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里奧雷(Philippe Lioret)執導的《愛的自由式》,原文片名 「Welcome」可說是極盡諷刺之能事。

WEL_01.JPG 

該片講述一名17歲的伊拉克庫德族少年畢拉,從中東出發輾轉偷渡到了法國,沿途曾經抓著火車底部越過數百公里,也曾經在土耳其被抓後遭當地軍警凌虐。在歷盡千辛萬苦後好不容易到了法國加來鎮(Calais),但當地的法律對非法移民極為嚴苛,連NGO志願工作者向他們提供食物,或者要是有人讓他們搭便車,都可能惹上官司是非,一般商家更公然拒絕做他們生意。

該鎮之所以會有大量非法移民聚集,是因為從那兒出海往西34公里就是英格蘭的多佛市(加來與多佛市是法國與英國距離最近的渡口),故此不少本來想去英國的人都會先到那兒找機會。畢拉的女朋友米娜稍早前隨家人移居倫敦,故此他一心就是要向英國挺進。

畢拉本來把所有財產都給了人蛇集團,準備冒著生命危險潛進運往英國的貨櫃,但不幸功虧一簣被法國海關截獲。在萬不得以之下,他決定游泳橫越英吉利海峽。畢拉本來泳技不佳,於是報名參加泳訓班。就這樣,畢拉遇到游泳教練西蒙──本片的另一位主角。

西蒙本人由於婚姻觸礁,但又不知從何著手挽救破碎的情感。在正值人生的低潮之際,西蒙發現畢拉準備游泳橫越英吉利海峽的計畫;在深受感動之下,西蒙冒著可能坐牢之險暗中向畢拉提供特別訓練──一方面出於欣賞畢拉的決心,同時旨在填補生活中的空虛。

WEL_09.JPG 

《愛的自由式》和去年9月在台灣上映的《幸福來訪時》(The Visitor;湯瑪斯‧麥卡尼執導)分享相同主題,兩者都是以非法/合法住民的友誼作為故事主線,而且強調在悅納差異的過程中如何瓦解現代社會的非人性因素(機械式生活節奏、人情隔閡,以及僵化的社會秩序等);儘管無情的國家管制力量橫加干涉,為了維護一種穩定秩序而施行各種排外措施,但是跨越國族的人際情感始終是一股無可抵擋的社會活力泉源。《幸福來訪時》對排外政治提出慷慨的指控,而《愛的自由式》則迂迴拆解排外政治的虛構本質。

不論世界各地,排外政治總離不開一種對「穩定」的想像,即以為「新移住民」擾亂「本來」秩序,是破壞「穩定」的禍源;對此,《愛的自由式》引入了一個高明的象徵(西蒙前妻的婚戒)──西蒙前妻本來以為婚戒已經遺失許久,雖然後來西蒙為收留非法移民朋友而整理客廳的沙發床時找回,但是西蒙前妻終究不再需要它了。片中的婚戒失而復得,但卻未能造成任何喜樂;這裡不單只說明西蒙和前妻的情感死局,同時更是一項關於移住民政治的隱喻:身分和情感關係恆常變動不居,記憶的消逝雖然叫人不捨;但是,所謂的「本來」秩序終究與幸福生活無關,對「穩定」的追求終究是刻舟求劍。婚戒的隱喻,一方面對懷舊情緒表示同情,但同時又揭穿本土政治的謬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