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士尹

一直想介紹這部電影,卻遲遲未寫,常常電影癡愈在乎的電影,動手寫時的顧慮就多了。

以前電影癡寫紀錄片時,總說,拍紀錄片如同寫一篇論說文,要能夠動之以情以理的說服人。而這部紀錄片《39磅的愛》(39 Pounds of Love),改寫了電影癡對紀錄片的想法,原來,紀錄片也可以拍成如此動人的「劇情片」。

主男是患有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阿米(Ami Ankilewitz),他34歲(2005年時的年齡),他只有39磅(不到18公斤),是名實相符的紙片人,出門時,別人都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甚至是拿他當怪物如有傳染病般的走避,但他卻活得很勇敢而陽光。

在親友為他慶生時,他宣布他要回到他的出生地美國(他們後來全家移居以色列),他希望橫跨美洲大陸,重回他的出生地,尋找久未聯絡的哥哥,還要騎哈雷機車,還有找當年診斷他的醫生柯大夫,去跟當年對他母親宣告說他活不過六歲的醫生「嗆」聲,說他還活著。

這樣一個心願,對於一般人來說,尚且不易,光是想到要放下工作、準備旅費,還有路途的困難,打點這些可能就掃倒了一竿子普通人了,更何況是一個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阿米?想當然那位為了他不惜離婚也要保護他的母親,完全的強列反對。

但曾是他的看護、現在是他好友Asaf說有阿米在的地方,就有歡笑,大家喜歡跟他在一起,看著他提出橫渡美國的壯志,陪著他一路走過的Asaf讚歎:「在他面前,不知誰才是殘障?!」因為阿米眼中幾乎沒有什麼事做不到,倒是旁觀的正常人想太多、自我設限太多,才會覺得這個不可能、那個不能做的。



最近電影癡看了另一部藝術片《三十而麗》(Das Fraulein),故事裡也是因為一名患血癌的青春美人的加入,改變了周遭人的生活,為何?唯有意識到生命的短暫有限,才能更放「膽」享受人生、實踐夢想,而往往我們耽溺於現實的忙與盲,生活失了焦,渾渾噩噩、日復一日的過日子。

《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O'Kelly, Eugene)作者尤金.歐凱利也是在他生命被判死刑(不到四個月),才開始重新檢視生命,他必須當機立斷、改弦易轍,修改他原來的人生計畫,拿出在高爾夫球場上為有多一點的打球時間而不時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無幾的有生之日。他覺得這段日子他才真正的活過來,生命真正有價值與意義。

其實阿米算幸運的了,他在充滿愛的環境中生長,碰到的看護都是真心喜歡他、真心關護他,若非他愛上了Christina(他現任看護),可能也不會有這趟旅程,而且這趟旅程中,也看到,他的幸福其實是犧牲了很多人的幸福換來的(特別是他母親與兄弟)。

而這也是拍片之初未想到的,當阿米提出他的心願時,製片和導演決定籌錢助他完成心願,甚至他們還拿出個人的私人存款,才勉強湊齊且只能負擔最克難的旅遊方式。

看著這部電影,彿彷跟著阿米談戀愛、旅行,感受到他眼中的世界,心情隨著他喜樂而喜歡、悲傷而悲傷,透過阿米自製的3D動畫(他的動畫主角是兩隻可愛的小鳥,就是他和Christina,而且畫得真的很像真人喔!阿米說他要畫一個愛的故事)穿插其中,整部電影因此光采了起來。

這部電影每個人都真情流露,沒有人虛假,沒有做戲,活生生的真實故事在我們的眼前上演,如果不是真人真事的紀錄片,我們會覺得啊那是電影、是戲,真實人生怎麼可能這樣,然後也許感動掉了幾滴眼淚,拭乾了淚水,一切就還給了電影。

正因為阿米是真實人物,正因為他跨出殘障活出光華,讓我們在感動之於餘,受到極大的震撼,不得不檢視自己,我們是不是活得太「殘障」?

故事並沒有刻意安排,只是單純的紀錄及剪接,它自己就有有生命,不似其他紀錄片有很多的旁白,導演省去了過多的言語,因為感動是無法用言語描繪的,倒是以簡單的吉他配樂深情款款的傾訴眾人對阿米的欽佩和關愛,它是如此的生動鮮活,尤其當片尾,阿米終於在哈雷車隊協助下騎了哈雷機車,接上他的動畫電影飛上青天的那一刻,似乎阿米得到了救贖,我們也得到了救贖。

阿米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也沒有其他人能如他一般,所以,只要紀錄他就夠了,光是紀錄就比戲劇還戲劇。買票進戲院感受這個39磅的奇蹟吧!或者你也可以到它國外官網看看還能為阿米做些什麼,且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裡的配樂,網站裡也有喔!
 http://www.j-ent.com.tw/39pounds/

本文轉引自《電影痴聊天室》http://blog.sina.com.tw/su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