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以鋼琴與弦樂器演奏為主,有時穿插手風琴與吉他合奏,有時只是管絃樂的單音迴盪,音樂的表情是糾葛、掙扎和懸念,篇幅都很短,主要配合影像的快節奏,同時讓出焦點,突顯人物的對話與表演。

主要人物,性工作者與心理醫師,最初入鏡時幾乎都是雙人鏡,或是多人的群戲,有些跨在當事人觀點與全視觀點的暗示。影像用許多特寫與中景的快速剪輯,隨著人物感情的升騰滿溢,剪輯的速率也適度的放慢;因此節奏的精巧拿捏,成就了動人的說故事的藝術。

091021_04_02191-1024x553.jpg  

女主角伊莎貝.雨蓓(【鋼琴教師】法國影后)的內在人物塑造,準備異常充分,舉手投足都值得細細品味,尤其持刀下逐客令一場,情緒連貫一氣呵成,背門的手部顫抖,十足肖真戲味淋漓。
導演對語言、演員動作與鏡頭等整體速度的調配,猶如演奏家的手筆,精確掌握感情的收攏與釋放的程度;雖然,情境與語言的內容,不脫尋常瑣事,但過程猶如聆聽一首現代的歌詩,妙入內腑(導演為珍妮‧拉布蓉Jeanne Labrune,1992年坎城影展新進導演獎;編劇為Richard Debuisne)。

看過試片,步下公車,我當下決定大聲的向司機道謝。

看片時,我心裡想的,現代國家的私有制,真是極其不自然的設計。大自然與一切生靈,並非靠一套私有制度來運作,原住民有關小米的播種祭、收割祭,或是達悟族的飛魚祭典,莫不繁複再繁複,目的似乎在透過與靈,小米靈與飛魚、海神,的對話,安置人與自然的關係,因一切來自自然的賦予,關係層層外推,久了自然衍生出周延的文化與習俗。而私有制,在人類生存的歷史長河,不過只是最新的一小段,而戰爭與核武的相互保證毀滅,莫不是針對國家所有權的紛爭,這真是駭人!

所有權的獲得,也就是金錢買賣,作為一種制度,設計得極其簡化迅速便利,大把過去的習俗遭到刪除、廢止、遺忘,而施與授雙方的身分,買方與賣方,凌駕到其他社會功能的身分之上。

這些觀片時的遐想,與影片的內容有關嗎?該是有的吧,因為內裡包括了賣淫、拍賣、血拼、古董字畫,甚至性工作者曾經主修藝術史等元素,如果觀影者留意到發生關鍵作用的駐院醫生,正是首先打破金錢決定的價值,與心理醫師交換拍得的藝術品,一件天使雕像,後者又象徵陌生人的善意,開始輾轉流浪,那導演刻意營造的快節奏的森冷世界,必定與現行制度下的交易制度,排擠掉大多數人與人交接的優美風俗和生活有關吧。

我謝公車司機,是突然感覺到他操著有些艱難的發音,逐站逐站的唱名,遠超過一趟搭載交易的價值,在這個被金錢交易制度過度型塑的世界,竟還有這樣不吝惜付出的人,因此我也以最大的膽色,最宏亮的聲音回應他。

這是一部值得細細閱讀品味的片子,推薦給有心的人。

《本文轉載於http://blog.udn.com/playwright/4766013 格外有格別外一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intmovie 的頭像
    jointmovie

    佳映娛樂討論區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