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近期消息 (2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wo-Legged House (57).JPG 

這是部暴力電影嗎?
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看這部片會有一種壓力。一種把人變成動物的壓力,一種把人逼到極限的壓力。這是一種漸進的蛻變,因為這部電影講的是暴權對人的行為影響。但這不是好萊塢那種為了提高票房銷售、讓觀眾看得血脈噴張的那種暴力。這是一種會讓敏感的觀眾感到反芻的暴力,若他剛好有暴力傾向,我相信他看完這部片就會放棄他的暴力行為。這部電影就像面鏡子,反映出當代人的暴力靈魂。

◎但這是小孩子間的暴力,我們之前看的兒童電影都比較詩意。
第一,這不是兒童電影,這部片是給普羅大眾看的。其次,小孩子間的詩意和溫柔通常都出現在文學中而不是現實生活。社會學研究已經證實,如果孩子們沒有父母或監護人的監督和陪伴,他們的世界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他們可能會持刀在同伴的眼睛前揮舞,或掐著他們的喉嚨久久不放,完全沒想到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我很想在電影院門口寫上警告標語,如果你是為了進戲院觀看富有詩意的兒童電影,那就別浪費寶貴的時間;但如果你對權力遊戲的箇中滋味有所感觸,你能聽見那些正被馴化的人類哭喊,我們很歡迎你來看這部電影。

◎您之前的電影角色都沒有正反派,看起來他們就像在演自己。即使是在【蘋果】一片中,囚禁女兒長達11年的父親也沒被定罪。那這部片呢?有所謂好人或壞人嗎?
沒有所謂的好人或壞人。電影開始我們只有兩個薄弱的人,一個失業又孤獨,為了賺錢度日必須背著殘疾小雇主上學;另一個是沒有雙腿的十歲男孩,因為父親帶著妹妹到印度求醫,便孤單一人被留在鄉下。

這兩個男孩,一個在肩膀上,一個在權力下,兩人的情況就像他們的雇傭關係。這便是我們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起先,我們為兩個角色感到難過,但當權力的往復一再上演,雙方的優劣勢變成了公認的事實;雖然其中一人擁有權力,一人受制於權力,但同時都在上演一齣悲劇。因為我們都在乒乓球桌上,都處在一場互相牽制的競賽裡,沒有人可以單獨存在。權力是種惡性循環,不論好壞都會一再重複。在這部片裡,不是人被認作好或壞,只能說關係是好是壞。

◎一般來說,電影可歸類為趣味性和教育性。您認為您的電影屬於哪一類?
如果電影不有趣,觀眾死也不會看;如果影片就只是有趣,我們又會覺得浪費時間。我不喜歡拍那種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的電影。這世界充滿太多不必要的影片,即使這些片沒拍,世界也不會錯過任何東西。

只有趣味或教育性是不夠的。就像納博科夫(Nabokov)說的,藝術需要神來一筆才能臻至完美。就是這神來一筆超越了電影的趣味層面和道德訊息。創作就是要捕捉所謂的神來一筆,否則,所有玩具店的娃娃也很有趣,所有老師也會在課堂傳道授業,就算在藝術領域,也不是所有人可以創造出藝術品。

當我拍這部片時,我比以往更加投入這所謂的神來一筆。這兩位小男孩平凡又真實,既象徵了所有的人我關係,也象徵了社會的權力關係。如果達爾文的演化論是正確的,那我也要說,在特殊條件下,動物也會演變成人。這個故事的神來一筆便是在人類的靈魂上動手術,但不是靠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來把人變成動物,而是藉由孩子間那既簡單又幼稚的遊戲,讓人演化成畜。

◎這部影片的結構很像紀錄片,好比馬匹分娩的畫面,或是男孩和馬匹競賽的場景。
為了讓影片看來更真實,透過一些紀錄片手法創造出超現實的觀感就是這部片的風格,更是挑戰。因為每件事都非預演,即使是比賽場景,如果當時馬不受控制的話,男孩就會當場被牠們撕碎。其他如馬棚和學校的場景,看來像是取景,其實是搭的。

在剪接上,有些結構是預先設計的,好比當小雇主上課的時候,觀眾就有機會從小馬的出生,聯想到吉亞越來越動物化的行為。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wo-Legged House (117).JPG 

◎原始構想從何而來?
有天起床我父親把【背馬鞍的男孩】劇本交給我說:「這是我昨晚熬夜寫的,如果你喜歡的話,就拍吧!」讀完後我大感震驚,我問他為何故事如此深沉絕望、激烈暴力?他回答說:「你覺得我可以在伊朗當今這種艱難時局裡寫些什麼?我要如何在一個看似現代其實仍停留在原始的社會,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隱晦關係?又或者我該如何表達這個社會和當局極權主義的關係?」
我整個晚上都告訴自己,這不是我要拍的電影,我不可能拍這種電影,而且讀劇本時,我覺得自己就像個被壓垮的盒子,我無法安撫情緒失控尖叫。最後父親來把劇本拿走,叫我忘掉劇本冷靜下來,但我無法冷靜,我的腦袋無法甩開劇本。它異常激烈絕望,但卻比事實更為真實。它就像場噩夢,但卻在你早上醒來時成真,你根本無處躲。

於是我告訴自己,把眼睛打開好好審視四周。在此之前,我很迷戀達爾文的演化論,我好奇動物如何演化成人類;現在,在我面前的是「兩條腿的馬」理論,探討著人類如何演化成動物。我認為這是角色自己處在權力壓迫下所衍生出的產物。這樣的演化過程並沒結束社會和極權主義之間的關係,中間還涉及很大的私人成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細微多變,與雙方所具有的條件無關,即使在婚姻生活中,或朋友、同事之間,這一點都值得探討。我不認為電影中兩人都在利用對方,除非雙方已經改變自己的人性。

◎為何選在阿富汗拍攝【背馬鞍的男孩】?
原因很多。第一,因為伊朗不允許我們在國內拍攝;其次,由於阿富汗的原始樣貌很符合腳本精神;第三,約有一半的阿富汗和我們講同樣的語言,我們有著共同根源,我可以全程用我的母語導片,跟角色溝通。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背馬鞍的男孩】講的是「人」的故事,它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阿富汗只是許多地方的其中之一。

◎您如何選出兩個男孩主角?
過程很艱難,我走遍阿富汗約10個大大小小的城市找了非常久。我需要的這兩個男孩,不論外型和特質都要和別人不同。尤其是殘疾小雇主的角色,如果沒有人幫他就不能自己移動,但他又必須只靠雙手就能爬樹,要同時找到看來孱弱但卻很有力量的男孩幾乎不可能,尤其那些不幸踩到地雷的孩子不是已經死亡,就是過於孱弱。最後我鎖定北阿富汗地區,找到了殘疾男孩的演員,那時他正在街上乞討。我的經驗告訴我,乞丐都是好演員,每每他們都能提高路人的同情心。

另外,出演男孩吉亞的人,他的行為必須說服我他可以變成一匹馬。最後我在阿富汗中部街頭,發現一個洗車男孩。在電影裡,他必須背起一個25公斤的男孩奔跑,但拍攝期預計有兩個月之久。由於他的身體因傷畸形,他既不能跑,也不能背任何東西上肩。為了能順利演出,我們和他練習了40天。開始兩個禮拜後,他跑得還不錯,然後我們給他一個裝滿一公斤鹽巴的背包讓他背著跑,接著我們每天增加一些重量,40天之後,他就能夠背起25公斤的鹽跑好幾公里。對他來說,這樣的練習也是治療,他的畸形矯正了一些。為了融入戲中情節,此後整整一個月,他開始背著男孩往街上跑。之後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和馬匹相處,讓他能夠了解牠們的行為。我要他想像,如果他一出生就是匹馬,他會怎麼吃東西,怎麼睡覺?所有的訓練和排演對我們來說都是段愉快的經驗,我很開心可以看到男孩們把學到的東西,成功內化到自己的角色身上。

◎與非職業演員合作很困難嗎?
很難,但很吸引人。他們對電影一竅不通,但他們整個人就是真實的生活。你必須擁有極大的耐心,才有可能記錄到他們生活中較為灰暗的層面。和他們合作我有屬於自己的方式。我的妹妹漢娜拍了一部紀錄片【莎米拉和非職業演員】,在這部片中,你可以看到許多我和非職業演員們的相處細節,和我的執導方式。這個方法在任何學校都沒有人可以教,你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學習。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克馬巴夫家族

伊朗電影國寶,世界電影異數

「馬克馬巴夫」這姓氏享譽伊朗和國際影壇,創辦者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是「後伊斯蘭革命」的作家和電影創作者,在藝術、小說和劇本上都有多元化的創作。在電影方面,穆森同時擔任編劇、導演、剪接,製作過多部榮獲國際影展大獎的電影,創下超過1000次影展參展紀錄,是各大國際電影節的常客。

1996年開始,穆森鑑於伊朗電影教育的貧乏,暫拋電影事業,轉而創辦「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Makhmalbaf Film House)從事教學,為伊朗電影注入一股嶄新的力量。「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既是學校,也是製片廠,學生在這不只讀劇本、研究電影理論,同時也拍電影。最初穆森讓女兒莎米拉(Samira)擔任副導、兒子梅森(Maysam)擔任攝影師,之後再由他們漸漸發展出個人風格的電影作品,是名符其實的「電影世家」。現在馬克馬巴夫家族的電影幾乎是由父親穆森和大女兒莎米拉兩人輪流製作,也有部分集體創作。穆森希望所有成員都能按照自己的觀點,一步步實現創作意念,製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電影是鏡子,不是窗戶
馬克馬巴夫家族延續印度導演薩亞吉‧雷(Satyajit Ray)將電影作為「鏡子」的使命與精神,拒絕好萊塢與寶萊塢中不真實的歌舞、打鬥、愛情等平板一致的情節。他們認為電影是面反映現實社會、映照真實靈魂的「鏡子」,而非逃離的「窗戶」。因此他們的電影皆取材自現實生活,更希望演員在表演時,能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融入其中,讓對話和反應自然發生,以求更貼近真實。他要將大眾平日無法由電視所見,那些埋藏在角落的陰暗幽微,藉由電影傳達給全世界。

馬克馬巴夫的電影不會有完整的劇本。他們認為,當你有了完美的劇本,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答,但是當你只有大綱時,你就必須在過程中為問題尋找答案,這時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加入創作行列,在殺青前,沒有人知道故事最後會怎樣結束,大家都和故事一同成長。

馬克馬巴夫的電影還有個特色,他們不會告訴觀眾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希望能在電影中呈現事物的各種面相。有句伊朗俗諺說:「真理就是上帝手中碎裂的鏡子,而每個人都拿了其中一片。」他們認為觀眾可以說我喜歡A或B,但不能武斷地說世間只有一種真理。電影對馬克馬巴夫家族而言,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甚至是人與世界、與神明的溝通方式。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wo-Legged House (80).JPG 
對於出生在災難中的孩子來說,承受痛苦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背馬鞍的男孩】是伊朗新一代電影大將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ira Makhmalbaf)執導的第四部劇情長片,劇本由其父親─伊朗電影國寶─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編寫,影片在多倫多國際影展全球首映,尖銳的觀點與富爭議的題材,受到國際影壇的高度矚目,影展邀約不斷。

電影背景設定在阿富汗邊遠的貧窮地區,現實中,這裡的兒童陷在極度貧困的迷宮裡,廢棄的污水管道就是他們的簡陋住所。對我們而言,電影中孩子所處的境況殘酷無比;但對於出生在災難中的孩子來說,承受痛苦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導演為了讓真實生活中的演員契合故事裡的人物,決定全片採用非職業演員,並跑遍阿富汗數十個城市才找到合適人選,而演員們無經雕飾、發自真實的自然演技,幕幕深刻精采,令人過目難忘。

電影主要不是想展示或影射阿富汗、伊朗與中東地區的表面局勢,它就像面鏡子,越是真實剖繪的情感,越是血淋淋地令人不敢直視,影像的寫實基底挑動觀者不安的神經,而這些都和文明與否無關,電影中的情節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只是很少人敢於正視自己人性中的幽暗角落。

相較於【天堂的孩子】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等清新可人的伊朗兒童電影,【背馬鞍的男孩】更加獨樹一格,電影負載著沉重命題,反思批判的鋒芒銳利逼人,觀眾可以看到導演在創作上的毫不妥協,將素材推到極限的勇氣。導演將大人世界中的權力遊戲,如實地反映在兩個男孩身上,將人性做了一個多面向的呈現,帶給觀者形式及內容上的震撼感受,寓意深遠,充滿人生哲思。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開海報-OK.jpg

 多倫多國際影展

釜山影展「亞洲視窗」單元

 

伊朗電影國寶 馬克馬巴夫家族 最新力作

用我的雙腿,走出你的人生

                       

劇情簡介

給我一塊錢,甘願成畜不成人

「1天1美元!我要一個強壯的男生!」富人來到貧窮村莊,為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孩子,徵選能背他上下學的人。孩子們蜂擁而來、拼命爭取,男孩吉亞跑得像馬一樣穩健,順利獲得傷殘小雇主的青睞,擊退其他人選。

吉亞開始每天背著小雇主上下學,宛如他的私人坐騎,除此之外,還為他洗澡、洗衣,做盡任何苦差事,但小雇主仍是不快樂,他希望自己騎的是匹真正的馬;吉亞也很不滿自己被當畜生使喚,忍不住委屈的淚水,和小雇主起了爭執,雙方一度陷入僵持。

然而,一位乞討女孩的出現,卻讓兩人關係出現劇烈的改變。小雇主更加任性妄為,吉亞卻不再埋怨,儘管承受莫大的痛苦,仍然堅守這份工作。在這沒有童年的殘酷世界裡,適者真能生存?吉亞的堅持能否為他換來幸福,抑或只是惡夢一場?

上片日期:2008/1/9

上映戲院:長春戲院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JOINT ENTERTAINMENT

出 品 國:伊朗\波斯語發音(2008)

類    型:劇情片

片    長:100分鐘

分    級:輔導級

製    片:米赫戴‧佐諾爾(Mehrdad Zonnour)

導    演: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ira Makhmalbaf)【蘋果】

編    劇: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心靈印記】

演    員:茲耶‧米爾扎‧穆罕默德(Ziya Mirza Mohamad)

哈隆‧俄哈德(Haron Ahad)

 

參展記錄

加拿大  多倫多影展「當代世界電影」單元

韓國    釜山影展「亞洲視窗」單元

西班牙  聖沙巴士提安影展  評審團特別獎

比利時  法蘭德斯國際影展  最佳電影音樂

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提名)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的話

8..JPG

守護心中那片淨土
故事發生在1949年史達林70大壽前夕的哈薩克,這位蘇聯國父除了準備迎接自己的壽辰,仍持續將少數民族流放邊境;除此之外,為了討好這位領導人,政府在他生日前夕精心策劃第一顆原子彈試爆,來呼應史達林對國家的卓越貢獻。就在如此冷血的政治環伺下,一個柔暖的故事正在背景中的小村莊發生。這裡聚集了來自各地的弱勢族群,除了死裡逃生的主角沙士奇和仁慈的老者哈樹外,俄羅斯女子薇拉就像沙士奇的媽媽,波蘭人亞齊就像沙士奇的爸爸,來自各國的孤兒便是沙士奇的兄弟姊妹。即使這裡散佈著如機械般的強硬士兵,但沙士奇仍在這片蕭瑟的西伯利亞大草原重獲新生。

片中哈樹不僅賦予沙士奇嶄新的生命,還帶他歷經了一場無形的心靈洗禮。他帶年幼的沙士奇去看他爺爺埋葬的地方,那裡站著廣大草原中唯一的一棵樹,樹上繫滿了各色的祈福絲帶。哈樹想讓沙士奇記得,即便至親至愛不幸遠離,我們更要在心中持守一片淨土,永遠守護彼此的珍貴記憶。

小人物的人性光輝
內心善良的哈樹,外在卻是哈薩克史詩中的武士原型。他天生就是戰士和摔跤手,也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但自從死門關走一遭回來後,他覺得身陷俗世的無謂爭奪並不值得,於是返鄉默默做著鐵路工人的粗活。過著出世生活的他,渾身散發著一股浩然正氣,彷彿西伯利亞大草原的智慧全匯集在他身上。

另外,我在片中安插一個女祭司的老婦角色,為電影添上一抹神秘的種族和民族色彩。而老婦祭司同樣是哈薩克偉大的母親原型,作為一個神聖的薩滿教女人,她預見了原子彈試爆和即將到來的死亡,而這隱晦般的天機,幾乎出於關注孩子未來的母性天職。

我將影片中最為緊張的戲劇性元素,安排在亞齊和薇拉之間的支線故事,這兩個始終無法在一起的相愛個體,深受專制暴力的迫害與踐踏,生活支離破碎。他們希望藉由成家建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可是兩人的婚宴卻被代表專制政權的警察博加拜打斷。但這次,亞齊第一次敢挺身反對,即便是飛蛾撲火,當下燃起的微渺希望,卻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記憶中的永恆美好
我以年老後的沙士奇回溯整個故事,身為猶太人的他,到了耶路撒冷的哭牆祈福,之後返回童年時停留的哈薩克小村莊,為那些在原子彈試爆下犧牲的人,獻上最沉重的哀悼。他從沒忘記哈樹當年帶他來到這棵樹下,跟他分享的一席話。他希望心中無限的思念,可以化為草原上的暖風,遙寄給遠方親愛的人。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介紹

9..JPG

魯斯坦‧艾德拉謝夫 Rustem Abdrashev

生於1970年10月2日的魯斯坦‧艾德拉謝夫是哈薩克當代著名的新銳導演,他的作品曾獲國際影展的評審團大獎,更是兩屆總統獎學金獲獎人。魯斯坦畢業於哈薩克阿拉木圖藝術大學(Almaty Art University)戲劇系,在正式執導演筒之前,曾為不少導演擔綱藝術指導。豐富的工作經歷,成就了魯斯坦成熟的場面調度和執導能力。

熱愛土地的魯斯坦十分珍視其出生,並擅長將哈薩克的多元文化與神秘主義融合在場景之中。2004年他受到詩人父親傳記的啟發,創作了第一部電影【Renaissance Island】(意為「文藝復興之島」)向父親致敬,影片雖沒追溯到非常久遠的歷史,但同樣講述了哈薩克的發展歷程。魯斯坦堅信,唯有在影片中熟悉過去,才能更加深入瞭解現在的自己。【給史達林的禮物】是魯斯坦執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綿密的影像風格發散著澄澈的意念,譜出一首磅礡動人、餘韻無窮的生命之詩。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JPG 

    

     創下今年釜山影展售票紀錄、被選為詢問度最高的熱門影片之一,【給史達林的禮物】更是首度以中亞電影之姿,獲選為影展開幕片;影展主席金東虎更大力背書,稱讚:「這部電影獨特搶眼,影片展示出美好的人性光輝,我們從沒看過這樣的電影!」

 

    【給史達林的禮物】改編自真實故事,由哈薩克著名新銳導演魯斯坦‧艾德拉謝夫(Rustem Abdrashev)執導,以1949年史達林統治下的前蘇聯為背景,當時專制政權將莫斯科少數民族強驅至中亞地區;另一方面,蘇聯選擇哈薩克小村莊進行核武試爆,而這裡就是故事的源頭。

 

    【給史達林的禮物】劇情描述死裡逃生的猶太小男孩沙士奇,被鐵路工人哈樹救起,兩人情同爺孫。此時正值史達林歡慶70歲大壽,全國興起了「禮物競賽」的熱潮,古靈精怪的沙士奇,突然靈機一動,也想加入競賽行列——因為在他心底有個純真的願望:如果他能為史達林獻上一份全蘇聯最好的賀禮,逗得元首開心,那麼就能救回爸媽、重返天倫之樂。

 

    而歷史記載上,「給史達林的禮物」也呼應了當時的社會事件,除了各國元首爭相送上好禮,包括各種獵槍、珍稀動物、異國珍品等,也因為史達林的生日接近聖誕節,媒體曾報導,真有一位5歲小孩寫信給史達林,希望元首能達成他的願望——讓「爸爸回家」。

 

    以揭示人性之美好為主軸,以渺小生命對抗極權體制,【給史達林的禮物】結合真實的社會背景,電影雖牽涉到敏感的核武議題,卻選擇以溫柔的視角,反思歷史的錯誤,本片將於1226晚場起在台上映,即日起上博客來售票網或兩廳院售票系統,或至長春、真善美戲院購買預售套票,就能獲得【給史達林的禮物】限量中文版海報乙張。更多詳細資訊,請上佳映官方部落格http://jointmovie.pixnet.net/blog查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背景

生於1879年12月21日的史達林(Joseph Vissarrionovich Stalin)是前蘇聯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共產主義的強力實踐家,對二十世紀的俄羅斯和世界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史達林的複雜矛盾並非三言兩語能道盡,這位備受爭議、卻為世所公認的政治鬼才造就的功過事蹟,便是【給史達林的禮物】源發的真實歷史背景。


俄羅斯曾在莫斯科舉辦過「送給領袖的禮品」展覽,內容是蘇聯時代從列寧到戈巴契夫等歷任領導人所收到的各種禮物,送禮者不但來自各國,更遍及各個年齡層和社會階級。據展品顯示,史達林收過的禮物最多,尤其是在1949年慶祝70大壽那一年,各國共產黨領袖都到莫斯科為他祝壽。


史達林收到的禮物包括軍方送的獵槍、鞋廠送的皮鞋、異國風味的民族服飾、只有特定地區才有的稀有動物……等,其中和電影最接近的,便是一位5歲小孩親手給史達林寫的信。另外,據相關報導指出,身處史達林戰亂時期的小孩,最期待的聖誕新年禮物竟是「爸爸回家」;而史達林的生日恰巧接近聖誕,自然在當時形成一種諷刺的現象。


另一方面,冷戰時期史達林為了和美國爭奪核子霸主的地位,1948年在哈薩克東部人煙稀少之地設置了代號「A2」的烏爾巴冶金廠,秘密展開核武計畫。蘇聯當局並決定在隔年史達林的生日前夕,在哈薩克北方進行首次原子彈試爆。而這個史上最隆重的至高獻禮,代價就是數千條無辜的渺小生命。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釜山影展開幕片【給史達林的禮物】

 90秒內門票搶光光創下影展最快銷售紀錄 !

 

   13屆韓國釜山影展才剛開幕,而開幕片【給史達林的禮物】,就已一馬當先,在90秒內預售票搶購一空,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絲毫不輸給【海角七號】的秒殺盛況,也創下影展有史以來最快銷售紀錄。值得一提的是,在缺乏明星光環之下,它更打破過去由張東健主演的開幕片【海岸線】204秒的紀錄,而該片以外語片姿態,創下銷售佳績,也引來國際市場的高度矚目。

 

  【給史達林的禮物】是哈薩克導演魯斯坦‧艾德拉謝夫的作品,內容描述1949年的哈薩克,遭受蘇聯的政治鎮壓,而倖免於難的猶太小男孩沙士奇,仍期盼與父母重逢的一天,於是沙士奇與他的救命恩人決定獻給史達林一份生日禮物……。

 

   這是一個橫跨蘇聯、超越種族與年齡的故事,除了在102釜山影展的開幕會上首映外,【給史達林的禮物】已排定於1226在台上映,屆時台灣觀眾也能親眼目睹這部感人電影。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5(五)~12/11(四)【花落花開】上映時刻

以下時間僅供參考,如有異動以戲院現場公佈為準!

長春戲院

12/5(五)

10:00  12:15  14:30  16:45  19:00  21:15

12/6(六)~12/11(四)

10:15 14:30  18:45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JPG

關於電影

 

【給史達林的禮物】改編自真實故事,由哈薩克著名新銳導演魯斯坦‧艾德拉謝夫(Rustem Abdrashev)執導,以1949年史達林統治下的前蘇聯為背景,當時專制政權將莫斯科少數民族強驅至中亞地區;另一方面,蘇聯因軍競決策選上故事發生地點發展核武,而那裡便是沙士奇和哈樹相遇的地方,所有劇中人的愛與希望,就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之下展開。

本片獲選為2008年釜山影展開幕片,門票不但在九十秒內搶購一空,創下最快銷售記錄,這更是釜山影展十三年來第一次以中亞電影開幕,造成空前未有的轟動。影片雖是在哈薩克製作,卻涵蓋來自俄國、波蘭、以色列等國的參與投資,並請來俄國著名編劇帕維爾‧芬(Pavel Finn、哈薩克著名演員諾祖曼埃克斯貝耶夫(Nurzhuman Ikhtymbayev共同參與,製作陣容堅強。

       片名【史達林的禮物】有著雙層意涵,其一是小男孩沙士奇堅信,只要送給史達林最棒的生日禮物,就能和失散的父母重聚;另一是蘇聯政府為了向史達林致敬,在他生日那年成功試射第一枚原子彈;正因這場災難式的「禮數」,將收留沙士奇的小村莊完全從地圖抹去

導演將鏡頭集中在漂泊的個體,讓歷史的錯誤留給歷史本身,反彰顯出村裡那群小人物的人性美好。他們擁抱彼此,不受亂世傾染,不被種族和宗教藩籬所限,電影雖牽涉到敏感的核武議題,卻展現出無比溫婉的動人生命力。相信來自孩子眼中的純真世界,將帶給觀眾無盡的感動。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釜山影展開幕片

2..JPG 

一絲仁慈,點燃生命的光亮

 

上片日期:2008/12/26

上映戲院:長春戲院、真善美戲院

國:哈薩克(2008

    型:劇情片

    長:100分鐘

    片:伯里司‧切達貝耶夫(Boris Cherdabayev

    演:魯斯坦‧艾德拉謝夫(Rustem Abdrashev

    劇:帕維爾‧芬(Pavel Finn

    員:達倫斯坦羅夫(Dalen Shintemirov

諾祖曼埃克斯貝耶夫(Nurzhuman Ikhtymbayev

葉柯特琳娜芮妮科娃(Yekaterina Rednikova

 

 劇情簡介

您的愛,讓我有了新生命

一輛載滿落難者的流放列車,緩緩駛向絕望的終站,被驅逐的人都曉得,這趟旅程有去無回。九歲的猶太小男孩沙士奇,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在車上,唯一陪伴他的爺爺卻在這時撒手人寰,再也喚不醒了。

面對舉目無親的沙士奇,眾人不忍年幼的生命就此葬送,於是偷偷將他混在屍堆裡送下車,希望幸運之神眷顧,讓小男孩重獲新生。然而此時士兵卻手持尖刀逼近,命在旦夕之餘,所幸被獨眼鐵路工人哈樹救起,一場亂世的偶然,從此孕育一個全新的生命。流浪異地的日子,沙士奇重拾快樂的笑容,卻難掩心中落寞;他唯一盼望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和爸媽重聚。

        時值全國掀起為史達林慶生的熱潮,沙士奇決定獻上一份全蘇聯最棒的禮物,因為他深信,只要送了禮物,爸媽就能回到他的身邊。然而沙士奇的小小夢想,真能如願以償?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花落花開】11/14~11/20上映時刻

以下上映時刻僅供參考,如有異動,以上映戲院現場公佈為準!

備註:11/15~11/20 時刻表皆相同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潔婦洗衣服、抹地板的手有什麼神奇,如果她還會作畫,那可就令人嘖嘖稱奇了!在有錢人家幫傭的婦人,平常深居簡出,她的作品曾被不識貨的女主人冷落在旁,直到遇上賞識她的伯樂,在上流社會一夕成名後,她的畫作成了洛陽紙貴。

 

 

    【花落花開】改編自法國「素樸藝術」代表畫家-薩賀芬路易的傳奇故事,她沒有家人、粗鄙無文,更沒有什麼藝術學養,卻受到了上天的啟示,告訴她必須要畫下眼中的世界,於是乎她平日幫傭,下工就畫畫。她喜歡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親近大自然,因負擔不起畫材,便開始「拾荒」,收集土壤和動物的血,甚至搜括教堂燒融的燭脂來製作顏料。

 

    有人說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線之差,擁有畢卡索名作的收藏家威廉伍德,在看了薩賀芬的畫後驚為天人,於是薩賀芬為了邁向畫家之路,開始不分晝夜地創作,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被判定精神異常,被扔進瘋人院裡孤老終生。

 

而飾演這位傳奇畫家薩賀芬路易的是法國喜劇天后友蘭達夢露,她在看了這位畫家的作品後,馬上樂於挑戰這個角色,這對演慣喜劇的她來說,不啻是一大挑戰,包括得把自己搞得又肥又邋遢,身上還混有動物的惡臭味。從怪異的婦人一路演到瘋婆子,友蘭達夢露睜大眼睛,以一種怪異的表情說:「我喜歡。」

 

        本片10月初在法國上映,同時當地美術館也推出薩賀芬的紀念畫展,她的作品被喻為:「揉合梵谷的瘋狂、米勒的純樸、莫內的繽紛」,獲得極高評價,也驚豔了法國當代藝術圈,究竟素人畫家如何展現她的神來之筆?【花落花開】將於11/14晚場起在台上映。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威廉伍德 (1874-1947) 出生在一個資產階級的大家庭,是個德國作家、藝評家,也是藝術史上的大收藏家和藝術史家。伍德在學時主修法律,但在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學藝術史後眼界大開,1903年決定搬到藝術首都巴黎,以便更親近藝術。

       來到巴黎後,伍德迅速在左岸拉丁區的圓頂咖啡館(Le Dome)成為德國藝文圈的核心人物。慧眼獨具的他是最先收藏畢卡索和布拉克畫作的人物之一,並在蒙帕那斯區(Montparnasse)為他們辦過畫展;他更是兩位立體主義大師的摯友,畢卡索在1909年曾用多視點的立體變動筆法畫過伍德的肖像:《Portrait of Wilhelm Uhde》。

       伍德的名字和20世紀巴黎最著名的前衛藝術是分不開的。在他的藝術追求之路上,很快便發掘素樸藝術代表人物,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高度創新的繪畫潛力。

       1912年伍德搬到了桑利斯,因緣際會之下驚見薩賀芬的畫作,便鼓勵她繼續發展繪畫天份。除了薩賀芬,伍德對路易維凡(Louis Vivin)、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安德列波希安(André Bauchant)等畫家的作品深深著迷,並給予大力支持。他曾說過:「他們(素樸藝術家)代表的意義,不止於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體現超然形上的宇宙真實。」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伍德被迫返回德國,他的收藏品被剝奪分刮到法國各處。

       1927年伍德回到了法國,再次遇見了薩賀芬。1928年伍德在巴黎策劃了素樸藝術展,參展的除了有盧梭和薩賀芬外,也包括了波希安、邦波瓦、維凡等素樸藝術家的作品。伍德稱這些素樸派畫家的作品為「現代原始藝術」。為了讓這些充滿創意驚奇的素樸畫作給更多人看見,伍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推動,貢獻良多。

       1938年伍德被德國剝奪公民身份,財產被法國沒收作為他的藝術商朋友卡恩韋勒(Kahnweiler, Daniel-Henry)的收藏。伍德晚年隱藏在法國西南部渡過戰爭,死於1947年。

       伍德終究還是實現了自己對薩賀芬的諾言。1945年,他在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為她辦了一場個展,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薩賀芬用生命血淚畫出的驚奇。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巴黎我愛你】中,以近乎默劇的表演方式,飾演逗趣的小丑,這讓台灣觀眾對她印象深刻;而在法國影壇,友蘭達夢露也以詼諧耍寶的個性著稱,成了法國人民心目中的喜劇天后。

 

       而在200810月於法國上映的【花落花開】,友蘭達夢露可說是拿出了曾獲凱薩獎影后的深厚功力。她在片中一掃過去的調皮形象,並刻意扮醜,演出整天穿著骯髒衣裙、卻在貴族人家幫傭的清潔婦薩賀芬。而她所飾演的這名婦人,雖然身分卑微,卻有著天使般的神來之筆,並且還能自創顏料,十分「環保」,由她精心調配的獨家秘方,裡頭甚至還混有豬血。這些怪異的行徑,夾雜著她無師自通的繪畫天分,也開啟了命運的轉折點。

       【花落花開】改編自法國「素樸藝術」代表畫家-薩賀芬路易的傳奇故事,她在真實世界裡,是個忘情投入作畫世界,不在乎外界異樣眼光的女人,平凡無奇的她卻在一次因緣際會下,遇到了生命中的伯樂-威廉伍德,藉由他的鼓勵,薩賀芬開始不分晝夜地創作,甚至到了幾近走火入魔的程度……。

 

         而在片中,飾演那位「有眼識泰山」、將薩賀芬畫作視為瑰寶的收藏家-威廉伍德,也是確有其人其事,而飾演這位由德國來尋寶的大師,則是在【竊聽風暴】裡擔任男主角的歐路奇圖科,他出身德國藝文世家的背景,對音樂與戲劇的表演天分,正切合劇中角色所需的藝術細胞。

 

         本片的時代設定在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場景鎖定在一處離巴黎市區不遠的小鎮,呈現田園般的愜意與自然,而這些畫面,也是令薩賀芬陶然其中,最主要的取材風光。

 

         以畫畫作為與世界溝通的唯一橋樑,【花落花開】揉合梵谷的瘋狂、米勒的純樸、莫內的繽紛,突顯出薩賀芬既為天才,必然會走上被世俗孤立的宿命,而她的傳奇一生,是如何伴隨著作畫的生涯,走向開始與結束?這個帶點迷幻色彩的故事,將於11/14晚場起在台上映,現在上網預購【花落花開】套票,還有機會獲得唐寧皇家伯爵茶乙份。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素樸藝術」?

     「素樸藝術」根據法文Naïfs而來,英文稱之Naive Art,意指純樸天真的藝術,也被稱為「現代原始藝術」。這種藝術天生自然、原始純真,創作者無師自通、風格獨特,不受既有的藝術法則束縛。通過作品的展現,觀者可以直擊創作者的心靈世界,從中洞察人性的本質。

背景起源

      「素樸派」並沒形成一個團體,是評論家為方便稱呼而如此命名,也有人稱之「二十世紀的早期畫家(Peintres Primitifs)」或「二十世紀的原始畫家」。他們是一群業餘的藝術愛好者,對於開展新的主義毫不關心,所以不像印象派那樣有群體藝術運動,因此也不把繪畫當做職業看待。

    
      素樸藝術的推廣,以銳眼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1874~1947)貢獻最大,尤其他發掘了有「二十世紀素樸藝術之父」之稱的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讓世人從而認識素樸藝術的撼人力量,並使其他幾乎被忽略的素樸藝術家-薩賀芬路易、路易維凡、安德列波希安、凱米爾邦波瓦等人的偉大作品得以受到世人的關注。

     他們坦率天真、隨心所欲,以直覺將他們思緒所及、觀察到的事物畫進畫布,處處充滿天真浪漫的魅力,瀰漫著原始的詩意,在人類與世界之間存在著最自然樸素的交流。


作品特色

      素樸派原始純粹的藝術形式,在近代的藝術領域裡以新鮮的姿態獨樹一格。他們無師自通、技巧單純,描繪形態獨特,畫面的空間感並非我們習慣上的認知;他們自發性強、坦率直接,詮釋題材膽大不受拘束,相較於學院或古典畫派,反展現了一種童稚的清新感;素樸畫作的裝飾性高,專注所見的視覺現象,對入畫的人事物刻畫細膩,筆觸明顯,畫面生動多變,用色活潑,同時又富滿情感,有時描繪宛如田園詩般的景物,卻隱約含有悲劇性的遺憾鑿痕。

畫派分布

      素樸畫派不只侷限於法國,也在地中海沿岸發展迅速,如南斯拉夫和希臘等國家。此外,在格魯吉亞、匈牙利,和一些中南美洲國家也出現了素樸藝術的蹤跡。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薩賀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 1864~1942)、路易維凡(Louis Vivin, 1861~1936)、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 1883~1970)、多明尼克培洛涅(Dominique Peyronnet, 1872~1943)等人。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賀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

      9月2日生於瓦茲河畔奧維爾(Arsy-sur-Oise),薩賀芬路易(1864-1942)是一位法國素樸派畫家。她的父親是名鐘錶匠,母親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在學校和牧場之中渡過。自1882年起,薩賀芬便長居桑利斯(Senlis),成為畫家之前都在幫傭做苦力。

      據悉就是在1905年薩賀芬的守護天使告訴她要開始提筆作畫。她的純敬虔誠讓這些「天使之聲」伴隨她的創作之路直至生命盡頭。薩賀芬的作品於1912年由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在一次晚宴上意外發掘。

      薩賀芬從未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她唯一的靈感來源是教堂的彩繪玻璃。她的作品多以富生命力的奇幻葉花、羽毛、水果等重複的裝飾性圖案為主,偶爾瘋狂地點綴睫毛和著火的叢林,強烈大膽的配色反映了薩賀芬的心境和夢想。

      薩賀芬的畫家生涯非常短暫。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伍德被迫離開法國,薩賀芬遂躲在自己的世界用創作渡過戰爭。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當他參觀桑利斯之友藝術社在市政廳展出的畫展時,再次驚見薩賀芬的畫作,便下定決心支持她成為畫家,於是薩賀芬的畫作漸漸受人矚目。

      1930年在薩賀芬首次參與素樸派畫展的3年後,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伍德的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無法再購買她的畫作。薩賀芬最後陷入精神錯亂、被害妄想的幻覺世界,被安置在一間療養院裡。雖然伍德向外宣稱薩賀芬在1934年的時候過世,但事實上她一直活到1942年12月18日,始終形單影孤。

      1945年薩賀芬死後3年,在伍德的推動下,在巴黎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薩賀芬終於有了她自己的第一場創作個展。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手札

      就在第一次看到薩賀芬獨特的畫作後不久,我讀了她的生平,頓時腦海充滿許多畫面。我想像她坐在自己狹小房間的地板,絞盡腦汁調配神秘的素材顏料,就像服從某種偉大力量那般全心致力於她的藝術。

      我隨即想到【巴黎我愛你】中友蘭達夢露展現的獨特吸引力,她那充滿魅力的雙手雙眼和她的嚴謹與高貴,我認為透過她可以捕捉貫穿薩賀芬一生那難以置信的力量。

      為了確認我的直覺,在開始架構劇本之前我去了友蘭達鄉下的家裏和她見面。我們從未見過彼次。那時她在花園忙著,我帶了一些薩賀芬的複製畫和相關筆記告訴她薩賀芬的故事。


      當我描述完整個想法時,友蘭達睜大她的眼睛(她已經是薩賀芬了),用一種奇異的眼神看著我,輕聲細語地說:「我喜歡!」這便是【花落花開】這部電影的肇始。

      整個劇本的寫作過程以友蘭達為中心。她是一股驅力,每次會面我都被她的熱情所吸引,她和角色形成了一種完美的結合。記得某天稍晚,我帶著以薩賀芬的肖像速寫為封面的劇本去見友蘭達,卻驚訝地發現她簡直就是薩賀芬本人!友蘭達的靈活多變比我預期的要來得驚人。

      當我開始寫作,我漸漸感受到薩賀芬質疑了所有我相信的事物。她那堅忍、毫不妥協的生活方式,讓我嘗試捕捉大自然乍現的靈感,反映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我希望電影本身也是不妥協、純粹和簡潔的,盡可能像薩賀芬和大自然那樣坦裸相見的崇敬關係。我不去操弄誇大荒謬的部份,我想藉由薩賀芬的視野,透過她的表情、留白和竊竊私語來展現一種無形力量的存在。


      當故事看似難以發展的時候,我便圍繞著薩賀芬與伍德的友誼建構整個故事。伍德是第一個真正看見薩賀芬潛質的人,並自始至終無私地支持著她;他的角度是有趣的,我常思考為何像他這樣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願意為了一個出身微薄、信念樸素的勞動婦女付出那麼多;而薩賀芬的行為模式與發跡歷程也非常不可思議,這些都是我想在影片裡傳達的部分。

      我們必須進入薩賀芬的藝術,進入她的痛苦和不快,經驗她為了成就偉大藝術而陷溺的強烈召喚,體會她慾望指涉的昇華,甚至融入她的秘方材料,這樣我們才能了解那無形的恩典與慈悲;而就是那樣的力量,引領她進入了瘋狂的綺麗世界。

 

編導介紹

馬丁波渥斯 Martin Provost

      1957年生於法國的布勒斯特,馬丁波渥斯在7、80年代是個活躍的演員,曾參與數十部電視影集和電影的演出。習慣了鎂光燈的生活後,馬丁決定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奉獻給電影創作,於是開始不間斷地撰寫劇本,把握每一次的執導機會。在這之間他不但涉足小說創作也執導舞台劇,之後則專注在短片創作和劇本寫作。

      1997年馬丁推出了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Tortilla y cinema】;2003年他自行編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Ventre de Juliette, Le】榮獲了法國亞維儂電影節Prix Tournage獎項的殊榮;2008年的最新作品【花落花開】是他從事編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劇中描述了法國樸素派畫家薩賀芬路易傳奇的一生,展現了馬丁細膩獨到的創作觀點,敘事手法雋永柔婉,刻劃之深令人動容。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