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影展時節了!今年的金馬影展看到現在覺得最酷的片還是年僅22歲的菲律賓導演迪歐科諾一鳴驚人的作品《衝擊城市》,這部的電影乍看之下一鏡到底,流動中的鏡頭彷彿是具有生命似的,散發出讓人喘不過氣的影像張力和和一股生猛的質地。其實在許多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中,都會看到這種「生猛」,然後他們的電影就會越來越成熟,得獎越來越多,生猛感就從此消失不見。在我的記憶當中,第一次經歷到這種「生猛」經驗的,應該就是看高達的第一部作品《斷了氣》,雖然楚浮的《四百擊》也很猛,但是我總覺得《槍殺鋼琴師》更猛……總而言之,這段過去看電影的回憶,或者說,一種「看大師電影」的遙遠集體記憶,都在這部《楚浮VS.高達》中重現了。楚浮和高達1.png

高達楚浮,楚浮高達。不知為何,這兩個名字從有記憶起就總是被「相提並論」,他們兩的名字一起念的話,怎麼念怎麼都順。當然,那是因為這兩個人是「法國新浪潮」中最「有名」的兩個導演。他們(和新浪潮的很多導演們)在最有衝擊力量的年紀,憑著一鼓對電影的熱情,不畏不懼勇敢向前衝,最後改寫了電影史。《楚浮 VS.高達》是一部關於他們倆的紀錄片,片中有個長得很像高達電影女性的女子(法國女演員Isild Le Besco),翻閱著過去的手稿,報紙,書信,《電影筆記》雜誌等等,在她翻弄書頁的動作當中,我們走入了時光機器,回到了1950年代末的巴黎。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年代,也是電影史上最燦爛的一段時期。隨著歷史記錄的重現,我們看到了高達和楚浮的年少情懷,青春熱情,他們的友誼,以及最後的決裂。

 

這部電影並沒有訪問任何的當事人,例如:尚皮耶里奧。楚浮在1984年去世了,高達也年事已高,因此這部紀錄片的敘述,完全是站在當時歷史的角度,幾乎沒有什麼「現在」的觀點。在回顧楚浮高達的同時,電影也回顧了這段歷史風潮的來龍去脈,包括兩人的背景,《電影筆記》的形成,他們寫影評時期,早期的深厚友誼和他們互相合作互相欣賞的關係,楚浮和希區考克,Howard Hawks的影響,早期的安娜卡麗娜(高達的妻子,後來離異)等等,當然,尚皮耶李奧是絕對少不了的。Isild Le Besco甚至翻到了楚浮和高達的第一張的合照,照片中的兩個人都還是青澀模樣的臉,好像大學電影社的社員。這部片記錄楚浮高達,其實也可以說是「法國新浪潮」的記錄片,畢竟這兩個人幾乎可以等同是法國新浪潮。片中還出現了非常大量電影片段,除了《斷了氣》和《四百擊》,幾乎所有法國新浪潮導演的作品都被提到,還有許多已經進入電影史的電影、導演、音樂、演員珍妮摩露、楊波貝蒙、安諾艾美、珍西寶、尤蒙頓,鮑嘉……看到這些轟轟烈烈的記錄,更加讓人感受到,電影真的是很了不起的東西。

 

這部片最刺激的部份,應該是1968年的追朔,這是法國五月學運的一年,這一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創辦人之一Henri Langlois被文化部長革職,引發了大規模的聲援運動,這段歷史其實在貝托魯奇的《巴黎初體驗》(什麼爛片名)中也出現過,尚皮耶李奧還在片中演自己。而本出現的則是真實的歷史片段,成群的抗議群眾為了藝術正義走上街頭,夾在人群中的還有李幼鸚鵡鵪鶉最鍾愛的法國導演亞倫雷奈。這段記錄讓人精神振奮,有一股血氣在肚子裡衝來衝去的感覺。 

然而,1968年也是這兩位導演嫌隙的開始了。高達開始有了政治覺醒,楚浮卻仍然風花雪月,他們開始互相看不爽,開始攻擊對方,夾在他們中間的卻是兩人都愛用的演員尚皮耶李奧……這兩個人因為對電影的熱愛而相遇成長,雖然際遇各有不同,但是曾經有一段光輝的電影歷史,卻是他們一起攜手創造出來的。

《全文轉載於 破週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