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最新影評 (2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自 《破報》POTS復刊562期

文/但唐謨

印度很貧窮,大家都有印象。但是並不是只有印度有窮人。很多貧富不均的地方,窮人的問題更嚴重。但是,貧窮真的會造成貪婪嗎?貪婪其實是人類的壞習慣,貪婪其實是不分貧富的。《窮得只剩下錢》講的是一個普遍貪婪的社會中,一個「空前絕後」的好人的故事。故事主人翁是個頭髮有點亂,留著一臉鬍子,身上永遠一身白衣小包車司機。黃綠的車子,以載客維生。他是個誠實的人,做生意實實在在,從不貪別人的錢,即使工作很辛苦,他的生活過得滿足又自在。有一次他載到了一個壞脾氣,囉囉唆唆,很討人厭,衣衫破爛的老頭子,但是他仍然誠實對待。原來這個老頭是個大富翁......

這樣的故事類型,似乎並不陌生:大富翁要把遺產繼承給一個誠實的窮光蛋,然後一大堆戲劇性衝突,最後再以道德教訓做結束。本片的編導捨棄了如此俗套的敘述,而以兩組情節,分別敘述富翁家庭貪婪的惡形惡狀,和窮苦司機自在的生活,兩者幾乎沒有交集,但是卻更加突顯了兩者之間,貧富、階級、道德觀的差異。 這部片本來可以成為「都市傳奇」,因為一個窮人要突然繼承一大筆錢,這種事情,別鬧了!還好編導很有智慧,沒有讓這個故事變成濫情大戲,即使結局讓人意外,卻讓大家和男主角一樣,心底升起了一份生活的滿足感。 

Amal & Priya.jpg

看這部片最訝異之處,就是影片中對於德里生活實況的描述。導演把攝影機帶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記錄了這座城市的景觀;路上看得到牛、大象、馬車、以及從事各種工作的人。著名景點「印度門」不時出現在畫面中,但是感覺一點也不像我們在旅遊圖片上看到的那麼優雅。男主角開著小包車,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穿梭,背景則是嘈雜而真實的收音,感覺很有新寫實主義的風格。編導也在敘述中抒發了他對於大都會德里的感情,儘管畫面中的都市,是那麼嘈雜喧鬧,有點髒髒,也不是那麼美觀,但是畫面的流動卻帶著一股和諧,一股生活的能量。都市中的人,也都不是很善良,車子撞人就跑,司機和乘客為了錢爭吵,小女孩當賊,路人隨地便溺......片中的德里人,實在並不是那麼可愛,不過,那畢竟是編導的觀察啊!這部片也在暗示一個新德里的誕生,因為德里開始有捷運了,舊的通勤模式以及工作形態,很快就會受到新捷運影響而改變。片中的女律師,忙到沒時間陪小孩,甚至不知道每天接送小孩的司機就是男主角,這種工作生活模式,很可能就是德里的未來。而男主角的小包車,勢必會被淘汰掉的。不過我們都相信,儘管世事如此變化,誠實的男主角永遠會快樂滿足地度日,就像電影最後,他快樂地開著車,載著他的馬子在街上跑。這個角色,無疑是編導對於德里的心靈寄託。

電影的最後,窮光蛋男主角掏出幾個零錢,給一個小乞丐。這個幾秒鐘的情節卻讓我個人震撼。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給乞丐錢了。如果有人在街頭賣藝,表演得不錯,我願意給錢。但是乞丐的問題,國家應該負責,幹嘛由我來擔?看了這部片,讓我深刻反省了過去的看法。畢竟,乞丐和我相比,我的資源還是比較多啊!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自 人間福報[家庭電影院]

《窮得只剩下錢》寓言般的電影,充滿了印度哲思。若一言以蔽之,有人說:「真心,無價!」有人說:「知足最富。

Amal5.jpg  

 

彥達一開始很厭倦中譯片名,畢竟主人翁Amal(阿默)的原片名與「窮得只剩下錢」相去甚遠;看完全片才覺得這片名取得真切無比。本片在印度拍攝,取景並不特別避諱印度醜惡的一面,導演帶觀眾如實走一遭,透過下層社會街頭小販的日常生活、背後有集團控制偷東西的小女孩、開嘟嘟車的司機與雜貨店老闆娘、富翁過世後的家庭場景…,點出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貧富差距(都是,有天天司機接送的富家子弟、也有日日向司機乞討的乞丐孩子)、衛生(能做太空梭卻治不好自來水)、治安(家常便飯的亂象)、性別(婦女工作與地位)、階級(上層人士說口音極重的英文、平民百姓說印度語)、教育(文盲充斥)問題……等等,導演只是呈現、無意也無力去處理這些議題,這個背景的核心,是在爾虞我詐、你爭我奪、斤斤計較的社會風氣中,嘟嘟車司機主角阿默仍保有的單純真心。

以誠待人,好人有好報,阿默的善良感動了貌似流浪漢的億萬老翁G.K. 賈蘭、常搭他車的女主角普嘉,也感動觀眾。富翁垂死之前把三億遺產留給誰?嘉明認為這部電影最珍貴的訊息,是阿默為了履行五點半接「情人」批貨的承諾,選擇與不屬於他的巨大財富錯身而過。結尾誠懇又詩意,暮色中看阿默依約載著喜歡的女孩普嘉前往尋常批礦泉水目的地,仍然單純、專注又滿足,雖不知一個凡人成為偉人的可能性是多少? 但肯定像阿默這樣知足的活著,人人都可以做到---不抱怨做自己,就是自我人生的偉人。你是履行五點半接情人批貨承諾的這種人嗎?

導演並未神化阿默,與不屬於阿默的財富錯身而過,除了警察局一通該死的刑案來電,還有一個「阿默不識字」的關鍵,由律師的兒子口中才知..., 語言文字代表了在印度的文化階層與社會階級,阿默若得到三億更可能是不快樂的開始。

印度國寶級演員納瑟魯丁‧薩(Naseeruddin Shah)飾演脾氣執拗、言詞尖酸、衣衫襤褸的億萬老翁,不講理的行徑流露出鋒銳的哲思智慧,戲份少而拔創出色,「孤明」行逕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薩片中告別秀~清唱「我的故事深藏心中不曾吐露,世上無人明白我話中的深意;到頭來我遠離了真正的初衷,我寶貴的一生就這樣虛擲,世上無人明白我話中的深意…」為自身唱曲輓歌的滄桑勁道,無懈可擊。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窮得只剩下錢】之我見

by 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  吳德朗  

契子

【窮得只剩下錢】(Amal)是加拿大印度裔的導演《里奇•梅塔》(Richie Mehta)的獨立制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這部電影改編自《梅塔》作家哥哥《蕭恩•梅塔》(Shaun Mehta)根據真人事實改寫的短編小說《The Autorickshaw Wallah》,於2004年己拍過短片。後來從加拿大、印度、英國籌到資金及找到演員,2007年才赴印度《德里》街頭重拍。為求盡善盡美,在開拍後還改改不休,前後歷經三年才殺青,歷經甘苦,可見一斑! 

皇天不負苦心人,參加《多倫多》國際影展,獲獎無數,從舊金山《亞美影展》評審團大獎,德國《寶萊塢》電影大獎 最高榮譽「德國之星」,《聖芭芭拉》國際影展 最佳獨立電影,《斯勒》國際影展 《菲利普波索斯》獎 最佳男主角,美國電影學院《達拉斯》國際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及《洛杉磯》印度影展 最佳影片...等肯定。本片善用迷人多樣的印度音樂和電影的起承轉合,配樂和劇情絲絲入扣、相得益彰,2009年亦獲加拿大《基尼》獎最佳電影歌曲獎。

背景

加拿大是外來移民的理想國,處在好萊塢的美國電影工業的邊陲,加拿大電影工業,只得在獨立制片中力爭上游,印度電影在加拿大一直受到鼓勵,近年來得獎的《禍水》Water .導演Deepa Mehta是印度裔。加拿大獨立制片擁有自已的一片天。

走過一世紀的印度電影,每年出品近千部電影,全球第一《寶萊塢》式電影。幾乎萬變不離其宗以載歌載舞,感性為主之娛樂導向,毫無疑問的受到印度普羅大眾的歡迎,也受到第三世界及海外印度僑民(Indian Diaspora)愛載。《寶萊塢》電影中,劇情發展是隨興急興的發展,只重視感性、不太講究理性,這本來就是印度文化特色,這種模式,從印度幾千年的史詩一脈相傳,因此,主流的印度電影,放在西方世界或習慣西方電影的觀眾,印度電影仍然被視為非主流,很難受到國際影評人的青睞,當然也很難在國際影展中出頭天,得過什麼大獎!《貧民窟百萬富翁》得到奧斯卡大獎,可是英國人拍的印度片!

Amal5.jpg

當然,印度藝術電影也有傑出的歷史,如20世紀60年代,鼎鼎大名導演《薩爾吉雷》(Satyajit Ray 1921~1992)之《阿普三部曲》(The Apu Trilogy),如今在《加爾各達》仍維續這不隨波逐流的傳統。歷史上東部《加爾各達》的電影藝術家、文學家總是看不起西部《孟買》濃濃的銅臭味的!

加拿大印度主題電影處在美國好萊塢及印度《寶萊塢》的重圍中,,從Deepa Mehta的《火》 (Fire1996) 《地》 (Earth 1998) 《禍水》(Water 2005) 《天與地》(Heaven on Earth 2008)和美國印度裔的導演Mira Nair的《雨季婚禮》(MonsoonWedding 2001) 等片,令世人一新耳目,亦不斷得到國際好評及各國影展的大賞。【窮得只剩下錢】不僅具有這些寫實派及敘事詩的特色,也延續到母國印度《薩爾吉雷》藝術電影的精髓。

 

劇情簡介

《阿默庫瑪》(Amal Kumar)印度大都會《德里》開嘟嘟車(Auto-Rickshaw)的一介小市民。他任勞任怨堅守崗位,日以繼夜馬不停蹄工作,讓他更形感到更孤寂。但他樂觀進取,他除了按表計費載客,每天他還替富家子弟小學生的交通車和商家批貨的貨車,增加收入。

他敬業樂群,父親原本是人力車夫,好不容易存了錢,換了馬達嘟嘟車,連生病沒錢醫,也不願變賣典當嘟嘟車,寧死也要留給《阿默》當遺產。這樂天知命的人生觀,可是呼應印度低種姓宿命論?

某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小乞丐搶走他乘客的皮包,他奮力追小偷,不幸這小偷被車撞傷,他立刻隨救護車去醫院;為了這孤苦無依的小女孩的手術費。他義無反顧的向地下錢莊借錢。從人力車到嘟嘟車、計程車、捷運通車,《德里》展現古都的現代化,亦意謂《阿默》面臨的生存競爭更大。他連印度新年也不敢休假,為救人他典當嘟嘟車,去郵局上班.....。  

Amal7.jpg

《阿默》在一場偶然的機會,他載到一位裝扮成遊民的大富豪,因不久人世,但親生子,個個是吃喝嫖睹的紈絝子弟,一心只想分財產;而《阿默》對這"假遊民的奧客"仍然散發出赤子之心的關懷,驚為天人,於是在大富豪去逝前改變這遺囑。果然事後掀起了遺產爭奪戰。敬業的律師、天人交戰的親信、一不做二不休的紈褲子弟,地下錢莊、黑道.....赤裸裸貪婪和人性善惡之爭!令人意外的是這場遺產之爭,以印度寓言般戛然而止,船過水無痕的結尾,讓人回味不已!

 

演員陣容

本片除了男女主角是新生代演員,恰如其份詮釋出角色的張力,將其性格內涵搭配情境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他如演富豪的老帥哥Mr Naseeruddin Shah他於1980年得到印度最佳演員獎。拍過近百部電影和《史恩康納萊》一樣,越老越紅。 

Amal10.JPG

演女律師的是印度受人敬重的《希瑪畢西瓦》(Miss Seema Biswas)初試啼聲《強盜皇后》(Bandit Queen)一鳴驚人,爭議不斷,一直到1994年才准以放映,於1996年在《杜拜》得獎。音樂由《卡瓦力》大師《奴斯拉法阿里汗》(Nusrat Fateh Ali Khan)操刀,另外一部是Deepa Mehta《禍水》(Water 2005)也一波三折,他亦獲最佳演員獎,《禍水》獲得國際肯定後第二年才得在印度放映。

片中演富豪經理人的Roshan Seth,於1942年出生的印度國際級名演員,為世人熟知的有1974年他就參加美片《理查哈里斯》電影《神力無邊》(Juggernaut)中的演出。1982年的《甘地》中他演《尼克魯》,1984年《魔宮傳奇》(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大衛連》的《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99年《少年印第安瓊斯》(The Adventures of Young Indiana Jones)2007的《寶萊塢》電影《大師》(Kuru)等等。

Amal3.jpg

 

結語

都市空間狹小,稠人廣眾之中,生存競爭激烈,弱肉強食,爾虞我詐人和人之間互不信任,只有利害關係,傳統人性相扶持的美德逐漸流失。《阿默》處在物慾橫流的都會大醬缸,他仍保擁有常人所不具備的美德,出污泥而不染。這部電影挑戰人們對財富及成功的定義,財富必帶來快樂幸福質疑!《阿默》行善積德的福報不是物質世界的,是傳統家庭父母的愛和女友的默默無言的愛。全片將非常複雜的曲折劇情,以平舖直敘,真誠和樸素呈現,沒有說教、沒有激情,畫面亮麗清爽,層次豐富潤澤,呈現出視覺獨特的美感,於不知不覺之中,人性久違的成長、苦澀、甜蜜,從內心深處被撩撥讓人悸動不已。 

Amal4.jpg

片尾中《阿默》的嘟嘟車,逐漸匯入德里大都會車水馬龍的洪流中,此刻的片尾的音樂,延續片頭的《克剎米亞》音樂,呼應了從那裡來又回到那裡去,充滿了"看山還是山"的禪機;畫面中左上角山丘上的印度古跡,好像《屋上提琴手》無時無刻提示你,在茫茫人海中,別忘了傳統的美德,導演將平淡無奇的畫面,賦與深層的意義。 

《克剎米亞》音樂主的器樂《山都爾》(Santoor),旋律很像中國的揚琴,《克剎米亞》是印度人間仙境,不食人間煙火的清涼音樂,也似乎告訴人們,天下本無事,何必惹塵埃,知足常樂的普世價值!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奏鳴曲自由時報拷貝.jpg

 <桃色電影院>東京奏鳴曲 當失業風暴來襲

文/羅斯提

「老婆,我失業了。」這是一句多麼讓人難以啟齒的話。

由日本導演黑澤清執導的《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敘述中年男子龍平因被公司裁員,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業窘境,因為面對家庭經濟壓力與期許,使得他對妻兒都無法說出真相。

無法說出真相,龍平必須用謊言蓋上一層又一層的問句,不准孩子去學鋼琴,避免增加開銷。每天仍舊西裝筆履地出門,偽裝仍在上班疲於奔命的狀態。

尷尬的是,他還因此遇到了昔日友人。同為天涯失業人,都有說不出的苦衷。友人甚至設定每小時讓手機響5次,藉此證明工作存在感,不使妻女起疑。但事實上,友人妻小早就懷疑,只是不願說破。龍平見到此狀,只有「心驚膽戰」4個字能形容他當下感受。

龍平的妻子惠,是個日本傳統婦女,願意扛起一家子的照料也不出怨言,遵循阿信精神的她,默默地支持著丈夫。儘管她老早就知道丈夫失業的事實,但她仍給丈夫台階下,不說穿、不說破,不讓丈夫嗅出任何異狀。直到丈夫身著清潔工人服在百貨公司被她撞見後,丈夫死要面子地強說:「我不是(妳丈夫)!」惠仍舊不發一語,讓丈夫離去。結果丈夫龍平跑出去後,心想乾脆一了百了,被車撞死算了。結果他被車撞,昏睡了一夜,卻也只是皮肉傷。

重新回家後的龍平,再也不介意被妻子識破他已成為清潔工人的事實。惠更不發一語,默默地支持他,繼續過著大家習慣的生活步調,馬上燒菜給昏睡了一夜的老公吃。

《東京奏鳴曲》用看似溫和的平緩敘事,冷靜地解剖了日本當下失業潮的中年男女,他們都有著無法舒發的苦悶寂寞,人前人後,永遠是兩種面對外在世界及內在自我的姿態。人生的風暴何時捲至沒有人能料中,但處理生命中的意外錯亂卻永遠是門學問。

就像影片開演沒多久,龍平妻子惠在家中打理事務,聽見了外頭風雨聲,她悄悄把頭探了出去,看看外頭風雨景致,而不是立即把門窗關好。藉此隱喻,家中只有惠是真正面對危機,她才是支撐家中情感的隱性人物。相對於丈夫關起門來故步自封,大兒子的出走與二兒子用音樂逃離現狀,《東京奏鳴曲》該說是惠一人的奏鳴曲,時而感傷時而無奈,但這首奏鳴曲,最終靠近了幸福的音色,串起全家人的音符。如同片尾德布西的「月光」,緩緩灑落亮銀月色,輕撫照著大地,龍平一家人的心房在那一刻得到了救贖。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言以蔽之:非常寫實,讓人能有所感受

By火行者 Firewaiker (轉載自 火行者的部落格)

不久前看了一部日片《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就對片中那種好像我們身邊也會發生的寫實感很讚賞,《東京奏鳴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談的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和失業所造成的問題,聽起來會覺得很無聊嗎?電影的配樂用的不多,剪接也用得不多,刻意製造情緒的手法更是不多,聽起來會有點怕吧?前一天只睡四小時的火行者其實看片前很怕會睡著,對黑澤清大大不敬... 結果一下子恍神都沒有發生呢。

《東京奏鳴曲》的故事性不算強,但結構很好,它要說的只是這一家人的生活而已,父母和兩個兒子,父親失業,為了面子不敢跟家人說,每天假裝上班其實出去找工作,母親主內,她並沒有發生特殊的事件,因為她的人生似乎也都很命定很公式化地就是為了這個家奉獻,做人妻,做人母...大兒子想去當美國兵,他的故事比較少一點,小兒子想學鋼琴卻被爸爸反對,就這麼四個人,外加一個爸爸的老同學(也失業),他們每天每天的生活,架構出了《東京奏鳴曲》這部電影。

你不需要真的經歷過失業或是有親人失業,也可以體會到角色的想法和做法,至少《東京奏鳴曲》並不急著去發展什麼情節,而是讓你能在情境中充份去感受。剛開始你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世界上很多人都失業了,這只是其中一個。但慢慢的,你會看到失業對這個家庭產生的影響,雖然爸爸瞞著其他人不說,但他的情緒,他的威嚴,都牽動著他的心情和他對待家人的方式,有時候說錯一句話,就有可能造成他人的傷害,特別是所愛的人,而人在EQ低的時候,常會說出收不回的話,做出改不了的事。有些片段,看了不太舒服(並不是血腥地把腸子拉出來的那種不舒服,是很生活化的,比如說你身邊有個人他對待別人的方式、說話的口氣,或是他的某些觀念,就讓你不能接受,偏偏他在你面前用那種方式與其他人互動時,你就會覺得不舒服),《東京奏鳴曲》不是喜劇,它說的是人生走下坡的那一面,中年失業,家庭失和,做人失敗...看到的東西絕對不會很正面積極陽光,有幾個橋段,火行者還真有種想衝上去阻止某個角色某個舉動的衝動呢。

但《東京奏鳴曲》也充滿了一種無奈,你看到了很多你不喜歡的情況,卻也能夠了體認到一個事實,就是要改變這一切好難。特別是香川照之飾演的爸爸,他做到課長之後被遺散,發現自己一無所長,體力也不如年輕人,跟其他公司說「什麼都願意做」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從企業的角度想想,要的是 work hard 的人還是 work smart 的人?要有創造力或是能力的人,還是只會埋頭苦幹卻沒有想法的人?他能做的也只有退而求其次放下身段做更低下的工作...。

真的,一切看來很順利的人生,如果突然發生了一個變故,風雲變色,從此開始彷彿就只會更糟...完全看不到希望...這時候到底怎麼辦?《東京奏鳴曲》雖然是在一些小地方讓人不舒服,但火行者所感受到最多的,是無用、無奈、無力,連選擇自殺好像都理所當然成了選項之一。

而人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很容易情緒化,觀念也會跟著被扭曲,無法清醒清楚地思考每一件事,火上加油,讓情況更不可收拾...。連帶無辜的孩子,又能怨誰呢?出生在什麼家庭是不能夠選擇的,有錢人家的小孩就可以學鋼琴還不見得有興趣,真的有天份有興趣的孩子可能還得偷用午餐錢才能有機會摸到一次鋼琴,怨天尤人嗎?那永遠怨不完,尤不盡。

《東京奏鳴曲》不會悶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這些沉重的感覺,讓火行者一直很想知道接下來怎麼辦,他們還會更下一層樓,還是有什麼契機轉還會出現吧,黑澤清很大的一件功勞,就是讓觀眾對角色產生關心,就火行者而言,心態上會比較站在小兒子那一邊,但因為自己也是在社會上工作的人,對於大人們承受的壓力多少也能了解,所以不見得會討厭其他的角色。因為這種程度的涉入,對電影最後的感覺就更深刻了。

最後的曲子出來之後,火行者聽到幾乎眼淚要掉出來,彈得很好聽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這每一個琴音,都是經過一番現實洗鍊之後才有機會出來的美麗成果,如果你在現場,看可能會和大家一樣目瞪口呆看著這家人離開,殊不知他們發生過這麼多的事,才走到這裡。
但,身為觀眾,知道這背後的一切,對於這首曲子能出現在那個場合所代表的意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感動也是雙倍的。

其實有一個部份火行者省略沒有說,電影的結尾。希望是能留給還沒看過的人自己去感受,所以隻字未提,簡單來說,那個轉折,並不是一個可以理性分析的事件,而是一種心境上的改變,不要用邏輯去分析它,否則必然會有「為什麼突然就XXX」的疑問出現的。

人生真的不能重來,過去的歲月就是過去了,無法再年輕一次,是嗎?
但只要願意開始,永不嫌晚,在心態上,人生還是能夠重來的。且如果能夠撐過去所有的苦難,相信這重生後的生命,必然會更有意義。

還想要補充的一點,就是《東京奏鳴曲》很好看沒錯,可是它的手法很寫實,沒什麼包裝,感動得很真實,卻不見得人人都能夠接受這種電影的形式而得到感動,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也請留意坐旁邊的人是不是。火行者看片時,一邊是同行的友人,另一邊是個陌生男子陪女生來看(顯然是來陪的,中間還跑出去幫忙買食物),到最後的彈奏算是很長,他已經完全不耐煩,後來開始抖腳,他抖他的是無所謂,可是偏偏在火行者聽到眼淚快掉下來的時候,他抖到踩了火行者一腳...醞釀到邊緣的感受,就被這天外飛來一腳給踩掉了...
 

 觀影最低需求
 □ 喜歡能讓你對角色感同身受的電影
 □ 不需要導演玩商業手法也可以享受電影
 □ 好聽的音樂能感動你
 □ 會看角色的心境轉變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故事劇情
 8
寫實感
 8
導演
 8
演員
 8
最後一曲
 10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9 【聯合晚報╱聞天祥】

常進戲院的影迷,近來應感受到日本電影的整體藝術威力,除了大眾趨之若鶩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賺人熱淚,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和黑澤清的「東京奏鳴曲」更是入木三分。前兩部作品,過去都有評介,這周不妨來談談「東京奏鳴曲」。

儘管「東京奏鳴曲」在前半部一副打算從日常生活慢條斯理刻畫現代日本中產家庭秩序瓦解的過程,但黑澤清跟「橫山家」的是枝裕和,完全不同路數。他直接點明生存狀況的不同痛苦:一家之主因為中國廉價競爭力的崛起(不只勞力,也包括知識力)而丟了工作(但也能說是他在不懷好意的質疑中決定求去);家庭主婦則有「誰來救救我,關注一下我」的孤立感;大兒子經常在家中缺席或選擇避不見面;就連小兒子都為了公平和老師起了衝突,更背著家裡偷偷把營養午餐費拿去學琴。資本主義的盛行,提供了生活條件的改善,卻也合理了各自為政的疏離,然而一旦外在的屏障破滅,潛藏的內在衝突也就難以收拾。

Teruyuki Kagawa.JPG

所以這部電影的層次絕非社會問題的表象陳列而已。當假面被撕破了,道德與自尊也被赤裸裸地鞭笞。公園裡西裝筆挺排隊領救濟餐的中年失業族,從穿著到刻意設定的手機鈴響,無不說明維繫這層自尊的難受與近乎超現實的荒謬,也藉由男主角友人的走上絕路,犀利地碰觸尊嚴的脆弱。但黑澤清同時讓我們看到某些時刻,這不僅吞噬了自我,也變成了一種對別人的打壓。片中父親為了維護他的權威而衍生出暴力意外,老師被揭發道德瑕疵後,選擇冷漠及孤立學生,成人典範的衰敗,未嘗不是讓下一代出走的原因,大兒子加入了支援美國的外籍兵團,小兒子則有一段短暫的逃家。

匪夷所思的是黑澤清竟然還可以在影片後半部冒著混淆風格的危險,加入極其戲劇性的事件,宛如推倒骨牌的驟風,撞倒每個成員。他們的狼狽,把生活的殘酷帶出恐怖不安與引人發笑這兩種極端的感受。然後又有些出乎意料地,最後他還是讓這家人回歸,亦即並未否定家庭的所有價值與功能,而是讓他們在歷經混亂後,做出自己的選擇(因此父親被車撞倒在路邊一夜醒來,接著把自己在廁所撿到的錢不昧歸還的舉動,就饒富象徵意味)。 

S#64_0008.JPG

黑澤清真是個鬼才。他既能挖掘平淡生活潛藏的危機,卻又在峰迴路轉後瀝出生活某些可貴的質地。影片最後,父母去看了小兒子的音樂學校入學考試,一首德布西的「月光」從男孩指尖緩緩流洩,美妙的音樂讓旁人不由得靠攏圍觀,但父母卻在演奏完畢後,才又入鏡陪著孩子一塊離開現場。這場戲的調度非常神奇,避開了通俗劇的灑狗血,毫無熱淚盈眶,卻像一場突然降臨的神蹟,撫慰人心。別忘了,這個作父親的曾咆哮他們家怎麼可能生出音樂天才,全是教琴的商業手段。生命裡突如其來的變故,可以恐怖得讓人難以生存;卻又在不可思議裡找到救贖。有趣的是最後考試現場的聲音持續在銀幕上,鏡頭卻變成黑畫面開始打出演員職表,電影結束了,生活卻還在繼續,果真是餘韻無窮。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 ㄚ今點滴小館

有一位朋友說:每天閒閒沒事做,倒無所謂;但最難過的是,還得「裝」忙。

  所謂的「裝」嘛,就是「假裝」囉!「假裝忙碌」,如果只有一、二天,時間倒是很快就可熬過去;但是倘若「裝忙」的日子毫無終止的跡象,那「無助」感啃蝕內心,可能讓人心力交瘁,甚至走至瘋狂的地步,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東京奏鳴曲》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呢?在我們每天聽到經濟不景氣,又有那家公司裁撤了多少員工,以及目前的失業率節節攀升之餘,《東京奏鳴曲》所述說的故事可能就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龍平(香川照之飾)小心翼翼的拉開了家裡的落地窗,正躡手躡腳的準備踏進客廳時,妻子(小泉今日子飾)好巧不巧的撞見了形跡詭異的丈夫。

  「怎麼不走大門?怎麼這麼早就下班了.........」

1650634568.jpg

  龍平差點啞口無言,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了。隨後如往常般吃著晚飯,談著不太愉快的話題,這個家庭的人,每個人似乎都不太快樂,肚子好像都裝滿了炸藥。晚餐之後,丈夫坐在電視前,心不在焉的看著電視,更不知不覺睡著了;兒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做他的白日夢,做他不想讓爸媽知道的事情;妻子則忙著她那永遠忙不完的家事。

  這一晚,似乎如平常般的運作著,與以前也沒什麼不一樣,如果硬要找出不同處,可能是丈夫早回家了,丈夫火氣特別大,丈夫坐著坐著睡著了,但卻做了惡夢。一口氣說了三個「丈夫」,可想而知,這個家庭起的變化當然是來自於這個一家之主囉!是小小的變化嗎?其實對龍平來說,那可是天蹋下來的大事情啊!原來,他失業了,家庭的經濟來源頓時失去了,該如何是好?再找工作?已是48歲的他,談何容易啊!

  什麼叫做「同甘共苦」呢?在龍平的心裡「同甘共苦」這四個字似乎就代表著懦弱,說是不想讓家人憂心,不如說是他那無來由的大男人的尊嚴已經矇蔽了他的心、他的眼,以為吞下了所有的不堪與痛苦是上上策,但是他可曾想到,哪怕只是很微小的改變,最親愛的人仍可以感受得到嗎?

  失業後的龍平,每天仍西裝筆挺、手提公事包出門「上班」,第一件要事當然是到職業介紹所找工作。哇!好長的一條人龍,求職者還真多吔,每個人都是西裝筆挺的,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各式各樣書報雜誌,注意力似乎都專注在眼前的文章上,但,天曉得,他們眼睛的餘光時時的飄向四周,有時甚至是空泛的看著遠處。唉!心思沈重,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啊!

  「你希望找什麼性質的工作?」

  「我之前是個課長,希望能找個主管職的工作?」

  「以你的年紀......來看......,是很難哦............」

  「中年失業」這四個字是讓很多人恐懼的,大部分人年屆中年時,不是事業有成,不然就是家庭美滿,而且二者兼而有之的人更不在少數,但是,如果活到這把年紀失業了,該如何面對親人、面對未來的人生,尤其是自己的自信心及自尊心又該往哪裡擺呢?那麼重新出發呢?唉!看看龍平求職的過程,只能搖頭嘆息了。

  男人的尊嚴真的那麼重要嗎?當龍平在公園吃著免錢飯時,巧遇一個很久不見的好友。是巧遇嗎?其實並不然,他們同病相憐,看看他的朋友竟然設定手機每小時自動響5次,還若有其事的談著公事,對於他們除了在家人面前要裝忙之外,在朋友、陌生人前面竟然也要裝忙,只能默默在心裡嘆口氣,暗暗的說:「這又是何苦!」但是,心事誰人知呢?

  在龍平隱瞞了種種不順的情況下,他到底該如何維繫家人的感情呢?當小兒子表示想學鋼琴時,當大兒子決定去當美國傭兵時,當他只是自以為是告訴他們「不」時,這二個孩子如何看待爸爸的?當妻子擢破他的尊嚴與謊言時,是該逃避還是坦然面對?

  女人是弱者嗎?在家為人妻、為人母的女人,總是最難為,她是夾心餅、是潤滑劑、是出氣筒,還得吞下所有的苦與不堪。其實,她是最堅強的人啊,也是令人最不捨的。

  看看龍平這段婚姻,有多少女人還敢一頭栽入婚姻的漩渦裡?看不到丈夫的體貼與溫柔,有的盡是無窮無盡的付出與體諒,換來的只是丈夫的怒吼與冷漠,雖然毅然決然的甘心成為搶匪的人質,甚至企圖與搶匪搞外遇的當下,妻子的心是多麼的受傷與失落。

  「如果前塵往事可以像作了一場夢一樣,睜開眼睛,一切都可以重來,那該多好!」

  海潮退去了,太陽升起來了,昨天的一場惡夢隨著潮水飄走了,也被燦爛的陽光蒸發了,雖然往事依然,只要放寬心胸,抛棄那沈重的不得了的尊嚴,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

  飯桌前的三個人,吃著妻子做的早飯,雖沈默,但德布西的「月光曲」已慢慢浸染了他們的心,因為往事可以不用像一場夢,失去的仍可以重新拾回。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但唐膜

      日本導演黑澤青應該是當今全球最風格的恐怖片大師,他和他的同輩導演們,創造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新電影類型:「J-Horror」,就是「當代日本恐怖片」。他之前的作品如《連鎖信》、《Cure》等片,都在描寫人世間的另一個黑暗世界,傳遞一種很奇怪的,源自日常生活的「不安」感覺。這部《東京奏鳴曲》是一部家庭劇,雖然並不是恐怖片,但仍然持續著他電影中的那份「不安」,呈現一個宛如恐怖片般分崩離析的殘酷日本。故事的男主角是個平凡的上班族,有一天他被公司解雇,這個看似簡單的單純事件,卻顛覆了他的一切,而整個家庭的價值、秩序、信念,全部都受到了威脅和挑戰。

      這部片有個非常寫意的開頭:一個日本家庭的室內,然後吹起了一陣風,彷彿有某個隱藏在自然界的不祥物,正要釀成災禍。這個不祥物,就是全球經濟危機。四十多歲,擔負著養家責任的男主角被公司裁員,因為聘雇一個中國人,可以做三個日本人的工作。本片對於日本中壯年世代(其實也是導演黑澤青的世代)採取了非常悲觀的態度。他們有的被裁員之後,為了維護尊嚴,每天還是穿著西裝到外面去遊蕩。至於仍然保有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腐敗的公務員,例如只會混日子,完全沒有在關心下一代的小學老師,或者是濫用職權的警察。被解雇的男主角其實也是在「混」,當他面對著實事求是的新世代,完全說不出自己有什麼專長,他們只是隨波逐流,一路爬升到「主管」,但是那種舊世代的生存模式,一旦碰到了危機狀況,馬上不堪一擊。

S#6_0001.jpg

     日本男性長久以來有著非常特別的「父權」形象,例如那種穿著和服,坐著喝酒的老公,老婆則一直端菜上來給他吃。這種形象也是本片中的中年男性努力要維護的東西,只不過更加不堪一擊。片中的日本下一代對於父執輩完全失去了信任,拼命想要逃離。有一場氣喘的小學生逃家被追逐的場面,或許是整部片最讓人不安的時刻,而男主角的兩個兒子也都想逃離;小兒子想坐霸王車逃家,大兒子甚至想逃離這個「國家」,去幫美國人打中東。這種日本當代年輕人對國家父權價值的輕蔑態度,或許很恐怖,或許也會是一種轉機。甚至男主角的妻子(一個一輩子都在努力持「家」的美麗女子)最後也經歷了一場夢幻般的「離家」過程。電影到了最後,每個家庭成員都經歷了一場「夜驚魂」,男主角帶著傷痕回到家一起吃早餐,電視上也在播放美國把日本士兵送回家的新聞。只不過,現在的「家」已經是一個經過挑戰後的「家」。從這個角度來看,導演對於日本的未來並不是失望的。

       黑澤青在這部片中,用一種恐怖片夢幻怪誕的氣氛,描述一個現實的家庭劇,呈現出相當異樣的風情。這部片比較特別的是,最後用藝術來解決了一切,人性最後的希望寄託在藝術身上。片子的最後是一場德布西《月光曲》的鋼琴彈奏,因為彈得太美了,旁邊許多人都漸漸聚集過來欣賞,彷彿藝術結合了這些疏離的人類 。在經過前面的殘酷歷程之後,這個平靜的結尾發揮了無比的張力 。有趣的是,這首《月光曲》也出現在不久之前的美國青春恐怖片《暮光之城》當中,不過黑澤青的層次高了一萬倍。此外《東京奏鳴曲》描寫了一個疏離的東京,片中所出現排隊找工作的人潮、大太陽下聚集在一起的失業男性、冰冷而機械化的列車、購物中心骯髒的廁所、滿地都是垃圾的馬路......都呈現了一種另類的都市「奇觀」(spectacle)。不禁讓人想起去年美、法、韓三國(沒有日本)導演合拍的《東京狂想曲》,如果這兩部片可以一起做Double Feature放映,讓大家同時見識到四個國家的人眼中的東京,相信一定會有趣到不行。

S#74_0007.jpg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東京奏鳴曲_爆米花.jpg 

爆米花電影院  4/13自由時報刊登

 

東京奏鳴曲

導演:黑澤清

演員: 香川照之、小泉今日子、役所廣司

劇情介紹

「老婆,我失業了!」

為了日本男性那種所謂的尊嚴,這句話醞釀在龍平心中許久,但始終無法開口向太太坦白,只好每天西裝筆挺地假裝出門上班,實際上是瞎耗一天,時代的潮流快將他滅頂,46歲了!中年失業的中小企業中階主管,不得不放下身段,到百貨公司廁所刷馬桶,然後再西裝筆挺地假裝下班回家。

這個家表面完好,實則空洞疏離而且搖搖欲墜,父子間溝通徹底失敗,夫妻間用謊言築起高牆,正當脆弱的假象快要被現實的利刃戳破時,意外闖入,帶領他們迎向曙光。

 大嘴茱看電影

大嘴茱聽說最近幾年日本電影「強回來了」!經過九0年代「失落的十年」,及韓國電影強烈刺激,這兩、三年日本影壇在題材的多元開發和類型的挖掘深度上,展現無比活力,新秀導演和明星不斷冒出頭,還有不少老將重登創作高峰,國際上日片得獎頻頻,在商業市場也有相當斬獲,譬如剛剛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就讓大嘴茱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抱著這種好好哭一場的期待進戲院,「東京奏鳴曲」卻像高壓電把大嘴茱電得嘴巴大兩倍,劇中角色的複雜矛盾令我無比心酸卻欲哭無淚,冷不防冒出的黑色幽默顯得荒誕滑稽但無比真實,「失業」當引子,描寫的是家庭成員間無能溝通的困境。聽說導演是拍恐怖片起家的,大嘴茱覺得本片根本是融入恐怖元素的家庭通俗劇,像希區考克拍楊德昌的「一一」,嚇很大!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redhot 阿達看電影

東京奏鳴曲_中時.jpg

 周報影評/東京奏鳴曲:假面破碎後的瘋狂毀滅

 文/張士達

 未曾經歷過失業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像:遭逢失業打擊之後,每天要面對最頭痛的問題並不只是帳單,還有一連串不能不說的謊。

 在失業率同樣飆高的台灣,黑澤清導演的《東京奏鳴曲》的序曲,也許會讓部分觀眾感到既熟悉又不安。中年失業男子佐佐木(香川照之),因放不下原本主管階級的身段而求職處處碰壁,甚至還得在面試時被小毛頭羞辱,最後被迫流落賣場作清潔工。他驚訝地發現,原來身邊許多像他一樣西裝革履的人們原來也都在作戲,以無業之身上演歌舞昇平的表象。失業族群儼然正以只有彼此才了解的默契,進行一場無聲的演技競賽。

 不過失業只是一切崩塌毀滅的起點。佐佐木每天假裝出門上班,跑去吃路邊發放的免費稀飯,回家繼續扮演威嚴的父親與丈夫。然而紙包不住火,父親的恥辱漸漸成為家庭成員密而不宣的禁忌。就像串著木偶的主要繩索斷裂之後,所有成員都跟著分崩離析。既然失業老爸已成虛假空殼,小兒子乾脆偷偷挪用營養午餐費去學他嚮往的鋼琴,大兒子則不顧反對加入美軍。佐佐木為了維持父親尊嚴而上演的戲碼,最後只讓他的尊嚴更加蕩然無存。

 在永遠整齊有禮的日本社會裡,假面的破碎尤其怵目驚心,這早已是日本電影作者永恆的命題。黑澤清利用這個家庭來隱喻日本在整個國際金融大環境中的位置,企圖固然相當明顯,但最震撼人心的,還是家庭成員之間以及他們每個人心中的內爆。永遠溫婉等著丈夫兒子回家的母親(小泉今日子),在長久壓抑無人聞問之後,乾脆跟著闖空門的竊賊(役所廣司),暫時遠走高飛自我放逐。

 主婦與竊賊偷車遁走的橋段,頓時讓寫實基調轉為黑色喜劇,殘酷現實被染上詭異的超現實色彩,家庭的瘋狂毀滅與影片本身的不可收拾,也在此同步達到最高點。我不禁回想起了楊德昌導演的《恐怖分子》與《一一》,不需過多刻意設計的瘋狂爆裂,卻可更冷靜精準地切入現代人際關係的虛矯空虛,可惜楊導英年早逝,無法得見他是否會對這個年代拍出什麼樣令人感嘆的犀利觀點。
  
 現實世界裡的毀滅從不會在一夕之間風平浪靜,不過黑澤清宅心仁厚,讓這一家人最後從小兒子所彈的一曲德布西月光曲中,奇異而方便地得到了和解與救贖。原可狠狠砍到見骨的黑澤清在此仁慈地收手,留給觀眾最後一個美麗的假面,讓觀眾走出戲院回到失業頻傳的生活中,繼續努力擠出樂觀堅強的微笑。不過可別忘了,佐佐木這一家人在片中從頭到尾,甚至還沒有真正地為錢煩惱過呢。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 放映周報

文 / 張冠倫

一本經典的小說都是從一個經典的句子開始。不僅是小說,同樣具有敘事性質的電影也一樣。好的開頭不但能引起觀眾注意,進而興起想繼續觀賞下去、一探究竟的念頭,更重要是還能使人在觀賞完整部作品後,回過頭來思考其蘊含的意味。讓觀眾不只是在觀影的途中獲得感動,更能繼續發酵於電影院之外的生活中,留下值得咀嚼的深深餘韻。被國際媒體譽為「電影預言家」、「黑澤(指黑澤明)第二」的黑澤清導演,即在《東京奏鳴曲》這部以現代核心家庭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電影上,展現出如此強大的後勁。  

電影開始於裝潢簡單、不甚起眼的房屋內,桌上的報紙隨著一陣刮起的風飛落地板,雜誌也是「啪啦、啪啦」地翻動著書頁。這時,屋內的女主人佐佐木惠(小泉今日子飾)出現於螢幕中,走到微開的落地窗前看了看,並將窗戶緊緊關上。原來屋外正颳起強風、下著大雨。點著昏黃燈光的屋內,更為籠罩上一股陰暗氣息。這一幕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根本是微不足道的短短幾分鐘,卻帶出後續一連串失控的事件,讓以佐佐木龍平(香川照之飾)為首的小家庭,宛如經歷一場暴風雨的侵襲般面臨徹底崩毀的命運。

因為中國的人力資源在程度上不輸日本,但所需支付的薪資卻比日本便宜,因此沒有一技之長的「萬年上班族」龍平在毫無預警下遭到裁員。但又礙於一家之主的尊嚴,龍平並未向家裡誠實說出失業的問題,依舊每天西裝筆挺地出門,實則是到就業服務站找尋下一份工作,並到公園的遊民救助站排隊領取便當;大兒子佐佐木貴(小柳友飾)每天都到早上才回到家吃飯休息,因此佐佐木家中的晚餐桌上總是缺少一人,也幾乎很少看到貴和家人的互動情形;小兒子佐佐木健二(井之脇海飾)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說出老師在電車上看色情書刊的事,讓老師從此被冠上「好色林」的綽號,使得師生彼此之間的關係產生無法抹滅的裂痕;至於佐佐木家的女主人佐佐木惠則是唯一關在自家世界中,無須和外界打交道的角色。但也因為如此,惠成為每個家族成員和「家庭」之間緊密連結的橋梁,必須承擔起所有人所遭受的外在打擊與問題,誠如黑澤清導演所說:「她是這個家最直接的象徵。」

看完電影直到起筆的現在,我不斷思考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佐佐木一家陷入一連串荒謬的事件中?是因為龍平的失業嗎?那充其量不過只能稱作「導火線」罷了。是因為貴的擅自作主,決定作美國傭兵?或者是健二挪用午餐費,偷偷跑去學鋼琴?還是惠與闖空門的小偷(役所廣司飾)的那場意外出走?在這些事件的堆疊累積下,佐佐木家猶如一列失控的火車,一旦其中一節車廂脫軌翻覆,就會連帶使得整列火車跟著脫軌。然而,我們卻無法研判到底是哪節車廂出了問題,因為這是整列火車長久以來疏於檢查、維護而造成的必然結果。
 

IMG_6551.JPG


如同片名中的「奏鳴曲」── 種樂器獨奏的曲式──所示,佐佐木一家四口幾乎從未一同出現在螢幕上,聚在飯桌前共同享用母親親手烹煮的家庭料理,並愉悅地向彼此分享今天所發生的大小趣事。「家庭」的功能與性質在《東京奏鳴曲》中,已經蕩然無存、形同虛設:龍平始終堅持屬於一家之主、無謂的「威嚴」,僅僅以一句「不行就是不行」粉碎健二的鋼琴夢,甚至還當著惠和健二的面前說出「我和妳的兒子怎麼可能是天才」這般極盡羞辱的話語。這樣的父親,這樣的一家之主,讓貴和健二在家中找不到親情的溫暖與支持,當然心也不再會留在這個家中。惠因為是女性,根本無法為家人作主,只能默默看著這個家逐漸走向分崩離析的路途。龍平、惠、貴及健二四人,各自彈奏著屬於自己,那首孤寂、苦悶且壓抑的奏鳴曲,而台下卻沒有半個知音能夠共同分享。

《東京奏鳴曲》之所以能觸動人心,是因為電影所陳述的問題不單單存在於佐佐木這一家人身上,而是生存於正逢世界性景氣低迷的現代社會中,你我周遭或是自身所會遭遇到的問題。在這部以小家庭故事為主軸的《東京奏鳴曲》中,黑澤清導演還穿插了東京都市的空景──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老舊且密集的低矮平房,以及車輛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展現出無比的虛無感。同時彷彿在提醒著觀眾:這片都市景象中的每個小單位,包括鑲在灰白大樓牆面上的每扇窗戶、緊密排列的鐵皮屋頂、來來去去的車輛,當中所包覆著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所屬的家庭和生活,就像佐佐木一家人一樣,我們也正面臨這樣的家庭風暴侵襲。

暴風雨無情地掃過佐佐木一家四口的生活,而風雨總會有停歇的一天,在徹底的毀滅之後,黑澤清導演又給了觀眾什麼樣的結局和啟示呢?「鋼琴神童」健二終於如願參加音樂班的入學考試,一首法國知名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浪漫唯美的〈月光曲〉(Clair De Lune),時而緩慢低迴,時而急促高昂,洗滌著佐佐木一家人的心靈。鋼琴後方的白色窗簾隨著微風緩緩飄動,陽光溫暖地灑進考試會場中。一曲奏畢,沒有掌聲,亦沒有歡呼叫好聲,全場陷入一片安靜。龍平和惠起身走向健二,並溫柔地撫摸健二的頭之後,三人一言不發地走出觀眾的視線。黑澤清導演沒有明說佐佐木一家如何處理家庭危機,也不告訴觀眾這場入學考試的結果為何,電影便戛然而止於此。因為一曲動人的樂章、一個發自內心的撫摸動作,就足以道盡許多事,剩下的餘韻,就留待觀眾去體會。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東京奏鳴曲】天亮了,讓我們一起勇敢的向前走吧!

S#109_0018.jpg
這是一部這幾年內
讓我看完工作人員名單
還不想離開座位的電影

他讓我想起拍完「六號出口」後
那一兩年的日子
曾經數次打開公司的大門後
突然間
我找不到我自己
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往哪裡走
於是關了門
讓自己站在門口發呆一陣子

我想   天亮了  
為我們的家人煮一頓早餐
為我們的夥伴煮一杯咖啡
讓我們一起勇敢的向前走吧!

4/10【東京奏鳴曲】
喵導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奏鳴曲】絕處逢生

文‧何瑞珠 (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

娛樂性:★★★ 藝術性:★★★★

整體得分:84分

導演用失業議題揭開標準日本家庭的假面人生,劇本有跨國視野,讓電影更上層樓。

S#056_0017.JPG

在失業率高漲的時代,「失業」還有那麼難啟齒嗎?但在【東京奏鳴曲】的日本家庭裡,不只老公不敢講自己已經失業,老婆也隱瞞自己快被家庭窒息的感覺,小孩連學鋼琴都搞得像做賊似的,【東京奏鳴曲】談的不只是失業,而是從解剖一個假面家庭到縱切整個假面社會,老師為了維持威權罵小孩,父親為了威權情願活在謊言中,這些戴面具生活的老百姓其實生活痛苦不堪,偏偏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無處可逃。 

常拍恐怖片的黑澤清,這些選了個平凡的中產階級家庭,你根本不需要電視跑出貞子來鋪陳恐怖片,日常生活本身就很恐怖,黑澤清安靜沉穩的鏡頭,卻讓家常生活有股噬人魔力,原來貌似小津安二郎拍的「標準日本家庭」一剖開,是每個人都無法沉受的重。演員個個演技精湛,這不可言說的沉重經由他們出色的演出,很容易讓人心神領會。 

【東京奏鳴曲】除了演技大車拚外,劇本還罕見地有跨國視野,舉凡中國廉價勞工、美國夢或日本妄想增加軍事戰力等都略微觸及,看來還真不像黑澤清的劇本,原來劇本是澳洲人寫的,難怪角度如此全球化。不過,黑澤清最擅長的還是役所廣司主演的那一小段荒誕、怪異又混亂的小插曲,還有什麼比假面人生更沉重呢?原來死比什麼都重,歷經瀕死邊緣的他們,終於能夠放下面具,若無其事地回到家中。

但要活下去還是得有熱情和動力吧!片尾有段超長的德布西〈月光曲〉風靡所有觀眾,原來生命中還有音樂、藝術和才華洋溢的少年。黑澤清藉此完美劇本和精確的執行力,顯示自己已更上層樓。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載自 藍色情人夢

東京奏鳴曲:聲音藝術

S#109_0018.jpg

電影中出現音樂表演的畫面,對於導演和演員都是艱巨的考驗。

 

我們很難在一部電影中完整地聽完一首鋼琴曲,畢竟,電影以劇情為主,音樂為輔,即使是音樂家的傳記電影亦不例外。

1970年英國導演肯.羅素(Ken Russell)拍攝的《樂聖柴可夫斯基(The Music Lovers)》中,明明是一部音樂家的傳記電影,但是男主角李察.張伯倫(Richard Chamberlain)飾演的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第一次上陣發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也只彈了部份章節,並非全曲。

創作等身的音樂家,或許就因為作品太多,無法在一部電影中盡皆容納,只能摘取大家最熟悉的片段,但是名不見經傳的鋼琴家傳琴,其實,命運也差不多。

1993年女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拍攝劇情片《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時,女主角Holly Hunter也都是一段接一段地彈著鋼琴名曲,唯一完整的一次該算是她回到海灘要取用被丈夫廢棄的鋼琴時,彈出由麥可.奈曼(Michael Nyman)創作的主題樂章─「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

電影太短,音樂太長,需要的情節和影像太多,不能老停在音樂彈奏的世界上,可能是古典名曲始終不能在電影中全曲彈奏完成的主要原因,但是日本導演黑澤清的《東京奏鳴曲》卻讓我聽見了完整的德布西作品「月光」。

在銀幕上彈這首曲子的影星井之肋海(Kai Inowaki)今年才十四歲,我並不確知他是不是真能會彈鋼琴,也不確知電影中出現的「月光」琴聲是不是出自他的雙手,我只知道如果演員不懂得彈琴而必需裝模作樣時,導演都會盡量只捉臉部和身體特寫,避開手掌的特寫,以免穿幫現形,但是黑澤清讓井之肋海飾演的小兒子佐佐木健二上陣演出時,卻是毫不遮掩地遠景近景特寫全都有,亦即那是一次充滿臨場感的鋼琴演出,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位鋼琴神童的入學考試。

「神童?我們家怎麼可能有神童?」香川照之飾演的老爸佐佐木龍平不愛音樂,也不許孩子學琴,對老師的神童認定,更是嗤之以鼻,認為都是學校要來騙學生和家長的,為此,他還失手打傷了健二。

但是,藝術永遠扮演著人生救贖的力量,一切全看導演如何讓藝術發揮極致張力。

健二到底是不是音樂神童?如果不是,父子恩仇就純然只是代溝爭議;如果不是,這個前提不是老爸說不是,就真的不是,更不能只有老師說了就算,也不宜輕輕帶過,足以讓父子拳腳相向的不只是兩代人生的理念矛盾而已,更是理想與夢想的實踐基礎,讓「神童」健二公開彈一首名曲,因而成了揚名立萬的順理成章踏腳石。

黑澤清的選擇是在《東京奏鳴曲》的最後五分鐘讓健二上場彈奏德布西的「月光」,香川照之和小泉今日子這對夫妻來到學堂觀賞孩子的入學考試,健二坐上演奏席後,那首「月光」就開始從健二的指間開始流瀉在整間教室裡。黑澤清最高明的一招就是他不拍(或者不用)香川照之和小泉今日子的反應畫面,鏡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遠或近,就是完全以健二為中心,讓他的技藝與肢態成為關鍵核心,然後我們慢慢看到現場的人潮圍聚了起來,聆聽的表情日益肅穆了起來,入耳的是天籟般的琴聲,入目的則是全神專注的小神童,一切的搭配渾然天成,看不出破綻,看不出做作,一切都像是大家正在見証一次奇蹟,不,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神蹟。

聲音在電影的最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德布西的「月光」曲大約四分半鐘左右,琴聲一歇,電影也到了尾聲,沒有掌聲,也沒有接頭交耳聲(我隱去了佐佐木一家人最後的關鍵動作,留待大家去戲院觀看體會),工作人員的字幕大約在二十秒開始浮現,但是黑澤清繼續讓會場的現場聲音持續了大約三分鐘,沒有旁白,亦沒有交代(到底健二考上了沒有),更沒有喧譁,可是你只要聽過了剛才的那一首「月光」,聽見了天籟,你還需要凡夫俗子的任何註解嗎?

音樂讓你看見了真,亦看見了美,《東京奏鳴曲》的不凡就在於看似平常瑣碎的小動作,就已蘊含了人生的大道理,「大辯無言」,《東京奏鳴曲》的結尾手法就是一位大師瀟灑又華麗的休止符手勢了。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在台灣,做你自己」曾經是很有生活品味的一句口號,但是人生海海,能決定自己生活節奏的人究竟有幾位呢?

好導演和好作家的差別並不大,只要知道破題的重要性,就能替電影獨創一種氛圍。

日本大導黑澤清的最新作品《東京奏鳴曲》,採用天氣來破題,再用天氣來收尾,看似不經意,卻饒富韻味。

S#91_0032.JPG

《東京奏鳴曲》的劇情主軸在於香川照之飾演的龍平一家人,在經濟風暴與失業浪潮襲捲下的滾動人生,電影開場時是小泉今日子飾演的龍平妻子正在整理房間,然後急著把長窗給拉起來,因為風雨來了,但是風聲雨聲相掩而來,沒有讓她靜靜地待在房子裡,她還是拉開了窗戶,要看看窗外的風雨風景。

看似平常的生活動作,卻呼應著《東京奏鳴曲》最深沈的主題:風雨來了!

風雨來了,城市裡的人都難倖免,不景氣的浪潮同樣也衝擊到所有的人,只是程度有別,首先是一家之長龍平被公司解僱了,不管他的資歷有多深,公司一旦找便宜好用的新人,處置老人的手段往往就是快刀亂斬,不會憐惜的,首當其衝的龍平既要維持家長的威嚴,所有的委屈與不平全都不能與家人分享,只能往肚子裡吞,每天還是得衣冠楚楚地去上班,但是進不了辦公室,只能到公園曬太陽,排隊領救濟品,或者到職業介紹所,等待等級完全不同的工作機會。他的生命風雨就是突如其來的失業浪潮。

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好好的地球會有風暴發生,不管它的名字叫做颱風或颶風,它一旦來襲,暴風半徑掃過地區和人民都難以閃躲,差別在於風暴等級大小而已。

龍平的職場起了大風暴,家庭內的風暴也不小:他的大兒子阿貴決心加人美軍打中東戰爭,用另一種形式保衛家人;小兒子健二則受不了老師的虛假,當場扯破謊言,頂撞老師,讓老師小不了台;他的妻子小泉今日子則是夾在三個男人之間,尋找最柔和的緩衝空間,但是所有的氣都集中在她身上,使得她在面對一個持刀闖空門,甚至還綁架她做人質的神經小偷(役所廣司飾演)時,決定一切都豁出去了,拋下過去所有信守的一切,開始一場脫序的狂野之旅。

Teruyuki Kagawa.JPG

風暴歸風暴,《東京奏鳴曲》的敘事架構卻在被動與主動的雙線人生中來去。

被動,通常你別無選擇,只能逆來順受,從被上司開除的第一天,龍平就失去了生命的主動位階,成了被環境和命運宰制的小人物。

主動,通常代表可以做出自由意志的選擇,尤其是選擇自己所相信的理念,執意去實踐與完成,即使失敗,亦有烈火焚身的痛快。阿貴決定從軍,而且是替美國人做傭兵,聽起來很荒謬,卻有著青年人相信的家國理念,不是那種只想兒子穩健成長,最怕兒子隻身涉險,命喪沙場的傳統父親所能想像的,阿貴的主動相逼,使得已經職場失利的父親威嚴,家中王朝的柱樑也崩毀了一塊。

同樣地,健二也是很有主張的年輕人,父親要他規規矩矩唸書,不能碰音樂,他卻相信自己的心靈與耳朵,聽到美好的鋼琴聲,就毅然決然地把學校的午餐費全都轉成鋼琴補習費,向美麗的鋼琴老師拜師學琴,老師這才知道其實他遇上了一位神童,但是愛面子,強調父權至上的龍平怎能容忍孩子的背叛與隱瞞?健二的主動選擇,改變了他的人生腳步,卻也忤逆了父親,再度使得龍平的父權地位剝落衰頹。

至於做媽媽的,都是以賢內「助」為榮,永遠只是協助的角色,不能主動表態,丈夫失業,不能問;兒子從軍,擋不住;兒子學琴,就算她都同意了,丈夫依舊暴跳如雷,把健二毒打一頓...家中每個男人的際遇都像一陣風暴襲向她,她無法抗拒,更無從閃躲,一切都只能默默承受,父子幹架時,她只能跌坐沙發上的疲累,就是被動無聊的最鮮明註解了。

IMG_6551.JPG

失業人找工作,往往就是有了就好,不敢挑,也沒得挑,就怕連餬口的一點薪資都湊不齊,只能更低聲下氣地去承受,看著西裝筆挺的龍平站在人龍長隊中等待面試的神情,你越來越清楚這位父親角色的衰頹與瑟縮,尤其是面對著污穢不堪的馬桶,黑澤清用了十秒鐘的愣呆畫面呈現龍平完全放不身段,不知如何著手的尷尬,但是不進去清洗,好不容易掙得的工作不是又要泡湯了嗎?那十秒鐘的靜立畫面其實是全片最沈痛的一聲呻吟,但是龍平的人生早已不再操之在己,他只能被命運驅策前行,他早已失去了自尊,也失去做自己的人格動力。

《東京奏鳴曲》中的人物,不能抗拒命運潮流,就會被吞噬,所以他熟識的朋友不是屈志降尊,就是選擇自殺,龍平找回自己尊嚴的關鍵則在於他打掃廁所時撿到一筆鉅款,他會拾金不昧,上交長官?還是悄悄藏到口袋裡,改善自己的經濟困境呢?前者做好人,後者做壞人,一念之差,人生就全然不一樣了,但是只有找回生命主動權的人,生活節奏才能回歸自主節奏。

S#33_0026.jpg

龍平如此,阿貴如此,健二亦然,即使是賢妻良母的小泉今日子,不也是拒絕綁匪使喚,堅持自己的節奏,不做被動的人,才開創新風景的嗎?電影一開場是小泉今日子開了窗戶,要去看看風雨情勢,而非躲在門內避風雨,找回生命的主動權,每個人都能找回主題動機,《東京奏鳴曲》的生命交響樂才因此不凡。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版海報.jpg

【東京奏鳴曲】打入海外市場  國際影評:「超完美演出」

     從去年開始,【東京奏鳴曲】已成為各大影展必邀對象,截至目前已摘下14座國際大獎,並接連在美國、法國等地上映;尤其北美市場,向來是好萊塢及其他外語片的天下,日本電影要打進當地市場,可是千載難逢才能等到一次機會,由此可見【東京奏鳴曲】的格局,已突破一般日片的視野。

   在歐美也飽受失業潮襲擊之下,這部電影突顯失業者孤立無援的心境。《紐約時報》評論即說,以驚悚恐怖電影聞名的日本鬼才導演黑澤清,一直以來都偏愛刻劃社會不安和邊緣份子,影片散發著一股沉靜風格。「他的新作【東京奏鳴曲】儘管是齣家庭情境劇,然而在典型的家庭事件中,卻發生了一些詭譎古怪的變化。影片觸動的不只是裁員風暴下的受薪階層,還引發了一連串令人不安的災難事件,但整體貼切世界的脈動,也重新定位男人對身分的自我認同。」

    而《洛杉磯時報》更讚譽【東京奏鳴曲】充滿著東京的資本文化,同時也捕捉到美國當前經濟危機的時代精神。「【東京奏鳴曲】風格大膽,視野遍及全球,觀察細膩敏銳,成功引起各方關注,影響廣泛。影片構想在全球經濟風暴之前,更突顯出其所傳達的觀點。黑澤清不僅超脫了故事基底的悲劇調性,還用這部片傳達出強大的影響力,能量驚人!」

    另外,以經濟觀點來看,《香港經濟日報》寫道:「【東京奏鳴曲】卻回到實實在在的人間,借一個四人家庭,描寫日本長年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社會結構性問題,當中疏離的親子關係、一個個沒有出路的角色、荒涼的氛圍,均叫人不寒而慄,電影觸目所及,盡是日本最典型受薪家庭的生活片段......。10年前,黑澤清曾以【人間合格】剖析過家庭這課題;10年後,導演擷取大量城市風景,映照毫無出路的家庭,揭開日本繁華社會下的虛空寂寞,說本片是黑澤清近年來最有水準的作品也不為過。」

    觀察黑澤清近年作品,【東京奏鳴曲】跳脫以往他擅長的驚悚路線,儘管如此,整部片卻埋伏了許多爆發點,集結滑稽和沮喪、絕望和歡欣、虛無和重生,都在同一時間引爆,視覺衝擊一幕幕滑過眼前,也難怪有影評認為,這是他生平最可怕的作品。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OrzMovie彌勒熊電影網 

【東京奏鳴曲】是一向以恐怖片聞名於影壇的導演黑澤清的新作品,除了風格丕變之外,更多的是血淋淋的社會現象直陳,以及日本傳統家庭裡父權在面對生活困境下的全面解體,還有不得不改變之後所帶來的觸目驚心,再加上中段神來一筆的魔幻情境,到最後觀者再被男孩扣人心弦的獨奏,撩撥到無法自己,十足十是120分鐘完整的震撼,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開始男主角一臉堅毅有自信的臉部線條,就像每一個認真努力上班的日本男人一模一樣,但接下來長官一席令他措手不及叫他捲鋪蓋的談話,他面無表情卻讓人立刻感受到一股涼意從銀幕襲來,不知情的下屬前來詢問相關事務之處置,更引發他無比悲憤的心情。拎著一點點從辦公桌帶回的物品,最後氣到全部丟到垃圾桶去了。

再下來怎麼辦?觀眾跟男主角一樣的心情...忐忑不安、七上八下。

日本是一個很妙的民族,上班族男生一定西裝領帶,女生過了15、16歲出門一定要化妝,人口裡聽說A型血的人就佔了百分之七十。平常壓抑的要死,一到放假或晚上或出國,整個人就玩到瘋,我在東京街頭親眼見過,三名唱卡拉OK唱通宵的男孩,對著我露臀及大聲嘻笑。吃拉麵一定要吸出聲音,但,飯桌上千萬不可以打嗝。吃飯時間不可以到他人家裡拜訪,就算他客氣請你一起吃飯,也不要當真。視公司與工作為一生的職志,官場與職場的關係如君臣一般,上屬犯錯下層頂罪是稀鬆平常。漫畫工業與性工業的產值驚人而發達,且獨步領先全球。特有的AV女優文化,連台灣的曠男宅男們,都被他們收編在版圖之中,扯遠了...,呵呵!反正他們的各方面都有所謂的「東洋風、日本味」就是了。

 

所以失業當然也要裝體面,照常西裝畢挺拎著007公事皮包準時出門,其實是到一群失業者的集散地報到,中午餓了還有好心人發給大家粥湊合著吃(他們實在是一個愛排隊的民族),一開始沒辦法接受現實的男主角還頂著尊嚴要求主管的職位,等到一而再再而三一拖再拖,終於他接受了任何可能的安排:百貨公司清潔人員的工作。到現場隨便一個走道,當場七手八腳換衣著裝,尊嚴到此早就不知飛到那去了。好心的老鳥交代這瓶怎麼用那瓶在幹嘛的,站在有嘔吐物的便所前憋了兩分鐘還是跪下去的他,做完了幾小時,發現從旁換好衣服的那名老鳥,穿著比他更貴一級的西服與公事包,想必是過去職位又再更高階的CEO之類的人了,他都甘之如飴...,那自己還能講什麼咧!唉。

為何他終於願意屈就,其實是先前半路遇到一名同學的可笑行為與情境影響了他。譬如說:明明要去吃救濟的粥,就講說自己從來沒機會吃過這種東西,手機設定成一小時響個三四次,假裝自己好忙,最後還央求主角到家中吃飯玩起角色扮演,就為了在妻女跟前有點面子,最後有一天他竟然與妻子,開瓦斯自殺了,對照到自己在家裡尷尬勉強的偽裝,越來越早回家的不尋常(代表人際關係不好、不忙、不被公司重視,或是像男主角根本失業了...。),紙包不住火甚至於講大家都在為父親的一點點面子演戲,那位同學的妻兒其實早已知悉,自己妻子也早已發現,只是沒戳破謊言罷了!

 

到這邊已經夠可怕了,沒想到畫面一轉,家中四名成員都有很大的奇遇:為了保衛人類和平當起外聘美國大頭兵的大兒子,突然一身疲憊走入母親的夢裡。痛哭失聲自己殺了多少人,雙手沾滿了鮮血悔不當初。小兒子一直吵著想學鋼琴,卻被老爸看不起甚至毒打一頓,竟然是不世出的鋼琴演奏家。母親一覺醒來,為家庭犧牲奉獻到最後,卻是與一群陌生人住在一起。父親更離譜的在廁所裡,檢到一包不知道裝有幾百萬日幣的信封,看錢眼開的他跌跌撞撞逃離工作現場,最後甚至於還發生更誇張的遭遇。剛考上駕照的母親,想買一台全家使用的箱型車而不可得,卻因為小偷突襲,而被強迫駕駛一台價值不斐的氅蓬跑車逃亡。所有一夜之間,不可思議的情事都一一發生了。而最讓我難忘的是導演幾次家人吃晚餐的場景,先是缺了很少回家的大兒子平常的晚餐。再是大兒子終於回家時,父親像是宣示權力一般的一定要喝玩一罐啤酒一家人才准開動的景象。最後是片尾經歷瘋狂一晚的他們,歷盡滄桑歷劫歸來的一餐。

一切都重新洗牌...,一切也都不一樣了。

最後當大家驚魂甫定之時,天才上場了...,他安靜自然的彈奏起德布西的經典〈月光曲〉,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自然的流了下來。


整部片完全在香川照之父親一角極為出色的帶動下,小泉今日子的母親,井川遙的鋼琴老師,井之脇海 的小兒子,小柳友的大兒子,自殺的津田寬治,還有跌破大家眼鏡的小偷役所廣司,在澳洲原著麥斯‧曼尼斯與導演和田中幸子巧手改編之下,呈現出一種亞洲電影少有的氛圍,也許有些許不習慣,但卻帶來極大的驚喜,三位編劇功不可沒。另外配樂橋本和昌的處女作也讓人驚豔,如果你有心的話,甚至於還可以在字幕未跑完前,閉上你的眼睛靜靜體會導演一點點畫外音的特殊設計,雖然本片不是恐怖片,但卻是讓人心驚的一次觀影經驗。

其實現在不論在那,失業潮所帶來的可怖現象,台灣也早已紛陳,尤其身陷全球化與現前一波不景氣的我們,看這些寫實的情景,一定心有戚戚焉!咱們政治與經濟的困頓,實在需要這種有一針見血療效的作品來震撼一下,大家千萬不可錯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剛剛得到2009年第三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與編劇兩項大獎的肯定。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77_0027.jpg    

東京奏鳴曲裡的人生風景

 引用自 吳仁麟的部落格

    那天收到「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的試片邀請,打動我的是以下這句話。

   「這部電影是有關於一個46歲的東京爸爸失業之後人生所發生的故事」電影公司的朋友這樣告訴我。

     對於也正好今年即將跨入46歲的我來說,在這樣人人都有可能失業的年代,這部電影對我真的充滿了複雜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我知道,在那種很想去看的念頭背後,心裡其實有幾分抗拒的。

     沒有人願意去想像自己的46歲和失業,老去和失去這兩件事怎麼看都不會讓人開心。

     所以,我知道當我決定答應去看試片的這一刻,我並不會天真的只當成去看一部一般電影,這部電影和我現在的人生情境有某種太強的貼近性,邊看的時候心情很難不對號入座,萬一看得太投入那心情被搞得很負面怎麼辦?我一直相信負面的心情對真正的人生永遠沒有加分效果的。

     我確定自己心裡的聲音是想的,於是就去看了。 

     我的情緒終於在片尾最後那小男孩演奏德布西的「月光曲」時完全崩潰,強忍住淚水和對人生某種了然和醒悟的小小覺喜,這些衝擊著我的心的深刻細微的情緒,就在我強忍之後持續到我寫這些文字的這一刻,這部電影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過往人生裡的很多人和事。

    我不知道這樣的振憾會在我心裡持續多久,但是我卻因這部電影去對人生這巨 大又不知該如何言說的交響樂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理解。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事業"是男人的虛假自尊,那麼"失業"就是剝除假面、顯露真實人性的最好機會。

我們可能不完全了解台灣高失業率的概念是什麼,<東京奏鳴曲>就是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失業家庭裡,每天可能發生的是怎樣的情節......看完電影,你就會明白"失業"是非常可貴的恩典而不是崩毀挫敗,那是一種重新建立"真實自我"與"誠實人我關係"的生命機會,無論你現在是有工作、擔憂失去工作、或是已經失去工作的人,都必須要看這部絕對令你大醒大悟、重燃人性光明的好電影!

By 〈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作家 李欣頻

S#33_0026.jpg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奏鳴曲    

電影一開場,風吹起飄飛的報紙,低旋‥‥飛不高飄不遠,且無法安然落地。光這象徵影像,已令人期待這個故事。

故事,不僅是這個主家庭裡的四個人。不只是東京,不只是日本經濟蕭條十來年的寫照‥‥心驚的是:也延燒至很多國家吧!

只是,香川照之及其他失業中年男是日本現代版的『男人真命苦』!一肩扛起家庭經濟重責,有苦難言,因此也膨脹出所謂的父權、家權。

本將各自崩毀的家人,在德布西的樂曲下,找到「重新來過」的力量。幸好是舒緩的音樂,讓沉重的心「暫時」安歇。

吳孟樵   (作家 / 影評人) 

 

Teruyuki Kagawa.JPG

joint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