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8年發行電影 (1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 / 彌勒熊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對政治的興趣,與對政治的敏感度非常非常的低。跟一般人沒啥兩樣,每天忙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事,討生活掙錢都來不及了,那有閒工夫去管那些偉大的政治家們在幹嘛!看電影可以讓我在那兩小時裡逃離現實所有的紛紛擾擾,享受與這些可愛的、可敬的、可恨的銀幕上的人、事、物互動,是我最快樂的時光了! 

可是,今天看完【再見曼德拉】之後,我的心情有很大的起伏波動與感慨萬千,銀幕上演的雖然是南非民主運動之父曼德拉的奮鬥傳記故事,但卻不斷讓我對應到了台灣的民主發展史,因為在民進黨還在妾身不明叫做民X黨跟X進黨的階段,我在台灣的一隅東部的花蓮,因為當兵的關係也參與見證到了部份的歷史。




還記得那天是蔣經國先生去世的前後幾天,正進行著某種地方性選舉,以前大家如果還記得的話,民進黨的人還是支持者,會把小貨車漆成綠色,然後在車頂裝上講台,前面還加上砲管形式的東西,他們稱之為民主戰車。他們就開著那部車從花東師管區東部警備司令部前一遍又一遍的呼嘯而過,然後大聲的吼叫著:「蔣經國暴政必亡!蔣經國暴政必亡!」,而我只覺得蠻好笑的,但聽在連長耳裡可就不是那回事了,蔣經國去世幾天,不只全連,全國阿兵哥當然全員收假進入戰備警戒狀態,連長就叫我們這群全副武裝槍已經上膛的兵,衝到門口對著那台車採高跪姿拿著槍比劃,那台綠色的車當然嚇到一溜煙就不見了,終於耳朵也清靜了幾天! 

我心裡是覺得很好笑,那連長也太離譜了點。不過,更離譜的是,副連長輔導長還跑出去喝酒爬牆回營被我這眼睛2.0的傢伙看到。我就這樣莫明奇妙的害了他們倆個,也不能怪我,誰叫他們自己亂來,國觴期間,還是有軍人狀況外,就算當時的國防部長郝伯伯,在莒光日那幾天是哭的老淚縱橫,醉生夢死還是大有人在。而我在擔心的是,自己好死不死會不會當兵當不完啊!因為連長搞錯那個警戒的紅黃燈對著全連弟兄大喊:「金門已經打起來了(當然是跟萬惡的共匪囉!)」,這怎麼能不擔心,萬一怎麼樣了,我們在他的帶領之下,會發生什麼更誇張的事啊!這些事還真是歷歷在目啊,還好台灣後來也沒真的沉到台灣海峽裡,我也順利當完兵退伍了。 

我要說的不是上面那些,離題了!抱歉。 

是說在那個時代氛圍底下,蔣經國一死,黨外人士海外流亡的異議份子蠢蠢欲動,動作很多,辦活動、演講,敢回國、趕回國的人越來越多。而像我們這些從小被要求背三民主義,沒懷疑過任何東西的孩子們,要有什麼自己的分辨能力真的很難。就拿當時我當兵的政二科來說,倉庫裡有很多掃黃掃黑的書籍照片,我也都有機會看了,因為自己學美工一看那些黨外宣傳品,警察打人,被抓的人身上頭上都是鮮血模樣的塗鴉,還真是造假的讓任何人都看得出來。 

當然,我相信那些暗殺抹黑打人…等等偷吃步耍陰的事情,這國民黨以前警備總部應該做的比大家知道的多更多。可是這樣的手法,雙方其實都相同。國民黨如果有一張黨外份子兇神惡煞模樣的照片,民X黨的宣傳品裡,就有那些我剛說的流血、流湯、流汁、流膿的圖片一張,兩種造假的技術之拙劣,根本不需要學過美工的人也看的明白。當然,寫到這邊那些曾為台灣民主奮鬥的人一定很不爽,但是,我只能說一切都過去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人消失而停止轉動,王公貴族將相嬪妃販夫走卒下賤人等,只有生老病死大家才有一定相同的待遇誰也跑不掉躲不了…。 

這就是我看【再見曼德拉】時候最深最強的感受,我相信任何一位參與過台灣民主運動有革過命的人,看這部電影,不會不因為感同身受流下眼淚,在夾縫中被壓制迫害的人的慘狀,任何有人性的人不會不同情,而普世皆同當權惡霸的嘴臉大家都厭惡。你心裡面一定痛恨譴責著那些典獄長、獄卒的罪行。但是,我要說更可怕的是,一旦媳婦熬成婆,變本加厲照單全收,被迫害者變成暴徒的復仇者的案例,歷史上也比比皆是。這也就是仇恨可以一直持續一輩子,你來我往,冤冤相報,禍延子子孫孫的原因。




台灣有誰可以稱得上是民主之父?或是像曼德拉這樣先進思惟與崇高地位的人,我不知道!(我心目中,孫中山先生應該可以算得上一位先進的偉人,不過,他革命的對象不是台灣的環境。)但是前仆後繼的先烈們流血流淚的所築成的橋,後代子孫踏著這條路上去、享受到的人,都早已不是這些值得尊敬的人。不過,就算還在…,思想家是否就能是領導人、治理者,我相信歷史也常證明不一定能劃上等號。這就是為什麼說:「播種的農夫,不一定吃得到自己種的穀。」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都需要由真正適合的人來擔任。 


現在在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在這土地上的每個人都曾經看到過或參與過,就連我這種旁觀者都還享受呼吸著這難得自由的空氣空間,至少不用擔心太多,講錯話會被人每星期三下午三點半抓去碧潭划船,然後問不出個所以然又把你準時下午7點送回家,如此周而復始,你不瘋了才怪,跟【竊聽風暴】裡教同學問訊技巧的片頭10多分鐘的內容差不了多少。這類情事是的的確確真的有發生過,但是也是過去的事了。你如果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就可以體會到所謂的恐怖是什麼(張震的父親被抓去問話的那一段),情治單位可怕的手段還真是多啊! 

為了怕文章回無限上綱寫個沒完沒了,我就此打住。我的觀影感概是,時間空間一直在變動、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常住不變的。曼德拉或是像曼德拉這樣的人物,台灣有不少,拍成電影一定也不輸給這部電影的感人,甚至於有過之無不及,但是看一個人或一件事,要全面來看甚至於蓋棺論定才能掌握其萬一。當初從政的夢想理想你們還剩下多少,還能記得多少,心裡面有以蒼生為念,念茲在茲嗎?別以為沒人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知道、因果知道…,摸摸你的良心,大限到來時,你為你的人民做了多少,辜負了多少人民對你的期望?對得起教育過你的師長、父母兄弟姐妹街坊鄰居認識不認識的…,還有你對得起你自己嗎?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還是「權力越大,A的更多」,唉!什麼時候,台灣人民才能有真正的幸福安定?不用擔心薪水買不起衛生紙?不需要每天看八卦滿天飛、一堆名嘴在電視上胡扯?不再看到為了刺激收視率電視台莫名其妙的民調!好多的希望喔…,寫不完就算了!@@ 

喔!這部【再見曼德拉】算是非常忠實的拍出了那段歷史,值得大家一看囉! 

本文轉引自《彌勒熊FUN電影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 / 沈秀臻 (人籟論辯月刊第47)

 從1962年到1990年,二十七年,南非總統曼德拉坐牢的時光
【再見曼德拉】呈現白人獄警的轉變,以及南非從種族隔離到社會和解的轉折。


中間人,獄警桂格里
(James Gregory)是中間人。他被南非總統指定看守曼德拉,他被曼德拉指定為看守自己的人。時間,時間在友誼中流動,它在等待人心轉換,它在等待呼吸自由。

電影中切出約二十年的時間,橫跨種族隔離,種族對立與暴動,以至於歡迎曼德拉出獄。影片【再見曼德拉】改編自桂格里寫的同名原著,他之所以被指定看守曼德拉,是因為他懂得曼德拉的語言科薩語,他懂兒時玩伴的文化。

獄中黑囚受羞辱。獄中人個個被剝奪自由,被剝光,以至於剝奪尊嚴。他們被虐待,任由人宰制。文明社會的野蠻行為無所不能。桂格里並沒有加深仇恨。他先是仇視曼德拉,拿曼德拉家人的剪報放進牢房中羞辱他。接著,曼德拉的兒子出車禍,他因為曼德拉的失落,開始與曼德拉對話,了解他,找出他撰寫的《自由憲章》,進而幫助他。他只是對種種欺負行為默默無語。

 

微小與極大的牽動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看這部電影?

因為時間。時間分秒過,又似十年一步。電影中同時呈現微小的轉變與重大的轉變,就像看時光沙漏,就像桂格里的變化。因為空間。並不是外界無限寬廣,牢房無限幽暗。也許相反,黑暗的牢房隱藏磅礡,寬廣的街道無比封閉。

因為人。曼德拉不限於黑牢,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潮漸漸流淌到街道上;桂格里陷於苦惱,他想參與歷史,他不想當曼德拉的專屬獄警,他需要安全地。
人逐漸在異己的空間穿透,開放逐漸超越封閉,南非邁向民主的里程碑。導演的眼就像同時拿顯微鏡與廣角鏡敘述整個故事。

 
台灣社會需要橋樑

 

回想台灣社會若要進步,同樣必須讓不同的人在異己的空間穿越。畢恆達曾說:「若失去了包容、對異己的尊重以及向異己學習的機會,那麼社會進步的可能性在哪裡?」多希望在微小與極大之間,在高山部落與高樓之間,在乾淨的空間與遊民之間,在理論與行動之間,在富者與弱勢者之間,能多一些中間人搭起橋樑。中間人是有感覺能力的人,中間人是縫合斷裂的人,中間人是你和我。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 2008.3.7  
文 / 李光爵

喬瑟夫范恩斯近年戲約不多,但總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他曾在【莎翁情史】詮釋深情的莎士比亞,這回在【再見曼德拉】中挑戰監控曼德拉的白人獄警一角,而且為戲學習當地黑人文化中特有的木棍打鬥棍法,他甚至還和飾演曼德拉的丹尼斯海斯柏有一場精采的單挑比劃。

喬瑟夫詮釋的獄警是典型荷裔南非人,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但每天監聽曼德拉後,他的種族歧見開始消失。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瑟夫范恩斯,這位曾於【莎翁情史】中一鳴驚人詮釋深情的莎士比亞,與葛妮絲派特洛所飾演的薇拉夫人有搶眼對手戲的演員,今年他將於最新作品【再見曼德拉】中挑戰專門監控曼德拉的白人獄卒桂格里一角,喬瑟夫為此特別於開鏡前學習了南非當地的科薩語,以及黑人文化中特有的木棍打鬥棍法,在片中還與詮釋曼德拉的丹尼斯海斯柏有一場精采的單挑比劃。導演比利奧古斯特表示,桂格里這個角色最大的困境就是,他應該要跟隨曼德拉追求南非的民主自由,還是要忠貞維護種族隔離,以便一家溫飽?曾經是敵人的,現在變成朋友;而曾經是同僚的,現在卻變成敵人,如何詮釋這種內心的交戰,是喬瑟夫的重要功課。

 

【再見曼德拉】重現1968年南非,黑人因種族隔離政策遭受極不平等待遇。白人為了鞏固權力,禁止所有反對組織,迫使黑人首領流亡國外或終生監禁在「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賓島。喬瑟夫詮釋的獄警桂格里是典型荷裔南非人,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因為會說科薩語,他成了看管「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桂格里每天暗中監聽、檢查書信,卻漸漸受到曼德拉影響。看著獄卒同僚對待囚犯如同牲畜,他開始醒覺到人是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開始轉變。【再見曼德拉】這部電影是由喬瑟夫所詮釋的獄警詹姆桂格里觀點出發,經由曼德拉敵對陣營者的眼睛來觀看、認識曼德拉,這是本片最有趣之處。而導演也表示這樣的表現方式,會讓曼德拉在觀眾眼中更迷人、地位更加非凡。

 

本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所有劇組與演員為了完美詮釋30年之間的南非轉變,也都作足了功課,非常值得觀眾到戲院一窺究竟。【再見曼德拉】電影預售票目前已經開賣,限量加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作品《要做國王的人》精裝本,請洽兩廳院售票端點、博客來售票網,長春戲院或真善美劇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蘇蘭 

大選當前,中外古今歷史殷鑑都清楚的告訴我們:相處是重要的、盲目的成見是可怕的;溝通是必要的、挑撥種族議題是愚昧的;信任團結與合作產生力量,反之會帶來無窮的危險與不止的劫難!觀片省思我們所要的…

我們藉著這部榮獲2007年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的影片,了解一個遙遠國度---南非---的近代史,尤其是種族隔離政策的今與昔、以及1993年,前後兩任同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南非總統戴克拉克和曼德拉。



[再見曼德拉] 原片名Goodbye Bafana,改編自同名原著《再見巴法納:尼爾森曼德拉,我的囚犯,我的朋友》(Goodbye Bafana: Nelson Mandela, My Prisoner, My Friend)作者:詹姆桂格里(James Gregory),台灣目前尚無中文翻譯發行。

「Bafana」在科薩語中指的是「最好的男孩朋友」。獄警詹姆桂格里,成長於川斯凱農家,童年的好朋友是一個黑人男孩。電影片名來自於這段童年友情,相片合影和臨別禮物---一隻羽毛手環、成為從此黑白兩隔世界的唯一紀念;童年影響一生,桂格里不但深深記住朋友臨別贈言:「我們不會再相見了,這羽毛手環會永遠保護你…」,在生命際遇與曼德拉等政治犯交會時,也能因此質疑白人所有仇恨、歧視黑人的教育真相,不盲從所有未經證實的可怕污衊,保有人性的對待黑人囚犯。所以他成為監獄中唯一未被囚犯控訴的獄卒,同時也付出白人反視他為敵的代價;就像他多了科薩語的方言溝通能力,肩負真相的重責就會數倍於他人。若說他能和曼德拉產生超越種族和政治的友誼,無疑是建立在童年最好的黑人友伴彼此信任的原始基礎上---黑人也有好人,加上長時間的觀察相處,選擇做一名平凡人該做的對的事!但因在不平凡的時代一路走來,這一位凡事為家庭著想的單純男人所作所為與遭遇,就顯得不凡而偉大了。他的自傳改編成電影上片時,他已因癌症過世多年。

尼爾森‧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藍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1944年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NC)、1960沙佩維爾慘案後,曼德拉放棄非暴力立場,幫助成立非洲民族議會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1962年被捕,判處終身監禁。曼德拉在羅賓島關了將近20年後,被移監到波斯摩,(現在仍關了大約6000名重刑犯)。在數次移監後,最後被囚之處在維多維斯特,他被軟禁在一個隱蔽農舍房子裡,1990年戴克拉克在這釋放曼德拉,1993年兩人共獲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曼德拉在南非第一次全種族大選中當選為總統,南非由一個長期實行野蠻、落後、殘暴的種族隔離制度國家,變成一個民主國家;1999年6月卸任,現年90歲。1993年7月底到8月曼德拉初訪台灣,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頒贈勳章給他。1994年,李登輝還曾前往南非出席曼德拉總統就職典禮,但次年就斷交了。所有的人都記得那感動場景:曼德拉被釋放踏出身為自由人的第一步時,和妻子薇妮高舉雙手,共同迎接新南非;以及片中重現坐監27年中妻子薇妮的不棄不離...
 
現實無奈、政治無情,看此片最能體會「強者必韌」這個道理,你夠強、能撐到最後,你就贏!真正感動人的是凡人桂格里生命的被啟迪、與生活的現實經歷,而非當成故事背景的曼德拉:挑選最震撼的一幕,許多人不約而同選擇開普敦市禁止黑人進入,除非有通行證;白人警察用棍棒毆打抱著嬰兒的媽媽,黑嬰兒被摔出、落地哀嚎,桂格里抱著嚇壞了的女兒解釋所謂「種族隔離制度」。我最被撼動的是不煽情的另一幕,桂格里喪子、一蹶不振,更傷心的妻展現韌性,背對鏡頭蹲其腳邊緩緩說到:「你不是說歷史的關鍵一刻若沒能參與、人生無趣;現已到的關鍵的時刻,你怎能說不?更何況你要為我們的女兒娜塔莎、再站起來…」導演刻意不拍飾演妻子演員戴安克魯格美麗的臉,要我們專注傾聽她所言、以及男人聽進後臉上表情的變化,傳遞女性確是革命男人背後、溫柔堅毅的倚靠。

南非自1940年代起實施種族隔離政策,1990年由戴克拉克廢除,成為現代社會民主國家轉型正義的典範。時至今日,種族衝突依然時有所聞。部分白人仍將黑人視為次等公民,黑人仍對白人充滿仇恨。2008年2月27日自由邦大學爆發白人學生凌虐黑人校工事件,被迫停課一天,在南非掀起軒然大波,又是一場不知何時能了的種族衝突。該大學所在地區舊稱奧倫治自由邦、是南非種族隔離時期荷蘭裔白人的基地,桂格里正是荷裔白人。大選當前,中外古今歷史殷鑑都清楚的告訴我們:相處是重要的、盲目的成見是可怕的;溝通是必要的、挑撥種族議題是愚昧的;信任團結與合作產生力量,反之會帶來無窮的危險與不止的劫難!觀片省思我們所要的…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婦女救援基金會創辦人 王清峰女士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陳芳明教授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犯曼德拉,在走出監獄時曾說過一句名言:「當我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南非社會當時在種族隔離的過程中,經歷種種難堪的凌辱與不公不義,在曼德拉的帶領下,透過真相的公開與寬恕的精神,從對立走向和解。這段南非歷史因為【再見曼德拉】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以及228紀念日的即將到來,近日被不少學者提出來討論,堪稱為台灣轉型正義的最佳借鏡。

政大台灣文學所所長陳芳明曾對「轉型正義」下了註解,「所謂『轉型正義』,是從一個威權時代走向一個民主時代的過程裡,讓過去造成傷害的那些因素,漸漸在民主的時代裡,讓所有的人可以一起來面對它討論它,讓過去不正義的事情,現在得到糾正。」過去南非轉型正義成功的重要關鍵,就是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在他們傳統的文化中,找到了可以協助復原的正義。他們要求加害者說出真相,並悔罪認錯,過往的罪因此得到寬恕。而台灣如何借鏡南非的問題,陳芳明教授也提到:「當我在看【再見曼德拉】的時候,他被監禁了27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我們看到他怎麼樣從被囚禁的狀態中釋放出來,可是他的釋放,不只是他的肉體釋放,他的精神、心靈也同時自我釋放出來,因此我們今天談轉型正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先從歷史的囚牢自我釋放出來,這樣談轉型正義,才可能會比較客觀一些。」

【再見曼德拉】不僅帶給許多學者在台灣轉型正義上的啟發,同時展現了曼德拉帶南非走過種族衝突與傷痛的領袖氣度。想一窺南非首位民選總統的監獄秘辛,或者想了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為人權奮鬥的艱苦歷程,千萬不可錯過3/14即將於台灣正式上映的【再見曼德拉】,電影預售票現正熱賣中,預售期間超值加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作品《要做國王的人》精裝本,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售票網、長春戲院販賣部或真善美劇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下午,【再見曼德拉】在台大舉行一場公益特映,並邀請到多位學者參與映後座談會。政大台灣文學所所長陳芳明特別提到,「過去曼德拉訪台時,曾有機會見過面,曼德拉本人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模一樣,就是這麼高大,講話的口音真的就是這樣,看【再見曼德拉】這部電影,勾起好多回憶。」而吳乃德教授映後也分享了許多曼德拉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如當時被任命起訴曼德拉的幾位白人法官,不是拒絕審判他就是在法庭當場辭職離去,可見當時曼德拉不僅是黑人的領袖,也已經獲得許多白人的支持,最終才能夠帶領南非走向族群和解。

昨日【再見曼德拉】首度在台灣公開放映,雖然與總統辯論會撞期,但仍吸引了許多曼德拉迷提早到現場排隊索票,開演前半小時就已經爆滿,主辦單位趕緊準備摺疊椅,才讓許多大老遠跑來的觀眾不虛此行。【再見曼德拉】紀錄曼德拉27年的黑牢生活,直到1990年被釋放的過程,電影主角是一名專門控管曼德拉的白人獄卒桂格里,他每日與曼德拉相處,漸漸受到影響,使得原本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產生改變,轉而幫助曼德拉共同尋求南非的民主自由人權。【再見曼德拉】導演比利奧古斯特提到:「對我來說,曼德拉的事蹟最撼動人心的部分,在於經歷27年牢獄生活後,當他出來時,仍堅定地說:『為了拯救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寬恕彼此,我們必須瞭解彼此,和解才是最重要的事。』我認為那是非常美好的。假如沒有曼德拉,我想南非到現在可能都還在內戰。」

作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政治犯,曼德拉以他完美的道德風範贏得世界讚譽。在曼德拉領導下,南非由一個長期實行野蠻、落後、殘暴的種族隔離制度國家,變成一個民主國家。在這場革命中,曼德拉向世人證明了他是一個從不退卻的勇敢鬥士。台灣的觀眾很幸運的即將可以透過大銀幕看見這位和平鬥士的傳奇故事,【再見曼德拉】即將於三月中正式上映,現在購買電影預售套票,超值加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作品《要做國王的人》精裝本,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售票網、長春戲院販賣部或真善美劇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2.23 中國時報 張士達

 電影《再見曼德拉》以曼德拉總統傳記電影的形式,重現了南非由種族隔離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24日(周日)下午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特映與「南非與族群和解」座談會,由《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主持,邀請王清峰、吳乃德及陳芳明主講。



 《再見曼德拉》改編自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透過一名專門看管曼德拉的獄卒,來觀察曼德拉的不凡人格。在影集《24反恐任務》中飾演美國總統的丹尼斯海斯柏,再度挑戰總統角色飾演曼德拉,而《莎翁情史》的喬瑟夫范恩斯,則飾演負責監控曼德拉長達18年的獄卒桂格里,兩人透過相互了解產生友誼,獄卒竟受到感化,重新省思原本種族主義的思想。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2.24 公視
 
總統選戰進入倒數計時,社會上都期許,未來的總統能夠跨越族群,而去年拿下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的【再見曼德拉】,民間團體也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讓未來總統,思考族群和解的問題。



大批民眾排隊進場,只為了觀看下個月才要上映的電影【再見曼德拉】。去年奪下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的【再見曼德拉】,以南非總統曼德拉傳記方式重現了南非由種族隔離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也是民間對新任總統的期許。邀請民眾觀賞試片的主辦單位除了希望以這部影片作為對新任總統的期許,更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民眾重新思考族群和解問題。對於今年的228,主辦單位希望借鏡南非強調寬恕的轉型正義經驗,讓台灣社會能重新思考228事件,而不再只是政治消費。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在週日下午打開電視機,欣賞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公開辯論
說不完的政治口水、被稀釋的政策辯論,多少人真正關心台灣的多元文化?
在總統大選第一次公開辯論的同一天,觀賞了
《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
讓我從一位有智慧、懂得文化共融領導人~曼德拉身上
找到台灣未來需要學習的新價值~真正跨文化與種族的尊重與包容

還記得小時候,曾在許多新聞報導裡提到南非實施的「種族隔離政策」
「種族隔離政策」所產生的「文化恐懼與對立」是一種很難撫平的無形傷痕
電影《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中,有許多片段說明「種族隔離」的所產生的扭曲
譬如:把「黑人」視為「恐怖份子」、把施行「種族隔離」視為上帝旨意
因為不瞭解所產生的對立、扭曲、誤會,讓傷痕深深烙印在人民心中
為了爭取應有的平等、自由與尊重,轉而使用武裝暴力抗爭
這樣殘酷現實的代價,讓無辜的人民去承擔
「種族隔離」真的可以說是一個荒謬的政治思考



回到電影本身,《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是一部自傳式的電影
透過當時負責看管曼德拉的獄警~葛瑞格里,由他的眼睛來看這位偉大領袖的一生
或許很多人會說:為什麼要選擇由一個獄警眼中去看曼德拉?
跟葛瑞格里小時候的成長經驗有很大的關係

葛瑞格里因為懂得「科薩語」(曼德拉使用的母語)而被長官指派監控曼德拉
小時候,葛瑞格里有位黑人朋友,在「種族隔離政策」的時代,這是一段難得的友誼
兩個人的友誼跨越了種族,葛瑞格里從朋友身上瞭解他們的文化與語言
在曼德拉遭受監禁的時代,他扮演了一座很重要的橋樑
當主流論述「污名化」曼德拉的時候,他選擇用「人性」去面對他
正因為從「人性」去看待曼德拉,更試圖去理解曼德拉提倡的「自由憲章」
兩個人開始有了不同的交流與溝通,發展出深厚的情誼

著名的「文化霸權」研究者~薩伊德的書中,曾指出一段荒謬的白人論述
有一位英國的殖民地官員向議會報告,為什麼英國人應該統治埃及
當時他驕傲地對議會報告說:因為英國比埃及人更瞭解埃及
這是一種「白人優越」的荒謬論述,事實上,沒有一種文化是勝過另一種文化
曼德拉深諳此道,但是面對當時政治的壓迫,他只能選擇被動接受
即便結束黑牢日子,他選擇寬容面對,希望和平真正到來



雖是一部非好萊塢大製作的電影,曼德拉的故事卻吸引了許多大明星參與演出
像是《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的喬瑟夫范恩斯,飾演獄警葛瑞格里
還有熱門影集《反恐24》飾演黑人總統的丹尼斯海斯柏,詮釋曼德拉
《國家寶藏》裡的美麗女星~戴安克魯格,則飾演葛瑞格里的太太
演員用心、努力地詮釋劇中的每一個角色,完美還原了當時劇中人物的心境與感受
導演~比利奧古斯特,透過電影還原那段黑暗歷史,卻也試圖告訴我們未來希望的出路

舊台灣時代,閩客與原住民種族的衝突不斷,甚至產生難以抹滅的歷史傷口
新台灣時代,有更多的新移民種族與文化來到台灣,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曼德拉選擇「包容」與「寬恕」,因為他知道「報復」、「衝突」無法彌平傷口
我們必須學習曼德拉的精神,台灣才能找到未來的新出路
這是電影《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帶給觀眾的啟發
《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即將於3月14日上映,推薦給大家...

本文轉引自《BART的Neverland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特映暨座談會

150_68.gif





活動時間:2/24(日)下午1:00~5:00
活動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 蘇格拉底廳 (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活動內容
1:00 pm~3:00 pm【再見曼德拉】電影特映會
3:10 pm~5:00 pm「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座談會

座談主講人
王清峰 / 婦女教援基金會創辦人
吳乃德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芳明 /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座談會題綱
1. 曼德拉的人格特質。
2.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能夠組成之成功因素?
3.「寬恕」在南非「轉型正義」是否作為一關鍵價值?
4. 依台灣現況,借鏡南非經驗處理「轉型正義」,是否恰當?
 
參加方式
活動開始前半小時,開放現場索票,憑票入場。(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 憑票可索取「第一張人籟有聲書CD—寬恕的聲音」乙張。
* 活動詳情請洽02-3393-3757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jo4    近年來傳記型電影相當熱門,其中描述皇室秘辛或者王者風範的劇情又特別受到觀眾喜愛,前年的【黛妃與女皇】、【最後的蘇格蘭王】,以及今年3月中即將上映的【再見曼德拉】,都屬於此類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再見曼德拉】呈現的並非曼德拉當上南非總統後的政治揭露,而是描寫這位人權鬥士在成為總統前,所經歷長達27年的黑牢生活,本片透過監控曼德拉的獄卒之眼,讓觀眾看見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社會下,人可以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並且從中獲得省思。



許多觀眾對於誰演曼德拉感到非常好奇,其實目前全世界有能力又有機會獨挑大樑演君王或者總統的黑人演員屈指可數,大概只有佛瑞斯特懷特克、摩根費里曼、丹佐華盛頓以及丹尼斯海斯柏榜上有名。前三者已屬影帝等級不需多作介紹,第四位丹尼斯海斯柏近年因演出【24反恐任務】中的美國黑人總統而爆紅,後來又接下丹麥名導比利奧古斯特的新戲【再見曼德拉】中曼德拉一角,成為短期內演過最多次總統的黑人演員。

【再見曼德拉】呈現1968年南非,黑人因種族隔離政策遭受極不平等待遇。白人為了鞏固權力,禁止所有反對組織,迫使黑人首領流亡國外或終生監禁在「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是典型荷裔南非人,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因為會說科薩語,他成了看管「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桂格里每天暗中監聽、檢查書信,卻漸漸受到曼德拉影響。看著獄卒同僚對待囚犯如同牲畜,他開始醒覺到人是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開始轉變。

本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當中曼德拉扮演非常重要、鼓舞人心的角色,南非也成為現代社會中民主國家轉型正義的典範。片商有鑑於此,與時報文教基金會及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聯手合作,於本週日2/24下午,舉行一場公益性質的「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特映暨座談會活動,此為【再見曼德拉】於台灣之首度公開放映,另外映後座談會則請到王清峰律師、吳乃德先生及陳芳明老師聯合主講,歡迎有興趣的觀眾前往參與,活動詳情請上【再見曼德拉】官方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goodbyebafana)查詢,或洽02-3393-3757。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曾著迷於【24反恐任務】中那位美國黑人總統,那你一定不能錯過他詮釋的南非總統曼德拉!丹尼斯海斯柏已經是第二次演出總統的角色,理應駕輕就熟,但他表示演出【再見曼德拉】的心情和【24反恐任務】很不一樣,當初答應演出曼德拉其實內心是非常害怕的,畢竟這是一段如此撼動人心的真實歷史,詮釋這個角色影響丹尼斯非常大。丹尼斯透露:「拍戲的那段時間,每天晚上下戲回到家,我都得喝酒然後好好哭一場!因為越是貼近曼德拉這個角色,我越理解他所犧牲的實在太多,令人覺得非常悲傷。」

丹尼斯海斯柏是影壇中少見氣質極佳的黑人演員,他從【遠離天堂】中風度翩翩的黑人園丁開始受到注目,在2003年【24反恐任務】演出美國黑人總統一角,大受觀眾好評,還獲得金球獎提名,這次他再度挑戰總統的角色,於【再見曼德拉】中演出家喻戶曉的曼德拉,真實呈現長達27年獄中生活血淚,除了在口音及肢體動作上的努力之外,內斂演出自由鬥士對民主的堅持,宛如曼德拉本尊現身般令人感動。丹尼斯海斯柏除了在大銀幕上為民主自由奮鬥之外,私底下也致力於防制愛滋病及關懷哈林社區等運動,為【再見曼德拉】增添不少說服力。

【再見曼德拉】取材自獄卒詹姆桂格里的回憶錄,他曾在羅賓島監獄專門負責監管曼德拉長達18年,並且在此期間和曼德拉之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誼。這位獄卒由【莎翁情史】的喬瑟夫范恩斯詮釋,原本認定曼德拉應該受到絞刑,但他驚訝的發現曼德拉竟是以尊重和和平去對待那些憎恨他的人,漸漸的讓原本根深柢固的種族歧視在監管曼德拉的日子裡被潛移默化。【再見曼德拉】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曼德拉不只是讓南非自由,同時也打開一扇新的世界之窗。本片預售票熱賣中,現在購買加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要做國王的人》,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售票網、長春戲院販賣部及真善美劇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滅敵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打敗對方、獲取自己權力;
而是把敵人變成朋友,共享自由與尊嚴。
曼德拉締造南非和平的秘訣,在於對普世價值的真誠信仰:
為所有南非的住民的自由而奮鬥,
因為不管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都一樣需要解放。
陳瑤華 / 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


羅賓島的囚牢暗無天日,偉大政治家的言行仍然可以發光發熱,感動獄卒跨越族群仇恨。
看完『再見 曼德拉』,我們在台灣更期待能有個曼德拉。
 
簡錫堦 /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曼德拉觸動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對人性的悲憫及捍衛自由的堅持。
不論身份背景,世人皆應遵循處事的真理,由愛出發,於是感動人心。
不認識曼德拉,就不知何為真理,不懂大愛的真諦,更無法瞭解自由的真義與可貴。
 
林自強 / 非洲駐台經貿聯合辦事處處長 

在這個犬儒與荒蕪的時代,看曼德拉的故事,會讓我們記得政治可以是關於理想主義的堅持,
以及獻身於追求一個自由與平等社會的事業。當然,也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反省島嶼的歷史。
 
張鐵志 / 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中間人,獄警桂格里是中間人。
他被總統指定看守曼德拉,他被曼德拉指定為看守自己的人。
時間,時間在友誼中流動,它在等待人心轉換,它在等待呼吸自由。
 
沈秀臻 / 人籟論辨月刊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型正義」到底是什麼?對台灣觀眾來說,這四個字是最近才突然大量出現在媒體上的新名詞,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從新聞報導中略知一二,沒有機會作進一步的了解。目前論「轉型正義」最成功的國家,首推南非共和國,在和平領袖曼德拉的領導下,推動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以寬恕的價值促進族群和解,讓南非走向民主深化,成為世界各國的借鏡。台灣片商有鑑於此,引進【再見曼德拉】這部電影於三月中正式上映,並且與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聯手合作,將在年後2/24週日下午舉辦一場公益性的放映及講座活動,名為「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透過【再見曼德拉】的影片放映,以及王清峰、吳乃德、陳芳明三位著名學者的聯合講座,帶領觀眾一起認識曼德拉這位偉大領袖,並告訴大家究竟何謂「轉型正義」。 

曼德拉,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囚犯,他在當上南非總統前,曾為了爭取黑人的自由人權,被判罪入獄整整27個年頭。電影【再見曼德拉】正是重現當時的南非社會,黑人如何因種族隔離政策遭受各種不平等的待遇。觀眾將可以透過電影了解曼德拉畢生追求的理念,並且看見原本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獄卒,如何受到曼德拉的潛移默化,漸漸醒覺到人是可以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讓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產生轉變,最後反過來幫助曼德拉,共同尋求南非的民主自由人權。

【再見曼德拉】去年剛獲得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為丹麥名導比利奧古斯特的最新力作,找來【24反恐任務】中的黑人總統丹尼斯海斯柏飾演曼德拉,完美呈現這位和平領袖寬大的氣度與胸襟。本片呈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重要過程,可作為台灣政治發展的借鏡與範例。【再見曼德拉】特映暨「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座談會將於2/24週日下午一點到五點,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進行,歡迎所有觀眾前往參與,活動詳情請上【再見曼德拉】官方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goodbyebafana )查詢,或洽02-3393-3757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奪下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的【再見曼德拉】,今天首度進行試片,廣邀學界重量級人物前往觀賞,包括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中央研究院吳乃德、吳叡人等知名學者;另外南非辦事處梅代表、以及非洲駐台經貿辦事處處長林自強也到場觀賞。而台灣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識份子龍應台女士也表示非常期待這部電影,並允諾會幫忙撰寫專文推薦,希望能夠藉由推動【再見曼德拉】,為台灣帶來一些祥和的聲音。



【再見曼德拉】為丹麥名導比利奧古斯特的最新作品,首度將世界和平領袖曼德拉的監獄秘辛搬上大銀幕,呈現1968年的南非時期,黑人因種族歧視遭受各種不公平對待,當時曼德拉為了爭取黑人的自由人權,被判終生監禁於「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賓島。本片視野從一名專門監控曼德拉的獄警桂格里發出,透過他每天監聽曼德拉及檢查書信的過程,來呈現曼德拉的人權理念,而該獄卒也漸漸受到曼德拉影響,開始醒覺到人是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讓原本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開始轉變。【再見曼德拉】這部電影正是取材改編自這位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重現了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

曼德拉以寬恕的價值促進南非族群和解、走向民主深化,成為世界各國的借鏡。學者們試片後便提到了台灣「轉型正義」借鏡南非的問題,事實上台灣民眾對於「轉型正義」還有些陌生,即使這個新名詞最近不斷出現在媒體上,但仍然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其意義。有鑑於此,電影片商與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聯手合作,將在年後2/24週日下午舉辦一場公益性的放映及講座活動,名為「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透過【再見曼德拉】的影片放映,以及王清峰、吳乃德、陳芳明三位著名學者的聯合講座,帶領觀眾一起認識曼德拉這位民主人權鬥士,並加強台灣民眾對於「轉型正義」的瞭解,詳細活動內容請上【再見曼德拉】官方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goodbyebafana)查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1/17  【活三更】電影時刻表   


西門町絕色影城
  
1/11   (五)    10:30    12:20    2:10     6:50    8:40   10:30

1/12   (六)    10:40    12:40    晚場    6:50     8:40   10:30

1/13   (日)    10:40    12:40    晚場    6:50     8:40   10:30

1/14   (一)    10:40    12:40    晚場    6:50     8:40   10:30  

1/15   (二)    日場     10:40    12:40  
 
1/16   (三)    10:40    12:40    晚場    6:50     8:40   10:30      

1/17   (四)    10:40    12:40    晚場    6:50     8:40   10:30  



以上時刻僅供參考,如有疑問以上映戲院提供為準!




以上時刻僅供參考,如有疑問以上映戲院提供為準!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1/17  【迷走青春】電影時刻表   

台北長春戲院
  
1/11   (五)     日場    11:50   1:50    4:40

1/12   (六)     下午      2:00    3:40    7:00    10:20    

1/13   (日)    下午      2:00    3:40    7:00    10:20 

1/14   (一)    下午      2:00    3:40    7:00    10:20    

1/15   (二)    下午      2:00    3:40    7:00    10:20     
 
1/16   (三)    下午      2:00    3:40    7:00    10:20    

1/17   (四)    下午      2:00    3:40    7:00    10:20  


以上時刻僅供參考,如有疑問以上映戲院提供為準!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楊久穎】 2008.01.09

本週,院線上映了一部曾於金馬影展播映的加拿大片《迷走青春》(The Tracey Fragments),這部號稱「後現代青春悲喜劇」、「Y世代麥田捕手」的電影,由Bruce McDonald 導演,改編自Maureen Medved的原著小說、並由她親自擔任編劇;導演找來《X戰警3:最後戰役》中的「幻影貓」艾倫佩姬飾演女主角--憤怒少女崔西,在MV式華麗視覺風格中,重組了一場破碎而混亂的青春幻夢。

片中的崔西遊走於真實與幻境之間,眾多不規則景框的排列,呈現出視覺迷眩效果,反應在社會底層摸索度日的少女崔西迷亂困惑、不安又恐懼的內心。片中同時也大量拼貼電影、流行時尚雜誌、廣告、搖滾,並且邀請近年走紅的加拿大後搖滾天團崩世光景(Broken Social Scene)擔任全片的配樂,對關心流行文化或癡迷搖滾的閱聽眾說,顯然是2008開年之初不可錯過的一部作品 。

然而在未見到本片真實全貌之前,片中最吸引我的,卻是片中崔西倣效龐克教母Patti Smith中性平胸裝扮;導演表示,他和年方二十的女主角艾倫佩姬見面後,當下便十分著迷於她的魅力,但真正讓他們在拍攝上達成共識的,則是艾倫最近的新偶像-Patti  Smith。導演與她熱烈地討論著Patti Smith和小說主角崔西之間的連結,使得艾倫立刻掌握了這個劇本的精髓,也呈現出一個徬徨在這後現代社會的陰性靈魂。

1946年出生的Patti Smith如今已年逾耳順,在她的青少年時期,也曾度過一段艱困的時光,包括家境欠佳使她必須前往工廠打工……等;後來醉心詩歌的她,在二十幾歲時立志成為女詩人,並且將詩歌吟唸結合叛克搖滾,透過搖滾樂原始激盪的爆發力,使她作品中種種敏感、頹廢、暴戾、又深刻描繪出現代社會年輕人信仰流失與徬徨失落的元素,得以更淋漓盡致的發揮,因此獲得「叛克搖滾教母」的稱號,也為女性在搖滾樂壇中的地位,開啟了全新的一頁;而多年來,歷經喪夫之痛的她,卻依然始終堅持左派信仰,不斷創作著意念深刻、哲思敏銳的詩作與搖滾歌曲,綻放著令人動容與震撼的光芒。

期待著《迷走青春》書寫青少年感情失落版圖的同時,這部讓我們再度想起Patti Smith的電影,或許也提供了一份跨越時空的啟示:在徬徨無助的青春時期,除了迷亂與感傷,其實也正是人們一生中感情最為敏銳的時刻;無論是在什麼處境,如果能把握這段光陰,仔細感受人類種種最深刻的情緒--無論是悲是喜--其實,又何嘗不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