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最新影評 (2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專攻人體解剖素描的艾蓮娜,被經常性的下背痛攪到心神不寧,懷疑自己是否罹患不治之症;也許是性格使然,從事人體素描的她絕不放過任何事物的細節與線索,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艾蓮娜跑到醫院去做X光檢測,企圖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對症下藥。

02.jpg  

雖然檢測結果顯示艾蓮娜健康無虞,然而仍舊有許多疑問的她,在看診後私自闖入醫療室,本想詢問醫生相關的健康問題,卻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另一張胸部至腰部間的X光片,原來自己竟成為貝諾瓦醫師欲望投射的對象。一位是把身體肌理的細節都得描繪得鉅細靡遺的醫學解剖插畫家,一位是醉心於人體內部構造的放射科醫師,兩人趣味相投,隨即陷入熱戀,並展開了一段超現實的、身體探索的情愛之旅。

「如果我們愛上一個人,就要想辦法認識他。」這是兩人所服膺的交往原則。艾蓮娜對於貝諾瓦的身體與肌膚的細節,甚至細微到痣長在哪個位置皆瞭若指掌;而貝諾瓦則是利用X光、超音波等醫學器材針對艾蓮娜進行一連串的身體內部的探索。如同艾蓮娜所言:「沒人知道我體內的情形,沒有任何男人像你這樣看透我!」艾蓮娜享受這種受重視的特殊待遇,而貝諾瓦則把艾蓮娜臣服在自己帶有性欲和控制意味的眼光之下,從而獲致一種窺淫式的快感(scopophilic pleasure)。

貝諾瓦透過核磁共振儀更深一層地探究艾蓮娜的「內在」,螢幕中秀出腎盂的影像,動態的黑白畫面中形狀不斷地變化,一會兒是出現類似羅夏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的圖像,一會兒又顯現出骷髏頭的模樣,甚至還浮現了挪威畫家孟克(Edward Munch)的〈吶喊〉(Scream),似乎象徵艾蓮娜當下無所適從的恐懼心理;當貝諾瓦專注觀看圖像的過程所產生的愉悅表情,順勢勾引出他內在的邪惡/原始欲望(libido)。如此掌控女人的虐待方式得以加強身為男性的統馭感,如果女人不順從男人的意願,就是會遭到懲罰。從女性主義的心理學分析來看,艾蓮娜成為貝諾瓦欲望的對象,一方面可以捍衛男性閹割情結(castration complex)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這個被欲望的女人也同時成為男人獲得滿足感的對象。

然而,從貝諾瓦執著/迷戀於女性的腎盂來看,則能突顯出男主角內心的深層意識。拉岡(Jacques Lacan)認為人之所以會把他們的欲望投射在某些事物上,只是為了彌補孩童時期所體驗缺乏和失去的一種補償。假設若以拉岡的理論來對照男主角的行徑,那麼原先我們所看到在核磁共振儀的檢視螢幕中所呈現出一連串的變形圖像,其實才是男主角內心不安與缺乏的恐懼投射。腎盂形廓類比為女性的子宮,貪戀它意味著貝諾瓦缺乏安全感,他想重回母體/子宮,獲得羊水的保護與滋潤。

貝諾瓦與艾蓮娜在身體痛苦與心理摧殘的相互作用下鞏固彼此間的情愛關係,兩人如同在體驗SM(Sadism, Masochism)的角色扮演一般,在生理方面,貝諾瓦扮演Sadism(18世紀法國情色文學家)的角色對艾蓮娜進行各種施虐的行為(透過內視鏡穿入她的身體),而艾蓮娜則如同Masochism(19世紀奧國作家)這位受虐者,肆意享受身體上所遭受的痛苦/侮辱而得到性快感;然而從心理層面觀之,兩人的身分則相互逆轉,艾蓮娜成為控制/掌握貝諾瓦的施虐者,貝諾瓦則受困於艾蓮娜所撒下的情網,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原始欲念,只能任由她的擺布,扮演一名心靈上的弱勢者。

男女雙方相互地占有,相互掌控兩性間的主導權,主/客體間的對位關係不斷地轉變,持續深陷在身體與心靈的凌虐中尋求極端的歡愉快感(jouissance)。在相互吞噬、希望融為對方的情況下,艾蓮娜與貝諾瓦似乎已成為一個「濃得化不開」的個體。當雙方繼續進行更激烈的身體探索時,身為觀影者的我們,似乎也正在遭受他們視覺與心靈上的驚恐凌遲!

《全文轉載於 100/5/23 自由副刊,文: 鄭祿平》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露水姻緣,傾心鍾情,窺視試探,天雷地火,動物性慾,水乳交融,難分難捨,交換體液,為愛獻祭,這是愛情。睹物思情,飯不下嚥,苦等回音,失魂落魄,猜疑顧忌,歇斯底里,當局者迷,沖昏了頭,這是愛情。想看清,想看透,想要毫無保留,想要沒有祕密,想要完全佔有,想要犧牲奉獻,想要一起作最唯美與最骯髒的事情,想要的太多,這是愛情。獵人與被獵,虐人與被虐,傷人與被傷,你情我願,甘之若飴,捨不得,離不開,傷透了心,這也是愛情。

19.jpg    



  愛情的面貌,愛情的情境,愛情的語態,愛情的真相,世間有過多少部的愛情電影談論過愛情,摸索過愛情,呈現過愛情?《情慾內視鏡》只是其中之一,雖然不是最刻骨銘心,或許也不浪漫悱惻,卻是將愛情剖析的最為露骨坦然,體無完膚的一部。

  男主角貝諾瓦是專研人體器官病變的教授,女主角艾蓮娜專攻醫學繪圖,兩人對於肉體都抱有著異於常人的迷戀。一次偶然的機會,雙方一拍即合,臭味相投,從肉慾而發的愛情,讓他們無止盡探索對方的肉體,藉以證明兩人之間毫不保留,完全佔有的愛戀。於是,一連串常人所無法經驗的肉體探索,在核磁共振儀,在手術房的刀峰下開展。

  如此異色的愛情故事,聽似光怪,看似病態,實際上,愛情本是病,否則,凡人何苦在愛之中受苦受罪受氣受虐受折磨呢?差別只在於,病得多深,病得多重?再說,所謂的病態乖張,也只有旁觀者才會如是看待。身處愛之中的男男女女,豈會將渠等物慾、愛慾與性欲視為性的,行為的,心裡的病態?就像是片中有好幾番精彩絕倫的對話論辯般,例如艾蓮娜發現貝諾瓦偷拍她的胸部X光片時說道:「今天如果你是美髮師,就會戀上我的頭髮,而不是我的X光片」。又像是貝諾瓦的病患無法接受她讓貝諾瓦憶起艾蓮娜的相似點竟然是兩人都一樣有十顆腎盂,比常人還多時,貝諾瓦反詰:鼻子裡頭有鼻水、鼻屎,嘴巴裡有滿滿的細菌,為何人們會欣賞鼻子,親吻嘴巴,卻不去愛對方的腎。如是說法,乍聽荒謬,卻因為角色背景設定之特殊,聽來理直氣壯,謂之成理。更況且,這樣的說法也沒錯:為何人們總是膚淺地只愛表面皮肉?艾蓮娜與貝諾瓦間的愛豈不是真愛的極致(端)。

  突破世俗價值對於靈肉的界線,從中談論愛情的千奇百怪,是這部電影的奇險之處。我想,多數「常人」都看得出來當中的隱喻與象徵,但又無法接受如此病態的故事吧?尤其是最後一個鏡頭,原本已經懸崖勒馬,從病態中抽離戒斷的男主角,不敵慾望而作出驚世駭俗的舉動,這到底是真愛,還是原始慾望,是奉獻,還是真有病?就留給觀眾自己去作判斷吧。

  如此奇險的愛慾故事,赤裸坦率的愛情寓言,導演面對如是劇本,影像敘事與節奏掌控,與尺度拿捏控制的恰如其分,沒有太過為了驚世駭俗而驚世駭俗的人工造作,而是將所有對於愛情原慾的象徵比喻自然融入於愛情故事之中,並成功塑造出兩位個性鮮明,愛恨分明的角色。加上兩位男女主角充滿說服力的演技,可讓人相信世間絕對有此類另類情侶的真實存在。

  此外,本片的鏡頭使用與剪輯敘事格外講求故事的流暢與焦點的凝聚,多數時後均以全景,半身景作旁觀紀錄,即便是火熱的性愛場景也不特別煽情,情而不色,可以見得,導演有意識地避免過多但必要的性愛場景模糊了這則寓言故事所要探討的愛情本質。也正因為全片極少有特寫鏡頭的出現,個人直覺最後一幕若用特寫會更有衝擊力道,但導演並未這樣作,應當也是認為意象完成,目的達到,見好就收即可。這樣的結局,也不錯,對於普羅觀眾,依舊足夠驚世駭俗。

《全文轉載於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38413956    Tzara》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片《情慾內視鏡》是一部驚世駭俗,但是卻不失有趣的電影,描寫一對年輕男女奇異的感情關係。女主角是個主修醫學繪圖的女孩,著迷於畫人體肌肉紋理;有一次她因為背痛跑去看醫生照X光,卻發現醫生偷偷地私藏了她的一張胸部X光片……這兩個人開始發展出了一段非常「深入」的愛情。

27.jpg  

這段愛情的基本前提是:我愛你,所以我要知道你(身體)的一切,我要看到你(身體)的最深處。或許因為兩人的醫學專業領域和他們對於身體的過度迷戀,他們的視覺慾望不僅是皮肉表象,他們渴望看到彼此身體的最裡面,也就是……內臟、肌肉、血液、心跳。

這種對於身體的「另類執迷」其實也有歷史可循,達文西的人體畫中,鉅細靡遺的描繪了每一寸肌肉的細部,彷彿可以看到表皮內的肌理;我們也聽說過一些恐怖殺人魔,把人分屍,內臟泡在瓶子裡收藏……這部片中也有一個角色,因為太思念去世的妻子,於是把她的骨灰吃進肚子裡去。不論這些行為變態或者浪漫,終究都是一種對於身體的極致崇拜或愛戀。本片的男女主角也是如此,而他們對於身體的執迷,還是在「看和被看」的部份,拜現代醫學科技之賜,他們一步步運用更user friendly的戀物工具:先是X光,可以照出基本的骨骼架構;然後用「核磁共振」掃描顯影,更進一步看到人體的內部活動;而「內視鏡」則是最終極的工具,可以讓我更清楚得看到你身體的最裡面……。

06.jpg  

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描寫兩個人的另類身體探索,雖然另類,不過仍然是一種傳統的權力關係。女主角是提供被看的客體,她帶著耳機(核磁共振會有噪音)躺著接受掃描,好像很無聊,而男主角則在螢幕上「性致勃勃」地觀看女主角身體內部的視覺成像,好像男性在用眼睛「插入」女性。他們是「外貌協會」嗎?好像不是,因為他們都很注重「內在」,但是他們也是把「視覺」放在第一位,他們的感情,終究還是從視覺的滿足中累積出來的。這部電影奇異的身體辯證,整個翻攪了我們所習慣的慾望模式。

這樣一部奇怪的電影,當然會產生許多想法。我們對於外表的性吸引,其實只是用一層皮肉包裹住血肉和內臟肌理(甚至包在衣服裡面)。我們都會意識到傳統的身體禁忌,或許都會對一張裸體的自拍照覺得羞恥,但是如果是一張看得更「深入」的X光顯像,為什麼反而覺得無感呢?人會被挑起性慾的源頭是到底在哪裡?

最近,大家都被「真愛聯盟」的獨斷言論搞得很火大,其實除了所謂的同性戀、異性戀、變性人之外,「性愛」和「身體的爽」有太多太多可能性,而且有無止盡的實踐空間。例如美國導演John Waters 在《A Dirty Shame》一片中就提出了一種奇怪的「戀物癖」模式:把食物(例如:炸醬麵)抹在身上,然後得到性滿足,覺得很爽。這種「性」已經完全跳脫了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範圍。 而這部超級詭異的《情慾內視鏡》,也在一種「獵奇」式的敘述中,再度讚美了「性」的多元,以及「身體」的獨特。

 

《全文轉載於 http://www.pots.com.tw/node/8293 破報 但唐謨》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SOF-MSN03.jpg  

可能是有太多大膽露骨的性愛鏡頭和手術血肉畫面,這部法國電影被列為限制級,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也探討了愛情裡某種最神秘的心理情境,那像是一種處於人性邊界的獸性,是最難以控制的慾念,卻往往也最迷人。



「情慾內視鏡」裡,醫師男主角和女病人相戀,為了表達自己毫無保留的愛意,女主角一直要求男主角用他的專業來探索她身體裡裡外外的每一吋,從超音波、X光、斷層掃瞄到內視鏡,什麼想得到的手段都用上了,最後,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幫她開刀,讓他清楚直接的看到她身體的最深處….。

Film4.jpg   

看完這部電影,我一直在想:人的愛情到底可以愛得有多深?愛得多深才叫愛情?當兩個人相愛,總會想要拼了命的奉獻自己又去佔有對方。人和人之間的各種感情沒有一種像愛情如此霸道又不講理,但在愛情的世界裡,這一切的不合理又如此的合理,好像如果沒有把彼此的靈肉充分交融就不叫愛情。

 

這部電影裡不斷出現男主角無所不用其極探索女主角身體的畫面,也一再強調他是如何渴望把她看個清楚,以致在使用MRI(斷層掃瞄)的時候,他使用了雙倍的顯影液注入她體內,害女主角因藥物過敏而昏迷而差點送命。類似的劇情一再重覆交錯著,也技巧的剖析了男主角在愛情裡複雜的心情和慾念。他是如此的渴望去深入她的靈魂與肉體,卻又怕在這樣的航行裡無法控制自己甚至傷害彼此,以致到後來,他根本分不清自己愛的是她還是這迷人的探索和冒險。

 11.jpg  

這不也是每個人在愛情中會面對的思索和難題嗎?愛這個字拆開來就是一個「受」加一個「心」,相愛的時候,必須把自己的心給出去才能接受另一顆心,那看來真是大膽的冒險,問題是,如果不這樣做,就又無法感受愛情。如果把心都給出去,還有什麼不能給的呢?這樣說來,愛情不也像一個無孔不入的內視鏡,可以直接清楚的看到一個人內心最深處。

 

於是「內視鏡」也就成了最具愛情感的關鍵字,當兩個人開始相愛,總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想鑽入彼此的身體與靈魂去把對方探索個究竟,不管用的是語言、眼神、 唇舌甚至….,這樣侵入、探索、發現甚至發洩也往往帶來莫大的快樂。

 

或者,這部電影本身其實也是一具內視鏡,帶領著我們進到自己心裡去觀看那無比迷人的愛慾世界。


《全文轉載於http://blog.udn.com/vinwu/5131852 知名作家 吳仁麟部落格》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685308666.jpg  

 

很年輕的時候,總會在愛到極致的時候,想要和另一個人終老一生。和對方說好,以後的房子裡面要有一面書櫃,如同圖書館一樣的階梯可以爬上爬下取書。過幾年才要有孩子,因為還有太多想要去的地方。在此之前,可以先養一條老實的狗,又或者躡手躡腳的貓。

可是終究是因為還不懂事,就像「愛妳衝婚頭」裡面,不過20歲的女主角莉姬,在答應年屆40歲的艾力斯的求婚時,雖然也欣然答應,但是在發現到婚姻終究不是一種想像,不是只是蛋糕上面漂亮的奶油拉花,中途離場。

青春有無限可能。怕無法自處於另外一個家庭,怕沒有辦法可以持之以恆的愛一個人,怕太早寫好未來的腳本,再也沒有無法預期的戲份。

後來才知道,愛情裡面最高貴的情操,其實不是為了一個人義無反顧,而是即使清楚要放棄了什麼,失去了一些可能,也還是願意為對方捨得。那就是莉姬最後還是回到艾力斯身邊的原因。她相信他值得。結婚需要的不僅是衝動,還有心甘情願的,昏頭

我極其喜愛這部片。喜愛義大利的風光明媚,喜愛它交代出來的,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幸福快樂的日子裡也要有妥協。

妳,想昏頭了嗎!?



smtvs2090.jpg

 

 《全文轉載於http://app2.ek21.com/thread-25351-1-1.html 》

本文作者  輕熟女代言人大A  大力推薦《愛妳衝婚頭》 ,大A出新書囉!

6cd6434b310a7d698fd23eefce825756_m.jpg  

 

輕熟女代言人大A新書《《誰想一個人?╱單身戀習題》熱賣中...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差很多,到底是兩人結婚的助力還是阻力?年輕辣妹對熟男來說,是最佳的特級回春?位高權重的感性熟男對於幼齒美眉,則是代表未來飯票的信心指數。但是,戀愛之後的婚姻關卡,能否等同用這樣的心理概論闖過承諾誓言?

《愛妳衝婚頭》(Sorry I want to marry you)是義大利片《熟男,我愛你》(Sorry If I Love You)的續集,敘述年屆40的亞力和剛邁入20歲的妮奇交往已3年,兩人也考慮邁向人生下一程

p685307891.jpg  

家世背景懸殊 彼此家族難互相認同

亞力是右派貴族世家,而妮奇父母則是左派自由主義,彼此家世背景差異懸殊,雙方的價值觀更是天壤之別。故事甚至安排妮奇母親年輕時組過龐克樂團,還未婚生女,與亞力家族的行事作風大相逕庭,當然讓亞力父母印象不好。

門不當戶不對,上一代的觀念到底會影響下一代的婚姻大事有幾成?這種現實裡最常被拿來考驗男女雙方的條件,在本片最後選擇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編導不打算在這焦點上大做文章,但也點到為止,因為你我世界裡這類兩代問題拆散苦命鴛鴦的故事層出不窮。於是故事重心還是回到亞力與妮奇的生活價值觀及婚姻信心上。

smtvs1344.jpg  

生活價值觀不同 影響結婚信心

《愛妳衝婚頭》的老梗情節並不難猜,所有在婚前信奉真愛無敵的人們,都會在籌備婚姻這段過程中吃足苦頭。男女雙方也不自覺地重新懷疑,到底,他/她是不是我要嫁/娶的人?這句話在心中出現一秒,這念頭彷彿就一輩子定存在腦海裡似的。電影裡不斷安排男女主角身邊友人對愛情的不信任及迷惑,強化將邁入禮堂新人們的內心焦慮,才能合理之後亞力與妮奇的衝突。

有趣的是,多半這類愛情電影裡的男方信念永遠堅定,從求婚前到籌備婚姻,他們總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曾懷疑過。反而是女性老是三心二意,甚至還受到年紀相仿的學校同學引誘出遊。還好,最後亞力總算奔到伊比薩島來場愛的復活告白搶回伊人芳心。

感情不需說抱歉 努力經營可獲祝福

真實世界裡這種煽情告白贏回對方肯定的機會並不多,大部分人對婚姻都會舉棋不定,有些人甚至一相情願地用是非題類型縮化婚姻、愛情裡的問題,最終才發現婚姻原來是道申論題,要對答流利,絕非易事。婚前做不到,婚後也難達成。儘管如此,電影裡的樂觀態度仍教導觀眾放手一搏,才是人生的華麗哲學。

SMTVS 313.jpg  

《愛妳衝婚頭》或是《熟男我愛你》的原文片名都很有趣,不管是要愛或要娶,前面那句「sorry」其實都可以省略。沒有人需要說抱歉,只有心猿意馬的人才需要向對方說「sorry」,像片中亞力那樣的努力付出,證明他值得婚姻的「blessing(祝福)」。

 

全文轉載於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today-gender1.htm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 nordwand fürmann (export) 013.jpg
這部德國電影是以德國登山家真實經歷所改編的,壯麗的雪地山峰攝影,隱藏著危機四伏的驚爆點,本片以十分真實的拍攝角度來拍攝登山過程,而劇情本身政治與自我理想的矛盾和對立,也描述的相當具有震撼力,而全片將豋山所面臨的危機描述的極為寫實駭人,近年來拍的最具心靈震撼力的災難片之ㄧ。

 
 在冰天凍地的雪地山峰中,登山者總是為了要超越自己的極限,而不斷向更高的山峰來進行自我挑戰,然而在自我挑戰的理想和現實困境相互牴觸的同時,登山者所做出的抉擇,就相當具有心靈震撼力了,本片即是以個人理想和人道主義的主旨來作為全片的基調,迥異於美國災難片總是以英雄主義的觀點來反映面對困境的當事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這部《北峰》則是用相當平易近人的大眾觀點,將其在面對困境時做出決定所要面對的心理壓力,描述的十分細膩真實,讓觀者彷彿可以感受到片中角色所感受到的痛楚,極度寫實露骨的求生過程,不僅讓觀者不由得為片中角色捏一把冷汗,同時也讓觀者看到在成功登山者背後,所必須面對的巨大困境,筆者覺得相當具有教育意義。
 
本片除了追求個人理想的主題之外,本片還有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主題,就是在片中政治與生活彼此互相牽連的關係,從登山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然而從更高層的領袖或是媒體來看,這種國與國的相互競爭,在這種國際型的競賽之中,輕易就被突顯出來,而從1936年的國際情勢來看, 正好是二次大戰醞釀的時期,運動場上的國際競爭,便成為國家對於該國人民的政治操弄手段,而這種政治操弄的利益取向和達成個人理想的個人取向,看似不相關,實則是國家利用個人成就來獲得人民認同的關鍵。
 
12 nordwand lukas fürmann (export) 040.jpg 
筆者覺得相當有意思的地方是,本片既能看出登山家對於個人達成理想的堅持理念,又能看出他們對於人道關懷的深刻體認,並不是要以得到第一名為主要的手段,而是追隨自身心中的人道精神,在危機中做出正確的抉擇,而這又呼應政治和社會爾虞我詐的競爭體系,必須打倒對手的決心,和片中面對困境時展現出人道關懷的行徑,有極大的對比,而這也給觀者對於比賽競爭真正意義的反思。
 
另外值得稱讚的地方就是本片將豋山過程拍攝的極為寫實,不僅將山峰壯麗的景色拍的十分壯闊,也透過最真實的災難場景,使其經歷顯得極為震撼且駭人,極為出色的運鏡技巧,讓筆者十分讚嘆,而本片的登山者的主角,則是皆以自然真實的演技詮釋面對困境時的真實反應,無論是特殊化妝還是特效,都呈現的相當驚人,算是筆者看過災難片拍攝的最為真實的電影之ㄧ。
 
本片是導演Philipp Stölzl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純熟的運鏡技巧和相當具有政治諷刺色彩的冒險故事,都能看出編導自我要求甚高的特質,高海拔的場景拍攝相當艱難,而導演卻能捕捉到最真實的一面,實屬難得,推薦給喜歡劇情片或是災難片的朋友囉。
《本文轉載至 http://www.wretch.cc/blog/d5f6h/11605611 Steaven的外語片世界》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姊妹淘是用一個小女孩的心態去看大人的世界: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大人後來的處理,還有同學們的譏諷以及孩子們的好奇交織出的複雜情緒。整部電影的情緒都圍繞著這位父親,但是這位父親只有在電影的最後才出現幾分鐘短短的數分鐘,卻是衝擊女主角多年堅強的假象。

10.jpg

在久違了30年才有機會見到父親的過程中,女主角一開始的渴望和自以為可以坦然面對,到後來以沒有時間再談下去作為莫名的結束與逃避。甚至最後還與野妹們訴說期望父親還是活在那張照片哩,不再多想一切(甚至也騙媽媽與父親的此次談話內容)。最後故做堅強的女主角在回家的途中,聽著與父親對談的一句句話語,留下一絲絲的淚跡。

看法國電影就像是在享受一個特別的甜點,每一層都有它特別的風格,也散發著迷人細膩的味道。導演就是用這種細膩的隱繪出少女多層次的情感,並且帶我們一起走入童年天真的世界陪著少女的思緒迴盪在沒有爸爸的天空及惆悵感。

 

《全文節錄 http://catdodo.pixnet.net/blog/post/28432127 貓貓雨》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電影《姊妹淘》是個關於三個姊妹的情誼的電影,也是關於童年、成長、記憶、家庭,和失落的彌補……不過這部電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卻是三姊妹的母親,因為,她實在太美了。

09.jpg 

這位曾和A片猛男洛可希佛帝在《感官解析》的激情演出美女演員阿蜜拉卡薩(Amira Casar),在本片中飾演一個單親媽媽,又讓我聯想到馬丁史科西斯早期電影《再見愛麗絲》中的單親媽媽愛倫柏斯汀(Ellen Burstyn)。單親媽媽的電影多到不行,這兩位女伶應該是最棒的。美國的單親媽媽電影公式大概是,丈夫把妻小拋下不顧,一個人雲遊四海,讓可憐的母親當餐廳服務生忍辱負重養育叛逆的子女,而且男人都是要被譴責的。《姊妹淘》中家庭的結構也差不多,但是有智慧多了:母親在辦公室上班,努力工作養育三個乖巧卻有點鬼靈精的女兒,但是離家的父親,卻是一個謎……。

《姊妹淘》是法國女演員施維泰絲特(Sylvie Testud)的自傳式電影,而且由她本人親自詮釋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故事從她回到家鄉里昂開始,她回憶起三十年前的童年(1970年代)的一切。她是三姊妹中的老二,從小起她們三個就培養了一種奇妙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竟然是來自她們離家的父親。父母在她們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原因分開了,父親有時候會跑回來敲門,母親卻從來沒有打開門過。女主角從母親的櫃子中拿走了一張父親的照片,她們三姊妹從這張照片中描繪、想像、試圖體現父親的形象。 父親是她們成長的欠缺,但是這欠缺卻幾乎佔據了三個小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切。

gamines_photo_21.jpg 

在電影的前半部份,我們會對這個謎樣的父親產生很大的好奇心,會隨著三個小女兒的心境走,很想知道更多關於父親的事。漸漸地我們開始注意到她們複雜的成長背景:她們的母親是義大利的移民,父親是法國人。義大利人的膚色較黝黑,髮色較深;金髮白皙的女主角的比較像法國人(父親)。70年代時,在有著優越感的法國人感覺中,義大利是個有很多扒手的危險國家。兩國人的觀念、習慣等各方面,也是差異甚大。可以想像他們的父母當時的愛情是困難重重而且不被祝福的。一部德/義喜劇片《到坎勃貝蘿去提親》也觸及了類似的西歐國家義大利移民主題。其實電影的開始不久,女主角就在卡拉OK唱一首義大利歌手Toto Cutugnot於1983年的名曲《L'italiano》(義大利情人),這首歌也是片尾曲。所以雖然施維泰絲特是金髮白皙的法國女星,她的義大利身分仍然是她生命中非常重要而且值得驕傲的一部份,或許也是一種衝突,和一種「感恩」。

這部電影是施維泰絲特的自傳,但是導演的敘事完全沒有刻意搞戲劇化。我們看不到父親有多混蛋,母親有多可憐;父母之間詳細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是很關鍵的事,但都不是很清晰,因為我們其實不必知道過去的細節,重要的是過去的歷史如何影響到故事的主人翁,也就是她們母女四人。電影的最後有著蠻驚人的轉折,但是也都是淡淡的,有一點點幽默,一點點開心,一點點憂鬱,就像真實的人生一樣。這部片還有一個可能會讓人飆淚的小結尾,提示一下好了,和《父後》結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全文刊載於破報第649期》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底有部柏林地下情講述納粹與奧運。今天這部同樣是德國背景的現代偷情電影地下情,我覺得概念很有意思,整體成績也相當出色。

 

其實它那個從飛機窗口透視雲層的開場,就已觸燃不少弦外之音,表面上是個眼熟的偷情故事,但是結合企業、經濟等時代議題,加上「德國」過去予人的專制觀感加乘在一起。成就了一部風格鮮明、處處線索的上乘之作。

 

92779_1200x600.jpg  

 

建築是電影中很重要的一個符號,片中的畫面,在透亮、高科技的辦公大樓往返發展,偶而,我們看到突然故障的感應門、照相機,隱隱竄動著企業巨獸潛在的人性危機,是編導對德國自家科技的解嘲,男主角用盡心機的冷酷行徑,更是一種民族性的反省。

 

我很喜歡女主角氣質、和她演繹角色的方式,貌似懶散版的潔西卡蘭芝,一顰一笑化入了每一個突來的快速剪接,抽菸或吃餅乾等俗常不過的鏡頭細節,均可信的描畫出一種足以引爆巨大悲劇的輕盈之美。看出導演相當耽溺切割式的構圖,偶有高達式音畫分離的技法,也的確成功運用這類突出的場面調度,逐吋鋪陳出令角色們無法自拔的情慾陰謀。

 

偷情電影無疑會繼續演下去,這部地下情堪稱找到一個殊異的切入點,發出讓我們這個時代觀眾都能心跳加速的好聲音。

 

《全文轉載於 http://tw.myblog.yahoo.com/wayne-99/ 保溫冰》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下情》2/11浮上檯面 國賓長春 悄悄上映時刻表

2/11(五) ~ 2/17 (四)

11:40  14:00  16:10  18:20  20:30  22:40

另分享  密斯飄-玩媒體/MSN女性時尚戀愛頻道/姐妹淘網站作家 觀看《地下情》的心得

就如電影名稱開宗明義的地下情三個字,這部電影,講的是婚外地下情的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皆是已婚身分,而且,男主角還是女主角的丈夫的頂頭上司。

UDDS_Oliver & Svenja Steve_(c) Bernhard Keller_72dpi.jpg 

戀愛是這樣,有時候,不該愛的卻愛上了,有時候,該愛的卻不愛了,所以才有了出軌、背叛等等煩惱崎嶇,不過,在這些「你愛他」、「你不愛他」的輾轉反側裡,和愛的份量等重的,是誠實。

當你心裡有某些盤算,為了保護自己,對別人誠實會變得很難,
可是更難的是,對自己誠實。

我們很難承認,自己包藏的心機和愛情,是雙向並行的。

男主角看起來無論如何不像個好人,他對妻子毫無愧色、他使計利用職權將女主角礙事的丈夫調職,可是他對自己誠實,他誠實的面對自己想要女主角的欲望,像想要一件衣服那樣不則手段去奪取;
女主角看起來就像個好人了,她對丈夫飽含愧疚、對男主角試圖抗拒、她知道出軌和地下情都是不對的……不過,那又如何呢,她還是去做了。

對她的丈夫來說,妻子出軌就是出軌,即便她很愧疚,也不能使他的難堪以及難過少一些。

當感覺和道德背道而馳,
我們認為格守道德壓抑感覺是正確的,而背棄道德跟隨感覺的人是放縱的,
可是感覺那樣強烈而排山倒海,真正能完全不理會的人很少。

the city below.jpg

被分手的人會說「我希望互不相欠」、「我希望一切清清楚楚」,不斷連絡舊情人,把鍋碗瓢盆CD書籍還回去;
被拒絕的人會說「我覺得戀愛不成有情在」、「我不是愛不到就祝對方去死的人」,不斷想跟對方保持連絡;
我們都想當好人,或者說,我們都沒有勇氣當壞人,沒有勇氣誠實心裡真正的想望,
於是我們總有很多理由、很多藉口,在道德上見縫插針,偷渡自己的慾望。

就像電影裡的女主角在知道丈夫即將被調職時,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上男主角。她給自己理由,她是為了丈夫而去拜託他,可是當她在鏡子前梳妝打扮的同時,連她自己都沒發現,她是興奮的,因為她終於得到了一個正當的理由,去接近男主角。

如果你願意冒著傷害身邊人的風險,去追求另一段感情,那麼,你的愧疚就是無用的、偽善的。受害者並不會因為加害者心裡有些愧疚就覺得不痛了,真正因此感到好過些的,反而是加害者本身,加害者可能心想「我也很痛苦阿」、「我也不願意阿」,然後覺得自己受到了折磨、覺得自己被命運玩弄,最後就忘記自己是加害者,甚至以為自己才是那個受害者。

偽善的愧疚,也許才是真正的地下隱情吧。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主角是一位事業卓然有成的銀行家,女主角是他下屬的妻子,即使明知道這樣的不倫戀情殺傷力有多大,卻還是像飛蛾撲火一樣的陷了進去;《地下情》用冷冽的風格,刻劃一樁不顧一切、付出慘痛代價的婚外情。

19536710.jpg  

女主角和丈夫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遊牧民族,聽憑任職銀行的派遣,在幾年內遷居了幾個城市,生活和住所都長期處在不安定的狀態,她在陌生城市裡遊走,闖進丈夫的辦公室,還碰到丈夫的上司。對她來說,一開始只是曖昧的遊戲,看到丈夫敬畏的大老闆想辦法來追求自己,或許覺得既好玩又得意,直到發現背後殘酷的運作,才驚覺玩浪漫曖昧是要付沉重利息的。

故事以銀行為背景,情節發展也緊扣世界金融局勢。歐洲銀行進行秘密整合併購,在亞洲的分支機構也裁併或遷移;不瞭解亞洲分行實際情況的年輕行員以為自己得到老闆賞識,終於可以獨當一面,完全沒想到身為「年度銀行家」的上司在算計什麼。

導演以清冷銳利的視覺、簡潔的手法,描摹這段失控的關係。習慣操控一切的銀行家喜愛精緻美麗的東西,所以拍攝雜誌封面照片要選在藝廊,而且嫌棄別人特地準備的咖啡,硬要帶著剛認識的女子去對街咖啡館聊天;他原以為生活全在自己的計算中,卻想不到從他拿起陌生女子點燃的菸來抽的那一刻開始,事情就脫離他的掌握了。而身為第三者的女子,從享受追逐樂趣變成在意對方的家庭,甚至登堂入室去找對方妻子聊天,顯然也是掉進感情和佔有慾的漩渦,無法自拔。為了一段感情用盡心機,以私害公陷害部屬,甚至讓自己身敗名裂,究竟值不值得?當事人可能已經不在乎了。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向選角品味獨特的伊莎貝雨蓓,這回毫不令人意外地選擇扮演一個高級妓女。艾莉絲是個收費不貲的性交易者,她提供的服務自然就更多了非一般的速戰速決,而是也以套計費,按照顧客的獨特需求,滿足他們的一切性幻想,精心規劃的行程,完全也可說是一種治療,不但燃起顧客沉寂以久的熊熊慾火,也治癒顧客因種種心理狀態造成的性壓抑和性沮喪。

091027_04_0383-1024x553.jpg  


「特別服務」是法國資深女編導珍妮拉布蓉的新作,台灣觀眾對她可說是完全陌生,除了僅參與編劇的「烈愛灼身」外,她的作品從未在台正式上映過,直到今年終於有片商引進,擔綱主演的雨蓓當然是一大號召力,以女性角度對社會做觀察與詮釋,在法國影壇中數來也寥寥僅有安妮賈薇和克蕾兒德尼等人,是觀眾甚少接觸的,尤其又是以性交易者為探討對象,更是耐人尋味。


在影片開頭不久,拉布蓉就以兩位主要角色的穿插片段,除了介紹他們出場外,更有十足玩味的對比目的。艾莉絲為不同的顧客,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她的作風可說細心又體貼,完全讓他們被伺候得服服貼貼;相較下,心理醫師薩維耶雖然不是用如此親密的方式,卻也像是同樣的療程,並收取一樣高額的費用,只不過這種〝正當〞的方式感覺就顯得遠較無趣且無謂,且成效更諷刺地遠不及其。他們雖然都身為〝治療者〞,同樣也是人類的他們也會面臨生活難關、也需要別人來治療他們,艾莉絲和薩維耶的互動就因此而開始。


總是冷淡封閉的薩維耶,終於被同為心理醫師的妻子難以容忍而怨懟,多年婚姻突然搖搖欲墜,在好友的建議下,他也動起尋求被治療的念頭,而這位醫師的醫生正是艾莉絲;艾莉絲在工作過程中,受到生命威脅的驚嚇,而開始思考自己行之多年、已然麻木的〝出賣肉體〞事業,她也迫切需要一位治療她的醫生,而當自己掩埋多年的羞恥和自尊心被一觸而發,她隨即陷入瀕臨崩潰的悲傷中。


本片的對比式敘事,巧妙以心理醫師和妓女兩個社會階級中的極端對比,呈現人類不分階級、同樣都會產生的心理挫折,而本故事也跳脫出以往對妓女總是逼良為娼的刻板印象,和心理醫師一向對任何心理症頭迎刃而解的盲從,其實擁有高學歷的艾莉絲完全是出於自願,被許多病患信賴的薩維耶,也難掩自己的愁容,甚至反而被病患分析。片中也呈現了人生中玄秘的機緣,薩維耶因好友而遇見艾莉絲,艾莉絲則因薩維耶遇見精神治療師卡山,就像在拍賣會上薩維耶和卡山標得的那兩座雕像,最終心病的治癒方式並非用金錢就能衡量,而是透過人際關係的牽引、在冥冥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良藥。

 

《全文轉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librahuang/post/1321819560 George Column》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明社會維繫其安定平和的要素便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規訓機制(discipline system),透過一連串儀式性的規訓技術培養出不同的個體,龐大體制傳遞堅不可破的價值觀與規範的教化,在精密分工的規劃與安排下,讓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各司其職、扮演合宜的角色。當這個緊密連鎖的關係網在某個環節出現了失序/混亂的狀況,是否會崩解整個價值體系?經由解構/結構的歷程對個體與整個社會又會造成何種的衝擊與意義?電影【特別服務】在導演的與演員特別的結合下做出最特別的詮釋。

021345-1024x554.jpg

 

    心理治療師薩維耶總是兩眼無神地凝視躺在沙發上的病患,當病患滔滔不絕地傾吐心中的煩惱與苦楚時,薩維耶除了善盡一位心理治療師的本份-傾聽之外,面對眼前的一切他毫不在乎;多年來,枯燥單一的生活方式以及毫無激情可言的婚姻,早已將他內心的熱情消磨殆盡。身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薩維耶能引導對方的心理問題,卻無法認清及面對自己內心的不安、傷痛與苦悶,最重要的是他似乎喪失一種身為正常人(病患)的本能-傾訴心聲。

 

    艾莉絲是活躍於上流社會的名女人,高雅的裝伴與自信的風範,總讓男人的眼神毫無控制力地投注在她的身上;身為一名妓女,艾莉絲能夠洞察男人的內心,挖掘每個道貌岸然的男人潛意識中反道德的真實慾念,艾莉絲儼然像是一位性治療師,每次交易前都會跟客戶面談,然後根據每位客戶的遐想,不斷地變化造型、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如高雅的貴婦、稚嫩的學生、賢慧的主婦、性虐待女魔煞)來滿足他們心中的渴望與生理需求。

 

    滿足了顧客,卻無法滿足艾莉絲的心靈,無愛無慾的她僅例行性地對需要的人提供她的特別服務,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個特別的客戶--薩維耶,當這位需要尋求性診療的心理治療師問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妳?」艾莉絲赫然驚覺事故的她早已失去自我,充裕的物質生活並不能填補心靈上的空虛與寂寞;薩維耶則在面對艾莉絲的所佯裝的各種角色始終無動於衷,反倒是讓他重新面對自己的婚姻與生活。

 

    情感乾涸(Dry)的薩維耶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皆冷漠以對,然而孤寂的他依舊需要情感的滋潤,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只能藉由不斷地洗手與哭泣表達潛意識的真實需求(在此姑且將‘water/wet’當作是情感/情慾的轉喻),最後藉由艾莉絲的出現,自己終於成為一名病患躺在躺椅上試著面對自己的問題,最後也燃起對生命的熱情,滋潤原本乾涸麻木的心靈,重新回到妻子的身邊展開新的人生。

 

    天使雕像代表著純真、善良及回歸原點的意涵/象徵,當精神科醫師皮爾把這個雕像轉給薩維耶,薩維耶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與情感的寄託;當艾莉絲從薩維耶的手中接獲這個雕像後,不僅勇於面對真實的自我,當她將天使雕像物歸原主、回到療養院守候著這些心靈受創的病友的同時,她也找到自己的天賦,替這些富豪所鍾愛的藝術品找到守護他們的家(艾莉絲後來成為藝品經紀人)。艾莉絲與薩維耶在某種意義上,就好像在面對一面足以反映自己內心需求的鏡子(mirror of the psyche),他們努力面對問題,最後也一起獲得救贖。

 

《全文轉載於 http://www.wretch.cc/blog/luping0723/24994267 影評人 鄭祿平》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1027_04_0249-1024x553.jpg 

曾修習藝術史的女子,職業是性服務,沒做過其他的行業,行之,已至中年。

身體,可以視為藝術品、可以是非賣品、可以是交易的商品;競價拍賣的藝術品,可以珍藏、可以保值、也是品味與地位的象徵。

    當生理與物質被所謂的行家服務,得到一定的標價與滿足。之後呢?

 

    外型瘦弱嬌小、表情冷峻的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在《特別服務 / Special Treatment》飾演在家接客的性工作者艾莉絲,像是儀式或是作業,每在針對客人特別的需求指定下,她會做好她該扮演的角色,包括妝扮成優雅女士、女學生、家庭主婦,準備好角色所需的各項配件…。她始終缺乏耐性或熱情或妖媚的神態,公事公辦地時時注意時間,多了小費,她退回。光是前幾場的職場畫面,交代了這名女性的服務過程。她穿梭於此層住宅的廊道,進進出出。

    這個廊道顯然有幾間屋子,她擁有兩間,一間是『工作室』、一間是她置放蒐集的物品處。這兩處住所,像是她心情與身份的轉換處,不需以鑰匙開啟門鎖,她隨心隨身置換,每在『工作』後,忙碌地進出,抽根菸也好。但,沒著墨那個廊道裡,其他的住戶鄰居。那個廊道,是她與自己的忙碌身影、是客人進出的空間。她對待上門的男人冷漠;對抱著大熊玩偶,要求她裝扮成女學生的胖壯男人倒是溫和體貼,因為,這個男人離去前把頭輕偎在她的肩膀上。也許,她看出此人的內心是個敏感、沒有安全感的小孩。

    伊莎貝雨蓓飾演的性工作者配合職場需求,經常扮裝配合客人,與扮演不同的角色、摹擬被付託身份的日本電影《紀子,出租中 / Noriko's Dinner Table》反映虛無、缺乏家庭溫暖的心態完全不同。她們的假扮,卻也在某種程度顯現『要求者』的極度心理匱乏。

    幾段配樂,多是隨著伊莎貝雨蓓行走時,以    極簡的單音呈現,短而容易記憶的樂音重複著。時而憂傷!時而揚起!

    艾莉絲與《慾亂日誌 / DIARY OF A SEX ADDICT》裡熱衷性愛、探索性慾的女子不同。艾莉絲越來越不快樂,她說:「我想脫離這行業」。

    有意識轉行,卻也得把看上的吊燈錢賺到。這盞吊燈,象徵高掛的心願。心願,能否這般設定:買下、高掛起,就此滿足、安心?

    本計畫不再從事性服務業,為了這盞燈,她擬定計畫,破例地想找到可以開個幾堂性事『課程』的吊燈客。她立下一條條的講師課,分解課堂規矩,感覺上,性服務業的身心功能高於僅講究心理層面的諮商師。她會讓這位吊燈客傻眼?還是彼此幫助對方更了解自己?

    她也有心找個適合的心理醫師做心理輔導。

    顯見,她長年來閱人無數,善於觀察他人、觀察自己。她的心,已到了瀕臨崩解的邊緣。她求診預約不同的心理醫師時,不只是心理醫師對她做評估、看看是否接受這個案,其實,伊莎貝雨蓓何嘗不是在『挑選』、『面試』心理醫師?

    『吊燈客』,是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他是心理諮商師,對同行的太太,總是躁怒粗言相向;不斷地洗手,似有強迫症。他越顯憂傷,竟被長期約診的憂鬱症患者『消遣』,患者巴不得有人比他更慘吧,也是老早看出,來求診卻未被真正關心過,於是,幾乎是帶著輕鬆的心情離開,並說:「下回不來了」。因為沒帶錢,諮商費也省了。鬱悶的心理諮商師,此時無暇關注時間與金錢報酬率。他被伊莎貝雨蓓的氣質吸引,卻不是為了性交易,而是憐惜、尊重。也因為她,他對太太的態度改變,主動拉近距離,顯示了未來性。飯店大廳顯然是男女約會、調情的磁場,讓傷感的影片,出現曙光。

    對比於,吊燈客之前緊張的夫妻關係,某晚在家裡的小餐台前,夫妻對話,吊燈客忿忿離開此區域,走出亮黃色的夜燈區塊。他的身影在鏡頭裡進入半邊黑;半邊亮黃的鏡頭裡,是太太悵然又堅強的姿態,她紅色的上衣,更突出這場景無言的意象,讓畫面形成令人難忘的冰火印記。

    心理醫師或性工作者,都是計時、必須懂得付費者的需求、帶給付費者往前行進的能力。他們是懂得人心的專業治療師。醫師位居社會高層、受人尊敬;性工作者,很難對外人道出職業、也未必得到付費者的感謝、甚至會危及自身的安全。所以,艾莉絲的同行好友,從不把客人帶回家裡。

    心念啟動行為的改變!艾莉絲為自己尋找心理醫師,終於認定一位值得信賴的人。這位在精神病療養院工作的精神科醫師理查德布森 / Richard Debuisne飾演),與吊燈客爭相競標天使雕像,價錢越喊越高。天使雕像被精神科醫生標走,吊燈客買了鸚鵡雕像。看似必須到手的標的物,真是得收藏?精神科醫師大方的與吊燈客互換,他說他只是幫基金會購買,是鸚鵡或天使都無所謂。這互換的過程,讓天使雕像產生真正的意義。

    天使雕像自理查德布森交給吊燈客、再由吊燈客送給伊莎貝雨蓓、伊莎貝雨蓓送給理查德布森、理查德布森帶著笑隨手轉送給醫院裡的病人。我想,這是天使的意義吧:我們都有愛人的能力,可以變成別人的天使,不擁有所謂的有形資財,而是把資源隨時轉出。

    特別喜歡理查德布森  飾演的角色,他也是本片的編劇,與導演Jeanne Labrune再度合作構思劇本,將兩種行業聯結,企圖找到劇中人對自身的價值感。他像是神父,也像是天使。每天承受的簡直非常人所能受。當他對著窗外抽菸的那一幕,更見他如何承擔情緒、轉換情緒。

    醫院裡常喊著doctor的大男孩,手裡抓著一只小熊,他出現的第一幕是對著理查德布森迅速落淚,眼神透著極度的憂傷,看著前方,又似飄入沒有人可以到達的地方。那是讓我整個心--揪起--的眼神。試著想像這樣的人   、這樣的情感。他是個純真的大孩子,在伊莎貝雨蓓憤慨地到醫院時,他體貼地牽起她的手接待她。

    理查德布森  在醫院裡忙著查房,也是有心讓伊莎貝雨蓓發現她的問題與這些人相較,絕對是可以自行解決的。並且為她介紹了專列藝術書籍的書店工作。她終於可以轉行了,感激地把吊燈客送給她的天使轉贈給理查德布森。他是她心目中真正的天使。她,達成心願了!快樂嗎?

    伊莎貝雨蓓早在《母親,愛情的限度 / My Mother》演出地中海第一名妓,豪不露點的把放浪形骸的女人,與兒子(路易卡瑞 / Louis Garrel飾演)超乎常人的母子情感,挑戰一般觀眾的接受度。兒子以壓抑又劇烈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去世的感受,那幕結局的影像震驚許多人,我絲毫不會以道德論說排斥此片,而是記憶深刻!人性裡有太多的不可知!沒受過牽動的心,如何判論他人?

    她多年前主演的《鋼琴教師 / My Piano Teacher》(改編自奧地利作家Elfriede Jelinek的小說,電影推出後三年,Elfriede Jelinek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母女情結如此地操縱割裂,在那篇影評裡,我沉重的寫下:「人性極度的殘忍是壓抑。」結局倒是見到她上揚、舒展、釋放了。即使是一瞬間……

    一瞬間,可以改變的是什麼?

    《特別服務》劇情終了,伊莎貝雨蓓坐在公園,臉部雖是對著大銀幕,眼睛卻是落寞地、失神地落在另一處。顯示這角色      仍是不快樂的人? 看似將有陽光發展的劇情,因這一幕,我的心落得有些沉。是為此角色擔心,卻也是理解:

    快樂不是一朝一夕可獲致,安心與知足倒是可以建立。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1020_04_0063.jpg

     一個獨立作業的妓女,專門滿足客人各式各樣的癖好和需求;一個心理醫生,長期傾聽求診者五花八門的心聲和煩惱;這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人,卻在特殊情況下相遇,還意外為對方指引了一條新路。《特別服務》把兩人認識的過程,處理得帶點懸疑又不失幽默,讓人不知不覺中了解角色的困境。

      每個行業都有風險。伊莎貝雨蓓飾演的妓女,雖然小心篩選、過濾客人,仍然難免在對方失控時受傷,有時候更要躲避窮追不捨的客人。而經年累月傾聽別人問題的醫生,在離婚以後漸漸發現心好像堵塞住了,自己的痛苦倒不出去,別人的煩惱放不進來。兩個在生活與工作上同樣遭遇瓶頸的人,試圖替彼此解決困擾。儘管行業不同,但是他們都謹守職業道德,療程沒有完成就要退費,或是為對方介紹適合的醫生。

     透過心理醫生介紹,尋求治療的妓女找到一位精神科醫生,接觸到她治療的精神病患,似乎也間接打開了一扇門。在拍賣會上得到的一座天使雕像,在他們3人之間傳來送去,後來甚至被病人抬去玩耍了-在不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天使。

     57歲的伊莎貝雨蓓實在是一位優秀的演員,能夠將各種不同類型的腳色詮釋得深刻鮮活。從早期一鳴驚人的《編織的女孩》,到近期的《鋼琴教師》《白鬼子》,還有《特別服務》,她以瘦弱的外型創造出許多爆發力十足的角色,尤其擅長在淡然、甚至有點漫不經心的表情下,細膩鋪陳人物的情緒。片中這個一心想要脫離妓女生涯的女子,靠著她的獨特詮釋,於是成為具有說服力而且及有神采的角色。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樂以鋼琴與弦樂器演奏為主,有時穿插手風琴與吉他合奏,有時只是管絃樂的單音迴盪,音樂的表情是糾葛、掙扎和懸念,篇幅都很短,主要配合影像的快節奏,同時讓出焦點,突顯人物的對話與表演。

主要人物,性工作者與心理醫師,最初入鏡時幾乎都是雙人鏡,或是多人的群戲,有些跨在當事人觀點與全視觀點的暗示。影像用許多特寫與中景的快速剪輯,隨著人物感情的升騰滿溢,剪輯的速率也適度的放慢;因此節奏的精巧拿捏,成就了動人的說故事的藝術。

091021_04_02191-1024x553.jpg  

女主角伊莎貝.雨蓓(【鋼琴教師】法國影后)的內在人物塑造,準備異常充分,舉手投足都值得細細品味,尤其持刀下逐客令一場,情緒連貫一氣呵成,背門的手部顫抖,十足肖真戲味淋漓。
導演對語言、演員動作與鏡頭等整體速度的調配,猶如演奏家的手筆,精確掌握感情的收攏與釋放的程度;雖然,情境與語言的內容,不脫尋常瑣事,但過程猶如聆聽一首現代的歌詩,妙入內腑(導演為珍妮‧拉布蓉Jeanne Labrune,1992年坎城影展新進導演獎;編劇為Richard Debuisne)。

看過試片,步下公車,我當下決定大聲的向司機道謝。

看片時,我心裡想的,現代國家的私有制,真是極其不自然的設計。大自然與一切生靈,並非靠一套私有制度來運作,原住民有關小米的播種祭、收割祭,或是達悟族的飛魚祭典,莫不繁複再繁複,目的似乎在透過與靈,小米靈與飛魚、海神,的對話,安置人與自然的關係,因一切來自自然的賦予,關係層層外推,久了自然衍生出周延的文化與習俗。而私有制,在人類生存的歷史長河,不過只是最新的一小段,而戰爭與核武的相互保證毀滅,莫不是針對國家所有權的紛爭,這真是駭人!

所有權的獲得,也就是金錢買賣,作為一種制度,設計得極其簡化迅速便利,大把過去的習俗遭到刪除、廢止、遺忘,而施與授雙方的身分,買方與賣方,凌駕到其他社會功能的身分之上。

這些觀片時的遐想,與影片的內容有關嗎?該是有的吧,因為內裡包括了賣淫、拍賣、血拼、古董字畫,甚至性工作者曾經主修藝術史等元素,如果觀影者留意到發生關鍵作用的駐院醫生,正是首先打破金錢決定的價值,與心理醫師交換拍得的藝術品,一件天使雕像,後者又象徵陌生人的善意,開始輾轉流浪,那導演刻意營造的快節奏的森冷世界,必定與現行制度下的交易制度,排擠掉大多數人與人交接的優美風俗和生活有關吧。

我謝公車司機,是突然感覺到他操著有些艱難的發音,逐站逐站的唱名,遠超過一趟搭載交易的價值,在這個被金錢交易制度過度型塑的世界,竟還有這樣不吝惜付出的人,因此我也以最大的膽色,最宏亮的聲音回應他。

這是一部值得細細閱讀品味的片子,推薦給有心的人。

《本文轉載於http://blog.udn.com/playwright/4766013 格外有格別外一格》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年快樂~大家應該度過了一個冷颼颼凍寒寒的跨年吧!

持續發布低溫快報的氣象讓大家出門的意願都降低了!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 幸福美滿~ 獻上《愛在聖誕夜》短評分享給大家!

並把溫暖傳給你們!新的一年 請多多支持指教囉!

 

冰天雪地的聖誕夜,人人都要趕回家,一年就這麼一天,再怎麼樣也要跟家人共渡。只是與家人共渡的方式,在這部電影中相當不傳統,有人必須扮成聖誕老人才能接近離婚的妻子兒女;有人一面與情婦幽會,一面記掛妻小,有人千里逃亡,躲開不讚成婚事的世仇家族;而不過聖誕節的非洲新移民,卻給了鄰家小男孩一個難忘的聖誕夜。這是一部很適合隻身在外的旅人過節時咀嚼的電影。

台北電影節 策展人 游惠貞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只要一有新的多線性敘事電影推出,很多人可能都會直覺性地用「衝擊效應」來形容,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更為深刻有力的「心靈角落」作比喻,而這部來自挪威名導本特哈默的新作,除了有著廣告上所形容的「愛是您‧愛是我」的溫馨聖誕氣氛外,其實更接近「心靈角落」中那種更深沉的人性刻劃,主要透過七組人馬12個人物,在一個聖誕夜裡的偶遇交集,帶出聖誕節除了團聚外、更對每個人內心造成的感染力。


g-1.jpg 


影片由一個家庭為開頭,從電視裡我們得知那是1977年的聖誕夜,其後母親焦急地尋找著兒子,原來兒子是在疑似被摧殘的家園廢墟中尋找聖誕節用品,當母親終於找到兒子時,從母親躲躲藏藏的動作中,和銅牆鐵壁的高大建築物,可以得知他們正身處一個危險之地,而當下一個鏡頭轉向狙擊手時,我們開始隨著人物一同感受強大的恐懼,也為全片設下一個高度懸疑的氛圍。

哈默三年前推出曾在台上映過的上一部作品「霍頓的鐵道人生」,曾獲挪威推派參加奧斯卡外語片項目的競逐;五年前推出的首部英語作品「Factotum」,更改編自著名美國作家查爾斯布考斯基著作、囊括麥特狄倫、瑪麗莎托梅和莉莉泰勒三位美國實力派演員。這回他挑戰頗具難度卻越來越盛行的多線性敘事,試圖呈現時下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和他心目中的聖誕節對人類的意義。

一個失婚的男子在前妻再婚並拒絕與他往來後,設法在聖誕節與子女團聚;一位正努力以兼職夜班賺取家計、以完成妻子與自己生小孩心願的醫生,被瞞騙脅迫到一座偏僻小屋進行醫療;一對從外地來的情侶,受困在途中的此地,偏偏正在期待著第一個新生兒的他們面臨分娩的關頭;一個落魄的流浪漢,試圖偷偷搭上一座列車但隨即被發現而驅趕下車,卻因而遇上多年不見的初戀情人;一對不同種族的同學,白人小男孩為了更接近黑人小女孩而刻意迴避家中的聖誕大餐;一對熱情如火的中年情侶,原來是一段不倫婚外情;一個年邁的老人,吃力地張羅著聖誕夜,似乎正在期待著什麼...。

雖然片中人物眾多,哈默仍有條有序地交錯敘說著他們在這一晚各自的遭遇和其背後的故事,並令人思索人物的一舉一動和抉擇。失婚男子為了見子女一面而不得不傷害前妻的新男友,甚至偷走教堂外面的小耶穌人偶,在午夜彌撒時卻不得其門而入;醫生受到跨越種族仇恨追求真愛的異鄉情侶的感動,他不但將車子致贈給他們,也改變他對生子的經濟顧忌;流浪漢在初戀情人的接待下,昔日回憶湧上心頭,讓他更克服自己近鄉情怯的畏懼、篤定回家的念頭;黑人小女孩家中雖然因宗教關係不過聖誕,和她一同在屋頂看星星的白人小男孩,更感到一股聖誕的溫暖;中年情侶爭執著長久以來令彼此關係名正言順的協議,看似失望沮喪的女人決定主動出擊。

「愛在聖誕夜」中許多黑色幽默橋段,可能很容易令人直覺哈默是仿效北歐同鄉、芬蘭大師郭利斯馬基的風格,但對我而言,就他的故事設計、攝影取鏡,甚至是配樂,都讓我感受到他其實更受到柯恩兄弟的影響。在哈默的聖誕夜裡,雖然每一段故事都可惜地似乎不夠完整,但他仍深刻地表現出新生的喜悅、死亡的惆悵、團聚的滿足和別離的痛苦,在我們同情感傷於再也見不到期盼以久兒子的老夫婦時,正迎向充滿希望的新國度的異鄉情侶,首度經歷了親眼目睹北極光的感動,似乎正是在這個特別的時刻祝福著他們,隨著片頭設下謎團終於揭曉,我們也看到自己追求幸福永遠不嫌太晚的機會。

《本文出處:http://georgepchuang.pixnet.net/blog/post/23922798 George》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美國電影《愛是您,愛是我》讓眾多明星分別演出不同的人物在聖誕前夕的各種遭遇,充滿「喜樂」、「關懷」的節慶意義。同樣以眾多角色匯聚而成的《愛在聖誕夜》,被形容成挪威版的《愛是您,愛是我》,但是我看完以後覺得未必相同,因為《愛是您,愛是我》是典型的節慶喜劇,可是《愛在聖誕夜》卻不怎麼熱鬧,也不怎麼逗趣,反而營造出沉靜溫馨的氣氛,自成一格。

                                               hfc.jpg

故事以白雪紛飛的挪威小鎮為背景,聖誕夜,團圓夜,可是有人心事重重,也有人在這樣的夜晚,走向人生的十字路口。《愛在聖誕夜》猶如一場聖誕浮世繪,串起眾多百感交集的生命片刻。有迷人的雪景、閃亮的聖誕樹,也有美麗的北極光,加上創作才女瑪莉亞梅娜所獻唱的動聽曲目『Home for Christmas』,帶來濃濃的聖誕味。

 

一個愛上回教女孩的純情少年,謊稱家裡不過聖誕,寧願陪著女孩走上屋頂,尋找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彷彿當年的「東方三博士」,追尋著「伯利恆之星」而找到在馬槽降生的耶穌,帶來無窮無盡的希望,降臨人間…

 

年老的男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把不良於行的妻子抱下樓,手牽著手,共度寧靜夜晚,兩人相視無語,卻是幸福滿溢…

 

不顧世仇背景而私奔的情侶,受困風雪當中,女方臨盆在即,只好找來醫生求救!這名討厭聖誕節的醫生,在遇到這對逃亡情侶之後,突然受到感動,更體會到家人團聚的美好,於是決定回家與妻子一起共度聖誕夜…

 

淪為流浪漢的足球明星,靠著乞討來的旅費,回鄉過節,卻意外遇上舊情人,也在得到溫暖的同時,走向人生最終的旅程…

 

一個誓言離開妻子,與情婦相守的男人,在激情過後,發現他同時愛著兩個女人,而這兩個女人卻在聖誕夜狹路相逢,這下可尷尬了!

 

一個被妻子趕出家門的男子,扮成聖誕老人,只為了與孩子共度聖誕夜,卻在攻擊情敵以及無意中偷走耶穌雕像之後,深感自責,想要進到教堂去懺悔,卻發現大門已鎖,沒想到回到車上,卻發現耶穌雕像就在身旁,彷彿上帝無所不在…

 

《愛在聖誕夜》維持著歐洲電影慣有的慢節奏,以沉緩靜謐的敘事風格,講述著發生在聖誕夜裡的眾多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互有關聯,也或許各自發展,可是故事裡的每個人,都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夜裡,找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暗藏在故事當中的情感與盼望,也帶出微妙而動人的生命光輝,不但溫暖繽紛,而且耐人尋味。這部感情深厚的溫馨小品,排在聖誕夜當天上片,適合當成節慶應景電影,也讓我們明白聖誕節除了狂歡之外,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 本文轉載於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p2221/post/1321764912 馬來魔》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