年,每年都有超過五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者競賽,能進入決賽的只有三百人。

同時,片中也訪問評審、創辦人,與舞團和舞蹈學校的負責人,逐一揭露芭蕾除了卓越技巧之外還有殘酷的篩選法則:臉要美麗,頭形要小,腿要修長,腳弓得美,身體還要有力量、可延展。

 IMG_9970

透過影片,可以看見他們的刻苦勤練:腳背雖彎,還是要再壓得更彎一點,腿雖大開,還是可以再開一些。還有小舞者多數時刻都寫在臉上的自信、堅決,像是米可就說:「多數人在我這年紀時還沒有人生目標,但我早就知道我要什麼。」米凱拉也說:「當我還在孤兒院時,得到一本芭蕾舞雜誌,封面舞者看起來好快樂,我也要。」

這些小舞者面對比賽與未來,傷痛流淚,焦慮不安,許多鏡頭呈現他們布滿血痕傷疤的腳。他們臨上台前的急促呼吸與緊張神色,也一覽無遺。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是導演卡門的處女作,在這之前她是位新聞工作者,曾在華盛頓郵報、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等單位服務。她曾就讀波士頓芭蕾舞學校,十四歲才脫下舞鞋。她因為熱愛芭蕾而拍攝這部片子,也希望澄清外界對於芭蕾的誤解:「並非所有芭蕾舞者都很有錢,不是所有男芭蕾舞者都是同性戀,女舞者不是都有厭食症,也不是所有星媽都是神經病。」《芭蕾首步曲》自八月十日起上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